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04-24
中商情报网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经济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作为民生之本的居民消费呈现出新特点:“宅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但餐饮、旅游、文体等领域的消费受到抑制。疫情对居民消费影响几何?疫情之后消费市场将如何重振?
一、疫情背景下居民消费情况
1.社会零售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同比下降1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8.1%,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1-3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9.0%。
2019-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居民消费收入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增长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7%。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109元,下降0.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3.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034元,与上年持平,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625元,下降1.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78.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各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来看: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以及辽宁9省份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排名来看,疫情之下上海经济“魅力”不减,人均收入位居全国第一,达到19621元,北京紧随其后,为17874元。人均收入过万的省份均为东部地区省份,其余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千元到1万元之间。
从阶梯分布看,万元阶梯共有7个省份,分别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福建和广东;山东、辽宁、重庆3省份位于8千元阶梯;内蒙古、湖南等6地位于7千元阶梯;另有8省份位于6千元水平线,5省份位于5千元水平线;新疆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12元,“独居”4千元阶梯,西藏为3818元,居全国末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478元,下降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34元,下降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7%。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1708元,增长2.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6%;人均衣着消费支出369元,下降17.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3%;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238元,增长2.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83元,下降11.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6%;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605元,下降17.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9%;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50元,下降36.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9%;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417元,下降10.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2%;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2元,下降22.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疫情后如何重建消费?
复工遭遇需求约束,重建消费驱动内需。在疫情冲击之下,消费活动受创较为严重,前两月缩水约为两成。随着国内本土疫情逐渐得到控制,3月以来工业生产持续改善,但由于需求仍处低位,企业缺乏生产意愿,因此需要扩大需求摆脱困境。当前海外疫情扩散形势严峻,外需陷入低迷,托底经济需要依赖内需,而消费已成为内需的首要驱动力。
疫情冲击后消费回补的主要可行措施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促消费有哪些实招?促进居民消费的路径无非两条:一是提高居民收入;二是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而居民收入本身又和经济增长强相关,因此,需要通过补贴或者减税的方式来带动收入修复和消费回升。定向补贴居民收入,消费券重出江湖。首先,提升居民收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居民派发现金,包括调减个税,但我国个人账户未完善,且个税覆盖人群有限,减征对消费意义不大,可以考虑定向补贴。
对消费端我国最常用的补贴方式有二:一是针对居民购买特定消费产品的补贴,这在过去促消费政策中使用频繁,如家电、汽车下乡等;二是通过发放消费券来补贴居民消费,目前已在多地市落实,覆盖群体范围较广但抵扣额度有限。从历史上看,两者多在消费失速下滑时期出台,短期政策效果显著,但长期容易透支需求。减税优惠可以重启,拉动消费效果显著。其次,还可以通过减税的方式来降低居民消费负担。过去为了促进汽车消费,曾经实施过的小排量车购置税率优惠政策效果显著。而车辆购置税并不是我国的主要税种,考虑到汽车消费较强的带动作用,可以考虑重启税率优惠政策,带动汽车销售回暖。减税和补贴政策财政效果不同,前者会带来财政收入增速走低,而后者需要财政收入提升作为支撑,并且减税政策调整门槛高于补贴。提升消费意愿,效果事半功倍。再者,注重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可以放大促消费政策效果。过去在部分消费领域存在管制措施,比如汽车限购压抑需求释放,而政策层面近来鼓励放松限制,可以考虑适度增加配额,而且这并不会对地方财政产生额外压力。但是,限购措施的放松需要相应配套如充电桩、车库等设施的完善,这也将带动相关投资需求。此外,部分消费不仅同收入水平有关,还需要时间投入,因而节假日期间消费活动通常较旺盛,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或延长假期来释放消费需求,比如落实弹性休假制度。合理增加公共消费,补足政府投入短板。最后,近期高层首次提到“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投入公共领域的政府消费能够减少居民相应开支,促进居民消费扩大,作为印证,政府消费的比重和居民储蓄率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政府支出存在差距,而通过政府消费补短板,不仅能促进消费回补,还能创造社会效益。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疫情背景下消费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