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金融行业处于区块链技术研发早期阶段:金融区块链应用面临哪些挑战?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08-04

中商情报网讯: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可以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比特币,即一套账本体系和货币发行机制,不支持其他应用开发;第二阶段是以太坊,以太坊在改进比特币区块的基础上加入了智能合约机制,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开发应用,本质上是一种健壮和安全的分布式状态机,典型的技术构成包括共识算法、P2P通讯、密码学、数据库技术和虚拟机,而其必不可少的5项核心能力分别为存储数据、共有数据、分布式、防篡改与保护隐私以及数字化合约。;第三阶段是类似以太坊的扩展阶段,区块链将完成价值的交换。

目前,中国区块链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业者和自本不断涌入,区块链应用加快落地,助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区块链技术正在衍生为新业态,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正推动着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变革,成为打造诚信社会体系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积极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渐发展完善。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区块链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区块链技术收入达到0.29亿元,增长率达到163.6%;随着区块链行业快速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在内的一些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正在以各种方式利用区块链技术。预计2018年中国区块链技术收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0.81亿元,增长率达到179.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金融行业目前处于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早期阶段,在技术成为金融领域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之前,仍有来自以下几方面的挑战需业界共同探讨解决。

商业挑战

一是成本收益。区块链应用中挑战之一是如何确定适当的应用场景,实现投资成本和潜在收益之间的平衡。此外,与现有或其他替代技术相比,区块链运营的长期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需结合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对比评估。

二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网络中每一个新增用户都将提升现有用户的效益。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参与者,网络中早期应用者的净收益往往是负的,导致应用率较低。区块链能否在金融领域有广泛应用,取决于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参与者采用该技术,许多参与者将网络效应作为影响技术应用和普及的关键因素。成立行业联盟,推动相关领域沟通合作,有助于解决网络效应带来的挑战。

技术挑战

一是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开发和应用中,区块链需实现足够的处理规模和互联互通性,以满足金融市场的需求。(1)可扩展性:美国的支付、清结算系统每天需处理数亿笔交易,共识算法和加密验证带来的延迟和处理笔数上的限制对系统运行效率带来一定挑战。此外,账本中不断添加的交易数据也对系统存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部分可通过共识算法等机制的设计得以缓解。另外,电子支付技术也应具备可扩展性,以提供快速、可靠的服务。(2)互联互通性:行业主体普遍认为,未来市场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区块链方案,而部分原有系统可能也将继续运行。随着不同系统之间的连接和应用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新旧系统并存客观上也增加了复杂性和碎片化程度,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将成为决定技术应用和普及中的重要因素。系统运营商之间的协调、沟通有助于解决这些挑战,而标准化的API和互联互通协议也可作为新旧系统衔接的桥梁。

二是标准化。标准对于建立不同系统的底层互联互通性而言是重要因素,开放的行业标准有助于降低应用和整合成本,并确保区块链构建和访问方式的一致性。由于目前区块链应用仍处于开发和测试阶段,行业缺乏充分信息以建立适当的通用标准。此外,通过API的应用,机构可以在不进行大幅改变IT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区块链方案的运营,建立行业通用的开放API标准语言,有助于降低进入区块链领域的门槛。

三是密钥和访问数据管理。在区块链方案中,对密钥和访问证书的有效管理是尤为重要的问题。与其他加密技术的应用不同,对于区块链技术而言,如果密钥或访问证书遗失或损坏,用户将遭受即刻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且没有救济和追索措施。维护私钥的私密性并实现公钥加密的安全性,是较为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密钥的使用和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方面,标准制定组织和监管机构出台了指引和最低要求。将这些指引和要求应用于区块链方案,是技术推广和应用中的重要环节。除密钥管理问题之外,部署区块链的市场主体还需考虑信息安全问题。

四是信息管理。区块链的参与者在账本中共享信息,且几乎不可能对信息进行更改,因此确保共享信息的正确性是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如果许多参与者都可以在账本中进行记录,则很难确保信息的正确性。此外,区块链设计者还需决定如何处理和解决错误和欺诈问题。另一个挑战来自于确定哪些信息可以在账本中共享,特别是当参与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参与者需就信息共享范围形成一致意见,并确定是否需中心化机构保管账本完整信息。此外,信息管理还需符合隐私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

