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2030年机器人将取代8亿人的就业? 究竟哪些职业最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12-01

中商情报网讯:机器人,未来会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类的工作?这个问题不会有很完整的答案,机器人在未来对人类的服务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据麦肯锡2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提到,到2030年,全球将有多达8亿人的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的机器人取代,相当于当今全球劳动力的1/5。即使机器人的崛起速度不那么快,保守估计,未来13年里仍有4亿人可能会因自动化寻找新的工作。

在这份题为《未来的工作对就业、技能与薪资意味着什么》的报告中,据报告分析认为,全球至少有3.75亿人急需在自动化不断普及的当前转变就业岗位并学习新技能,而且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将受到影响,只是所受影响有所不同。这份报告涵盖了全球46个国家和800多个职业。

这些职业最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当自动化在工作场所迅速普及时,机器操作员、快餐店员工和后勤人员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这三种职业将最容易被机器人取代。此外,抵押贷款经纪人、律师助理、会计、文员也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

此前,麦肯锡也在相关报告中提到,自动化新技术下一个入侵的领域将是银行。银行里大约1/3的普通职员都将失去他们现在做的工作,这个转变也不需要花太长时间,几年内就会完成。

其实,自动化在银行系统中已较为普及。比如,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大量数据,可以帮助交易员预测趋势;自然语义处理可以应用在法律与合规任务上,将记录、往来邮件和录音转化成为结构化数据;智能流程工具比如文件扫描与自动数据识别,可以加速新客户注册的流程等。

那么,有没有什么职业在自动化浪潮下能独善其身的?麦肯锡报告给出的答案是,那些需要人际互动的职业,比如医生、律师、教师、酒吧招待,不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而且,那些薪资不高的职位也不太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目前,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尚处在产业化发展初期,产品呈现功能单一化、初步智能化的形态,大多属于一台“聪明的机器”。但如果服务机器人想要复制PC的发展路径,一台“聪明的机器”是远远不够的,人们需要的是一台“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机器”。而中国机器人企业真正能赚钱的业务是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尚未真正国产化,造成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行,很难上规模。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特别是减速机,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著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现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类似于美国上世纪50-60年代,机器人产业刚刚兴起,众多企业进入机器人行业。不同的是,美国当时机器人技术是世界领先的,现在中国机器人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


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由于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中,大部分产品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而投入使用并且实现产业化的服务机器人产品还很少。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到29.6亿美元,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38.8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超过48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机器人来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大量失业时期到来了呢?

不,有就业岗位消失,同样也会有新的就业岗位产生。

据分析认为,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人们应该提升工作技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大变迁时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合伙人迈克尔·崔(Michael Chui)就此报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必须在自动化的大趋势下改变自己,掌握新的技能。”

报告称,当前除了自动化的趋势,老龄化也是全球范围内不可忽视的现象。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Bill Gates)、Autodesk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安纳诺斯特(AndrewAnagnost)等商业领导人最近表示,人口老龄化可能催生更多护理工作岗位。这一表态与麦肯锡的分析不谋而合。

此外,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都会刺激新的就业岗位增加。其中,据分析预计在2015~2030年间,全球消费将增长2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阶层。仅消费行业收入的增加就预计将创造出2.5亿~2.8亿个工作岗位。而在2015~2030年间,科技相关支出预计会增加超过50%,因此技术开发相关工作的需求预计也将增加,其中一半为信息科技服务相关职位。预计到2030年,这一趋势将在全球创造2000万~5000万个就业机会。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