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12-18
中商情报网讯:徐州,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
近几年,徐州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积极培育新动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各个领域在持续转型阵痛的同时亦出现了可喜变化。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工业生产增速降幅收窄,内生动力有所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资外贸、金融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初步核算,全市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4982.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4%,总量继续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2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204.31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2365.08亿元,增长6.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设施农业量效齐增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799.43亿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5%。粮食生产因灾略减。今年夏粮总产20.4亿公斤,下降1.7%;亩产387公斤,下降1.1%。秋粮预计总产28.97亿公斤,同比减少0.14亿公斤,单产465公斤,同比亩减4公斤。蔬菜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37.71万吨,同比增长1.3%。畜牧业生产有所下行。全市出栏生猪367万头、家禽1.67亿羽、肉羊193万只、肉牛5万头,同比分别减少20%、20%、25%、12%;存栏奶牛3.4万头、蛋鸡1978万羽,同比分别减少21%、39%。渔业生产不断转型提升。池塘标准化改造及新建面积5898亩,高效设施渔业新增面积2660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7341亩。设施农业量效齐增。截至9月底,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43万亩,改造提升8.16万亩。
二、工业生产增速降幅收窄、部分制造业增速明显提高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9%,降幅较1-8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较8月份收窄2.3个百分点,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分行业看,全市工业行业大类中六成行业增速较上半年提高,其中制造业行业增幅提高明显,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增速分别较上半年提高19.6、26.1、45.7和30.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7%,较上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33.0%;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增长2.2%)由负转正,较上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六大千亿元产业产值下降6.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3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比较,六大产业“四升二降”,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6.4%,较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生产较为平稳、企业效益有所提高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226.84亿元,增长9.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1.41亿元,增长6.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69.27亿元,增长11.8%。1-8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9%;实现营业利润和应付职工薪酬分别增长10.0%和6.7%,较1-7月份分别提高1.6和1.0个百分点。
据《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显示,徐州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如下:
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节能环保产业
1.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装备
2.生态修复装备
二、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物流
三、汽车
1.节能汽柴油商用车
四、机械
1.智能挖掘机、重型架桥机/架梁机、大吨位装载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超大吨位汽车起重机
五、食品
1.粮油、果蔬、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和水产品等深加工
2.方便食品、休闲食品
3.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
六、建材
1.海绵城市和市政综合管廊专业化材料和构件、装配式建筑结构和构件
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
一、轻工
1.含砷高于0.1%的铅蓄电池生产
2.《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规定的用于普通照明用途的含汞荧光灯、高压汞灯
二、化工
1.排放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及列入名录的恶臭污染物等化工生产
2.不符合绿色农药标准的农药原药
三、建材
1.水泥熟料生产(各类风景名胜区、省会等中心城市)
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
一、钢铁
1.炼铁
2.炼钢(沿海地区除外)
3.铁合金
4.钢压延加工
5.独立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