金融设计挑战

区块链的应用可能带来金融工具模式的转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引发对金融中介功能定位和必要性的探讨。

一是金融工具。一些市场主体正考虑将区块链引入证券交易流程中。在设计模式上,需确定证券是否直接向最终持有者发行,或是通过中介机构持有和交易证券。区块链应用可能对传统证券的设计、持有和流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代币化”概念的出现,以编码数据代表证券资产,实现账本中的证券交易。证券仍为最终发行人的负债,而代币不等同于证券,也不代表证券所承载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代币的定位成为了新的问题。另外,在区块链中,各银行维护自己的账本,实现客户之间直接支付,无需通过银行发送支付指令。当交易涉及多个银行,客户需进行跨行支付时,需建立机构间的交易结算机制,而传统的跨行结算需通过专业化金融中介实现。

二是金融中介。传统监管框架规定了哪些机构可以发行债务,哪些机构可以作为中介机构,系的安全、高效运行,设计了相关机制和规则。部分观点认为区块链可能淘汰金融中介机构。长远来看,金融市场中中介机构的作用、职能和需求将会发生变化,但金融中介在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提供安全金融工具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中介的职能和作用是否会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而逐步淘汰,从目前的市场结构来看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挑战

区块链的应用也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框架带来了新的问题。根据目前金融市场结构,这些风险集中于银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中介机构。因此,中介机构成为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核心主体,通过中心化治理结构建立有效风控措施。对任何区块链方案的应用和评估,需考虑其是否会带来风险在市场主体间的传导,或导致市场整体风险的提高。

一是法律问题。在未来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中,应充分考虑法律框架可能发生的变化。(1)区块链中各要素的法律基础:随着区块链的日益成熟,部分技术构成要素的法律基础,尚未涵盖在目前的金融法律框架中,需市场主体仔细考量。一是账本中同步并向参与者公布的记录,其法律效力如何认定,是否可以作为确定基本义务和履行义务的依据;二是与数字代币和数字资产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行法律框架中并未明确界定,需通过详细分析确定法律适用问题;三是智能合约的执行需具备健全的法律基础。合同法确立了合同订立、修改、终止和争议处理等领域的基本原则,其中一些经典原则与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相冲突。

(2)牌照问题:区块链的出现可能引入新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展现有市场结构。部分新兴市场主体是技术或软件公司,一些通过与金融中介机构开展合作,开发区块链;另一些则可能取代金融中介的部分业务。对于从事传统金融中介业务的新兴企业,可能需获得某些类型的牌照或许可,才能从事资产交易相关业务。牌照或许可的性质和形式仍未明确,是沿用现有金融机构牌照类型,或是发放新的牌照类型。在加密货币领域,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颁发的比特币牌照是为提供比特币服务的机构发放新牌照的例子。在区块链方案中,中介机构从事金融资产的存储、记录和交易业务,不涉及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可考虑对这类机构发放特殊银行牌照。

(3)反洗钱(AML)合规:遵守反洗钱(AML)要求是银行、货币服务商和券商等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义务。反洗钱合规包括交易监控、了解你的客户(KYC)要求。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以及金融中介类型的变化,相关政府机构需就法律适用问题提供指引。FinCEN曾就虚拟货币交易所适用银行保密法的相关问题发布指引。

二是治理问题。为确定功能、风险管理、网络接入方面的规则,以及由哪些主体负责维护和修改协议,区块链方案中仍需健全的治理机制。治理机制根据区块链的设计而有所不同。开放和“无需许可”系统可能需要分布式治理模式,使用共识算法确定网络协议或功能的更改。但目前仍不清楚这种治理模式能解决多少重大问题,或是否需要对重要规则进行调整。缺乏明确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的治理机制,尤其在开放和“无需许可”的区块链中,将会对网络以及金融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