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01-18
中商情报网讯: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有利于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为了加快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一、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目标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并提出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通过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意,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创作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
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加强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对接,促进融合创新。提高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体验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文化遗产地建设,创新交互体验应用。
鼓励创作当代数字创意内容精品。强化高新技术支撑文化产品创作的力度,提高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原创水平,加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会展等行业数字化进程,提高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在线演出等文化品位和市场价值。鼓励多业态联动的创意开发模式,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品牌,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
依托先进数字技术,推动实施文化创意产品扶持计划和“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支持推广一批数字文化遗产精品,打造一批优秀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实现文化创意资源的智能检索、开发利用和推广普及,拓展传播渠道,引导形成产业链。
二、2017年,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首个明确提出“数字文化产业”概念的政策文件,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发展目标为: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供给效率不断提高,数字文化消费更加活跃,成为扩大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培育若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领军企业,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中小微数字文化企业。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重点领域实力明显增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支撑平台更加成熟,市场秩序更加有序,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到2020年,形成导向正确、技术先进、消费活跃、效益良好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着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领域
1、推动动漫产业提质升级。发挥好动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传播优势,创作生产优质动漫产品。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促进动漫“全产业链”和“全年龄段”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各种新兴媒体,创新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发展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动漫传播运营,积极开拓动漫表情等动漫新业态。引导促进动漫会展发展,活跃动漫及衍生产品消费。促进动漫与文学、游戏、影视、音乐等内容形式交叉融合,发展动漫品牌授权和形象营销,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动漫产业链和价值链。
2、推动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游戏内容价值导向管理,建立评价奖惩体系,扶持传递正能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游戏品牌。改善游戏产品同质化、低俗化现象,培育国产原创游戏品牌产品、团队和企业。大力推动应用游戏、功能性游戏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引导和鼓励开发具有教育、益智功能,适合多年龄段参加的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家庭主机游戏,协调发展游戏产业各个门类。促进电竞赛事、电竞直播等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3、丰富网络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丰富网络文化内涵,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鼓励生产传播健康向上的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提高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剧(节)目等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利用社交平台与用户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提升消费体验。保护激励原创,促进网络文化产业链相关环节的融合与沟通,研究建立规范合理的分成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开拓线下体验服务新领域。
4、增强数字文化装备产业实力。适应沉浸体验、智能交互、软硬件结合等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文化装备产业发展,加强标准、内容和技术装备的协同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新型文化消费的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加强以产品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研发智能化舞台演艺设备和高端音视频产品,提升艺术展演效果,满足高端消费需求。支持文物和艺术品展陈、保护、修复设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
5、发展数字艺术展示产业。积极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光学、电子等新兴媒介为表现形式,贴近群众生活和市场需求的数字艺术展示产业,以数字艺术手段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发挥数字艺术高互动性、高应用性、高融合性的特点,拓展数字艺术展示应用范围和市场空间。推动数字艺术展示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艺术相结合,与智慧旅游、城市综合体、特色小镇相结合,打造数字艺术展示品牌活动,发挥数字艺术展示在拉动地方消费、提升地区形象、提高文化品位等方面的作用。鼓励文化文物单位运用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数字艺术展示项目。
6、超前布局前沿领域。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应用,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引领、创造和拓展消费新需求。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开拓混合现实娱乐、智能家庭娱乐等消费新领域,推动智能制造、智能语音、三维(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和装备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不断丰富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拓展产业边界。
1、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强化创新驱动,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布局创新链,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产业融合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推动建设文化内容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创新与创业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数字文化双创服务平台。加强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消费行为、用户需求的研究,加强对数字文化企业的培训辅导和政策宣传,为数字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提供支撑。
2、引导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创意创新资源密集区域作用,培育若干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数字文化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依托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深厚的城市,建设富有创意内容、创新模式和强大文化创意能力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策源地。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要素禀赋、产业配套为基础,加强创新创意资源联动,形成若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相衔接,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集聚。
