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 中国抗癌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千亿!哪些企业将受益?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04-13

中商情报网讯:4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会议决定,一是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

受利好 企业患者均获益

在进口药领域,受到关税过高、代理层级多、垄断供应等影响,药价过高的问题尤其突出。国内很多进口药特别是抗癌药品,往往比国外价格高出一大截,令患者难以承受,抗癌药进口实施零关税后,进口成本会同步降低。根据财政部2017年最新关税税率,我国进口药品最惠国税率为2%—4%。这也就意味着,进口抗癌药零税率可为每个患者平均减少约400元药费。

抗癌药进口零关税后,一些流通药企将受益。目前,进口药中部分品种由进口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进行销售,而大部分品种是通过境内的公司代理引进。我国两票制政策明确规定,境外药品国内总代理(全国仅限1家国内总代理)可视同生产企业。商品价格跟成本和销量有关系,进口药的使用量提高后,企业经营成本就会摊薄,亦能进一步降低药价,以惠及更多患者。

更重要的是,关税降到零,则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前期成本会相应降低,鼓励企业创新。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约有20家左右外企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包括拜耳、诺华、赛诺菲、强生、阿斯利康等跨国公司,新药涉及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丙肝、糖尿病、帕金森病、艾滋病、高血压、抑郁症等,其中约35%为抗肿瘤药物。未来,中国仿制药选择范围将扩大,长期来看可以提升国内制药产业竞争力。

发病人数全球第一 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进口抗癌药关税高,导致进口抗癌药价格高昂,此次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可以有效为减轻广大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药费负担。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资政数据,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并且癌症发病率上涨,重点癌症主要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

据悉,中国癌症发病率约占全球的22%,标准发病率174.0/10万,世界平均水平为182.3/10万。中国癌症发病率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的74位,发病人数全球第一。中国癌症死亡约占全球27%,标准死亡率122.2/10万,世界平均水平102.4/10万。中国癌症死亡率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的29位。

高速扩张 抗癌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

面对巨大的需求,中国抗癌药物市场正以每年百亿的增速高速扩张。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抗癌药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抗癌药市场规模达突破1000亿元,达到1122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倘若临床疗效确切的靶向抗癌药物,将在药物优先审评审批“通道”和医保目录动态谈判调整的双重促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及进口、国产药物的“激战”。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抗癌药行业龙头企业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体现中央政府层面对于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的重视,有望鼓励肿瘤药等。

国内医药创新发展快速,2017年我国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较2016年批准数量翻了一番,创十年之最。预计政策端对新特药如癌症用药等的可及性将有进一步的支撑,整体用药环境也将利好创新药的推广。未来几年国内医药创新将迎来黄金收获期。

1、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是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是国内抗肿瘤医药龙头企业。目前,公司肿瘤销售品种主要有奥沙利铂、多西他赛、伊立替康等药物。恒瑞医药实施了国际化战略并且公司的新药研发进展顺利,国内肿瘤药巨头恒瑞医药2017年上半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7.8亿元,共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9个、仿制药临床批件8个。

2、浙江贝达

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是国产唯一的抗癌创新药

3、安科生物

安科生物全称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设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科生物长期致力于细胞工程产品、基因工程产品等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和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

最早在2015年6月,安科生物与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博生吉”)展开合作,拟共同成立公司受让博生吉拥有的部分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产品及相关技术成果。

半年后,安科生物与博生吉改变合作方式,由安科生物直接增资博生吉,获得后者15%的股份。次年2月,双方合作再次升级,安科生物再次获得博生吉5%的股份。去年10月,两家公司最终成立合资公司博生吉安科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加深合作。

博生吉由美国MD安德森研究中心归国教授杨林领导,致力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在实体瘤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博生吉安科董事长杨林此前接受记者采访称,公司将重点放在CD19-CAR-T细胞(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治疗的研发上,并预计在2019年分别进行CD7-CAR-NK细胞治疗产品和MUC1-CAR-T的临床研究申请。

4、复星医药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证券代码600196)成立于1994年,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有6个单抗品种(11个适应症)已获批中国临床,其中2个产品进入临床Ⅲ期

5、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交联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组合物,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据介绍,上海医药在2013年9月启动该药物的立项,2016年8月完成临床前研究。截至目前,该药物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9200万元。

6、泰禾健康

拥有全球首个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靶向药物、国家一类新药——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

7、乐普医疗

中国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周四晚公告称,其刚投资一个月的澳大利亚抗癌药研发企业Viralytics ,将被美国制药巨头默克公司 全部收购。

抗癌药未来趋势

1.化疗减少使用 

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在最常见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化疗处方率在最近2年从34.5%下降到了21.3%。这一变化十分显著,从前超过1/3的第1或2阶段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会进行化疗,而如今只剩五分之一的患者。随着人们对过度治疗的讨论和认识越来越多,并且像OncotypeDx和MammaPrint这类的复发预测指标被肿瘤学家广泛使用和接受,化疗药物的滥用现象得以减少。

乳腺癌的转变非常明显。我不确定这种转变趋势是否会出现并延伸到其他恶性肿瘤,也可能会因肿瘤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2.新型抗癌药物 

