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2018年广东省东莞市产业转移情况汇总一览:哪些产业优先承接发展?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12-24

中商情报网讯:广东制造名城东莞市立足产业自发集聚基础,结合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营造产业生态与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为东莞重点新兴产业在空间尺度上构建“一核三带十区”的发展布局,打造十大产业集聚区,升级东莞产业发展新阵列。

东莞,又称“莞城”,广东省地级市,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广州东南、珠江口东岸,南邻深圳,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产业结构

东莞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一代电子信息、机器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载体的前瞻布局,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582亿元,位居全国19名,五年来年均增长8.39%,是唯一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级市。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东莞市作为制造名城,制造业自然支撑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东莞市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28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而工业四个特色产业也得到持续发展,2017年完成增加值321.37亿元,增长5.6%。

数据来源:东莞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东莞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城规划

东莞市的产城规划立足产业自发集聚基础,结合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营造产业生态与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为东莞重点新兴产业在空间尺度上构建“一核三带十区”的发展布局,打造十大产业集聚区,升级东莞产业发展新阵列。

(一)构建“一核”

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众多集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以松山湖高新区科技研发创新和高技术产业为源头驱动的重点产业发展核心区,完善松山湖片区创新创造集聚功能,发展总部基地、创新平台、服务中心等,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打造“三带”

突出东莞区位特色,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南联港深、北接广惠,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高端高新产业带。发挥水乡新城、滨海湾新区的“临海”优势,对接深圳西部发展轴,在深度、广度拓展新兴产业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终端。

——中部创新创造产业带。依托松山湖高新区,融入港深莞“世界新硅谷”活力高能带,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机器人。

——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带。依托东莞临深片区,积极对接深圳东部、中部发展轴,发挥制造业集聚优势,集聚发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三)集聚“十区”

“十区”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高性能电池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发挥松山湖高新区的集聚作用,加大对国内外优质医疗器械企业的招商力度,培育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滨海湾新区于2017年10月正式揭牌,是东莞实施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中滨海片区的先行区和片区中心,更是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区。

来源:滨海湾新区

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珠江口东岸主轴唯一连片待开发区域,规划面积83.2平方公里。滨海湾新区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威远岛三大板块构成,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智能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其中,交椅湾板块,面积20.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国际科技创新服务,打造创新总部经济带以及智能制造等高新科技创新研发合作示范区。沙角半岛板块,面积33.5平方公里,将利用深水港的天然禀赋,重点发展远洋航运业务、海洋精密制造以及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以新湾渔港小镇为基础,布局文体休闲娱乐产业;结合虎门南站(滨海湾站)的大交通枢纽站点建设,以TOD城市开发模式打造东莞高品质、高品位的现代都市区。威远岛板块,面积29.3平方公里,将以“智慧”为核心,引入国际城市设计理念,聚集高等科研教育、健康医疗、生态旅游等优质资源要素,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岛。

此前,广东省编制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依托复合型交通通道,集中穗莞深创新资源,连城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动、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旨在打造成为“中国硅谷”,而滨海湾新区是其中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滨海湾新区将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握世界最新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深化莞港澳合作,主动向前海、南沙、横琴三个自贸区看齐,努力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市场化、环境国际化,构建开放型经济引领发展新高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共建东莞滨海湾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打造湾区“新门户”、“新纽带”、“新明珠”。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及国家有关行业规划和区域政策文件,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目录中提出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先行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据《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显示,东莞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和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如下:

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电子信息

1.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等电子产品用材料,高性能新型电子专用生产、检测设备

2.数据处理平台类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文化教育等应用软件

3.射频识别(RFID)标签、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和网络设备等物联网核心产品

4.北斗应用产品、量子通信系统设备

5.计算机及服务器、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耗材、工控计算机、超大容量存储系统及设备、物联网应用类产品

6.可信计算、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信息安全产品

7.微纳电路的3D打印设备

8.锂离子电池

9.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行业大数据系统安全可靠软件

二、汽车

1.节能汽柴油乘用车

2.汽车相关电气机械和器材

三、化工

1.绿色涂料、油墨、建筑结构密封胶、特种压敏胶

四、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1.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五、轻工

1.体育器材、健身器材

2.高强度包装纸及大型纸包装箱、包装用高强防潮蜂窝纸

3.塑料复合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制品,汽车和家电用塑料配件

4.中高档鞋和箱包

5.表面活性剂、助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

六、食品

1.淀粉糖、酵母、小品种氨基酸等发酵制品

2.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

七、纺织

1.功能性/差别化化纤面料、新型丝绸面料等高品质纺织面料

2.高品质产业用纺织品

3.品牌服装

八、生产性服务业

1.研发设计、节能环保、质量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

2.3D打印分散式服务

九、智能制造装备

1.高档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

2.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

3.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

十、节能环保产业

1.环保检测及监控设备

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

一、钢铁

1.炼焦项目

2.烧结机(铁合金烧结机除外)

3.炼铁项目

4.炼钢项目

5.球团设备(铁合金球团除外)

6.锰铁高炉(

二、有色金属

1.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硅等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不包括铜、铝再生利用

2.钨钼、稀土,以及其他稀有金属冶炼

3.金、银,以及其他贵金属冶炼

三、建材

1.普通平板玻璃生产线

四、轻工

1.《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规定的用于普通照明用途的含汞荧光灯、高压汞灯

五、船舶

1.船舶分段出口建造项目

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

一、医药

1.大宗化学原料药

二、钢铁

1.焦化

2.炼铁

3.炼钢(符合规模要求的电炉短流程炼钢项目除外)

4.铁合金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