3、参与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和产品,为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模式。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通过境外投资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不断开拓海外市场。鼓励数字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易、会展,深化人才、创意、技术、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针对重点国别地区确定不同的推进方式和实施路径,实现产业链资源优化整合。积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
4、构建数字文化领域标准体系。加强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应用推广,推动虚拟现实、交互娱乐等领域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的研究制定,积极参与数字文化领域国际标准建设。健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建立数字文化标准行业组织,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建设数字内容生产流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推广应用。
5、优化数字文化产业市场环境。积极建立司法、行政、技术和标准相结合的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打击数字文化领域盗版侵权行为。规范数字文化产品版权交易市场,发挥版权交易激励原创、活跃市场、价值发现的作用。积极促进数字文化会展发展,搭建展示交易平台,推广数字文化技术、产品及服务。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平台搭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其中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特别提出。据了解,2018年版《产业分类》的出台,旨在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2018年版《产业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重点国民经济行业如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具体国民经济行业以及涉及到的重点产品和服务如下:
国民经济行业 | 国民经济细分行业 | 重点产品和服务 |
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 | 应用软件开发 | 虚拟现实处理软件 |
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 | ||
家庭娱乐产品软件 | ||
数字文化产品制作软件 | ||
数字文化创意软件 | ||
数字文化创意设计 | ||
教育行业软件、新闻行业软件、文化内容行业软件 | ||
游戏动漫软件 | ||
数字出版软件 | ||
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服务 | 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 | |
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 数字影视开发制作 | |
数字演出开发制作 | ||
数字音乐开发制作 | ||
数字艺术品开发制作 | ||
电子出版物开发制作 | ||
数字广告开发制作 | ||
数字移动多媒体开发制作 | ||
新型媒体服务 | 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 | 网络图书馆服务 |
数字家庭图书馆服务 | ||
数字电视电影院线服务 | ||
网络广播服务 | ||
互联网电视服务 | ||
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服务 | ||
互联网社交服务 | ||
手机新媒体服务 | ||
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 新媒体数字化制作服务 | |
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服务 | ||
数字出版 | | |
数字文化创意广播电视服务 |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 | 高清/超高清电视服务 |
3D电视服务 | ||
交互电视服务 | ||
视频点播服务 | ||
时移播放服务 | ||
有线广播电视网 | ||
有线网与无线网、卫星等互联互通服务(基于有线、无线和卫星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网络建设、组网,实现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互联互通) | ||
下一代有线网广播电视网音视频服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为电视终端、移动终端等提供的音视频服务,如高清、4K、8K数字电视和交互电视服务等) | ||
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数据及信息服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提供的数据及互联网信息服务) | ||
下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语音业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提供的IP语音服务) | ||
新一代数字电视接收机 | ||
新一代数字电视发射机 | ||
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 | 无线广播电视网 | |
无线网与有线网、卫星互联互通服务(基于有线、 | ||
无线和卫星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网络建设、组网,实现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互联互通) | ||
下一代无线广播电视网音视频服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为电视终端、移动终端等提供的音视频服务,如高清、4K、8K数字电视和交互电视服务等) | ||
下一代无线广播电视网数据及信息服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提供的数据及互联网信息服务) | ||
下一代无线广播电视网语音业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提供的IP语音服务) | ||
其他数字文化创意活动 | 其他电信服务 | 数字内容多网络通道传输 |
互联网游戏服务 | 互联网游戏 | |
电子竞技 | ||
地理遥感信息服务 | 地理信息加工处理服务 | |
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 文化创意内容数字化加工整合 | |
公益事业可视化数字展示 | ||
三维城市展示数字服务 | ||
可视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数字服务 | ||
城市监控和工业设计数字服务 | ||
数字图书馆展示体验服务 | ||
数字美术馆展示体验服务 | ||
数字文化馆展示体验服务 | ||
智慧博物馆展示体验服务 | ||
其他公共领域数字化服务 | ||
传统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服务 | ||
为新数字设备和终端提供数字文化内容服务 | ||
其他技术推广服务 | 行业领域数字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服务 | |
广播 | 数字广播(数字广播节目制作、播放和基于广播电视网、专网及定向传播数字广播节目) | |
电视 | 数字电视(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和基于广播电视网、专网及定向传播数字电视节目(包括虚拟现实节目)) | |
影视节目制作 | 数字影视节目制作(主要包括依托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数字化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出、艺术品、电子出版物、广告和移动多媒体等的设计开发制作) | |
广播电视集成播控 | 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 | |
电视剧制作 | ||
电影放映 | 数字电视电影院线 | |
数字电影放映 | ||
超感影院 | ||
录音制作 | 数字化音乐 | |
文艺创作与表演 | 数字创意文艺创作与表演(包括专门为数字文化创意而提供的音乐、舞蹈、戏曲、戏剧、歌剧、歌曲、曲艺等舞台艺术表演,以及动漫、游戏、艺术品、工艺品等设计制作,还包括数字文化创意内容的前期服务和文艺表演相关服务) |
从具体企业来看,数字文化相关行业有33家。
序号 | 代码 | 名称 | 行业 |
1 | 002555 | 三七互娱 | 数字文化 |
2 | 002624 | 完美世界 | 数字文化 |
3 | 002558 | 世纪游轮 | 数字文化 |
4 | 600977 | 中国电影 | 数字文化 |
5 | 002517 | 恺英网络 | 数字文化 |
6 | 600715 | 文投控股 | 数字文化 |
7 | 002174 | 游族网络 | 数字文化 |
8 | 002354 | 天神娱乐 | 数字文化 |
9 | 000802 | 北京文化 | 数字文化 |
10 | 002292 | 奥飞娱乐 | 数字文化 |
11 | 002502 | 骅威文化 | 数字文化 |
12 | 000665 | 湖北广电 | 数字文化 |
13 | 000607 | 华媒控股 | 数字文化 |
14 | 601595 | 上海电影 | 数字文化 |
15 | 000673 | 当代东方 | 数字文化 |
16 | 600136 | 当代明诚 | 数字文化 |
17 | 002425 | 凯撒文化 | 数字文化 |
18 | 601999 | 出版传媒 | 数字文化 |
19 | 600576 | 祥源文化 | 数字文化 |
20 | 600880 | 博瑞传播 | 数字文化 |
21 | 002113 | 天润数娱 | 数字文化 |
22 | 600825 | 新华传媒 | 数字文化 |
23 | 002739 | 万达电影 | 数字文化 |
24 | 603103 | 横店影视 | 数字文化 |
25 | 002343 | 慈文传媒 | 数字文化 |
26 | 000673 | 当代中方 | 数字文化 |
27 | 002905 | 金逸影视 | 数字文化 |
28 | 600136 | 当代明诚 | 数字文化 |
29 | 000892 | 欢瑞世纪 | 数字文化 |
30 | 002175 | 东方网络 | 数字文化 |
31 | 603721 | 中广天择 | 数字文化 |
32 | 002143 | 印纪传媒 | 数字文化 |
33 | 002445 | 中南文化 | 数字文化 |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