越来越多地具有特定分子突变的肿瘤靶向药物被开发。例如,用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一系列激素阻断剂;肺癌中经扩增或修饰的蛋白质抑制剂,如EGFR或ALK;在卵巢癌中已被批准以及即将在某些类型的乳腺癌中被批准的PARP药物。

与此同时,免疫肿瘤药物——主要是干扰PD-1和PDL-1受体或配体的抗体将用于对抗各种肿瘤。其他单克隆抗体,如Rituxan或Herceptin,已经建立了很完善的标准疗法。新研制药物,如Darzalex,与抗体偶联物,如Kadcyla或inotuzumab,先后进入抗肿瘤临床治疗。同时,近期一篇关于Adcetris(抗CD30抗体偶联brentuximab vedotin的药物)取代博莱霉素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论文也说明了减少使用化疗药物,增加抗体药物治疗的趋势。

3.关注癌症药物成本

癌症药物成本高的问题一直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癌药物被使用,对个人和社会的癌症治疗负担将会随之增长。一些人认为,抗癌药物不应该由私人保险公司或公共保险公司来担保,除非癌症治疗被证实对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但是,如何界定“利益”或“价值”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癌症药物成本是一个社会问题,关于它的讨论反映了癌症治疗个人责任的价值观,是否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去尝试最合适的抗癌治疗方值得讨论。

4.关注癌症基因检测

对于希望尝试新型癌症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基因检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肿瘤是否具有与这些新药相匹配的分子特征。CMS目前正在考虑是否要为晚期癌症病例的高通量测序支付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到目前为止,FDA只批准了一项癌症全基因检测即FoundationOne CDx,其成本约为5800美元。

一般来说,争论的焦点是基因检测的质量和成本。不同的公司对癌症患者进行液体活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医生和患者需要可靠和可重复的结果。由于基因这些检测与肿瘤药物的日常处方使用和临床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对分子检测实验室的资质认证尤为必要。

就目前而言,癌症分子检测的费用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

5.精准医疗 

根据癌细胞的分子特征来确定癌症治疗药物,而不是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是精准治疗的基础,而这种治疗方法将取代基于发病部位的传统疗法,这是一大趋势。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肿瘤学的未来。

去年5月,FDA首次批准使用一种免疫肿瘤药物Keytruda治疗具有微卫星不稳定性特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随后举行的2017ASCO会议上报告了一种实验性药物larotrectinib的研究成果,该药物在早期的临床研究中对大多数具有TRK基因融合的癌症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包括此前难以治疗的病例。该药物正在接受FDA的审查。

但并不是所有的肿瘤学家都认为这种治疗癌症的方法是有价值的或有可行性的。根据初步研究,这类的药效响应可能取决于癌症位置。例如,在去年AACR会议上,David Hyman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报告了HER2和HER3突变患者的SUMMIT basket试验。显然,neratinib在晚期乳腺癌、唾液腺、胆管和其他一些肿瘤的患者中表现出了一些活性,但对结肠癌疗效很有限。该试验涉及患者相对较少,然而,它指出了需要在收集有关肿瘤位置的数据以及相关突变的细节后,根据其分子特征来确定抗癌药物。

6.重视患者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感觉如何?医生们并没有更多地关注患者对疼痛、恶心、疲劳和其他症状的主观描述。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癌药物出现,患者报告的结果或感受将使医生能够识别出部分患者对药物顺应性的细微差别,同时,也会帮助权衡治疗的风险和益处。

有人坚持认为延长总体生存期是抗癌治疗的主要目的。但是,随着患者和医生日益重视可能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考虑延长生存期,患者治疗的感受就变得更十分重要。

7.人工智能(AI)

很少有医生或是肿瘤学家能够跟上AI这一领域的发展。无论是IBM的沃森,还是其他品牌的人工智能,都需要数据驱动的算法来指导医生。将大数据应用到个别患者的病例中,并根据癌症科学的进展和获批的治疗方法提出建议,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肿瘤学需要由人工智能推动,至少在建议治疗方案上是如此,因为对于大多数医生或患者来说,有太多的信息需要掌握。到2018年全球范围内预计会有1500万例新增癌症病例,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能提供大量潜在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疗效。

还有什么被遗漏了呢?我还没有提到CAR-T,这是今年癌症新闻的主角。虽然很明显这些涉及基因编辑白细胞的生物疗法可以达到大多数抗癌药物所没有的效果,但是我怀疑这些制剂是否能够安全有效地大规模推广,让成千上万的患者受益。

我的癌症趋势列表上也没有预防这一项。预防癌症仍然是一项个人的首要任务:避免癌症死亡、毒性和治疗费用的最佳方法就是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然而,除了阻止吸烟和强制戒烟这一老掉牙的话题,接种疫苗来预防HPV和乙肝感染和不断提醒富裕的人少吃少喝之外,预防癌症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太少。

随着EPA在美国现任政府的地位下降,很少有医生愿意在发展缓慢的环境肿瘤学领域进行研究,通过证明因果关系来指定致癌物,这将是很漫长的一段过程,我们才会看到有实质性的进展,才会了解哪种有毒物质会致癌,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致癌物。也许,在明年的名单上情况将会改变。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