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06-12
中商情报网讯: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200余家,涉及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各领域,在智能软件、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根据赛迪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南京市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前十强。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南京位于第6名。2019年出台《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全面支持产业发展。2019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业规模超过80亿元。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数据平台、双创服务平台、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等建设;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人工智能软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面向人工智能的处理器、智能传感器等重要器件;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行业应用系统等人工智能系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慧城市等场景应用。
研发中心分布:
图片来源:南京产业投资地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研发中心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的中部地区,分别是江苏省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机器视觉在线图像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MEMS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电力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法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服务平台
图片来源:南京产业投资地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与研发中心分布一致,主要有2个,分别为南京新港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京智能交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人才高校
图片来源:南京产业投资地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高校一共有7所,分别是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主要的园区
目前,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主要有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江宁开发区、中国(南京)软件谷、生态科技岛开发区、南京高新区(新港国家高新园)、南京高新区(秦淮园)、南京高新区(栖霞园)、南京高新区(江宁园)、南京高新区(麒麟园)。
图片来源:南京产业投资地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江北新区
南京市江北新区,是国务院2015年6月批复设立的第13个、全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2017年5月,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意见要求,以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和运行机制重塑为重点,在江北地区设立了直管区、共建区、协调区三个管理区域。强力推进原新区管委会与原南京高新区、化工园等管理机构的全面融合,强化了新区对江北全域2451平方公里的统筹协调,在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产业布局、重要功能平台、重要发展政策上实现资源统筹调配。国家赋予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即逐步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2018年底,南京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江北江南“双主城”战略;2019年8月3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江北新区正式“入群”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入了“双区”联动发展的新时期。
园区特色:芯片之城、新金融中心、基因之城
南京经开区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部,北至长江,西至绕城高速,南至栖霞大道—312国道,东南至宁镇边界,是宁镇扬一体化的核心地带。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开区,2012年根据南京市综合改革部署,托管龙潭、栖霞、西岗3个街道,规划管理范围217平方公里,分为西部(新港建成区)、中部、东部(龙潭)三大片区,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新港高新园三个国家级功能平台以及中国南京液晶谷、华侨城等特色功能平台。2019年,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阵营中排名第9位。
园区特色: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国家级长江航运物流枢纽
江宁开发区
江宁开发区地处南京东南方向,位于南京高铁南站与禄口国际机场形成的“金轴”之上,创办于1992年6月,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经开区,2011年11月被批准为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对外开放示范区、利用外资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和科技创新先导区,多次荣获江苏省先进开发区称号,是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综合水平位列江苏开发区第三、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第七。
建区20多年来,共引入4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项目,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00余个,世界500强企业61家,上市企业56家。2019年,江宁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0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7亿元,同比增长6.5%。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形成了包含绿色智能汽车等三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信息服务等三大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和未来网络等一批科技未来产业的“3+3+3+1”现代产业体系。
园区特色:国家级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整车生产基地、智能电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试点、全国智能电网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江苏省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国(南京)软件谷
中国(南京)软件谷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是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最大的通讯软件产业研发基地,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中心,综合实力列全国园区前三强,是中国首个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中国仅次于中关村的城市区域性软件中心,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生态科技岛开发区
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新加坡贸工部共同推动,南京迄今为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规楼最大的一个整体合作项目,系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该开发区位于南京建邺区江心洲,为长江中的一个洲岛,全岛15.21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西隔长江主航道与国家级江北新区相望,东隔夹江与主城相部,是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围、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江中洲岛。
南京生态科技岛经开区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和应用示范区”建设,瞄准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构筑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两级支撑”的重要平台,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集研发设计、创新应用、新型智慧城市为一体的人工智能示范岛,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南京高新区(新港国家高新园)
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9月,1997年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空间39.2平方公里。2014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港高新园被纳入建设范围。
园区特色:国家火炬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南京高新区(秦淮园)
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部、紫金山和青龙山的生态廊道之间的南京高新区(秦淮园),成立于2001年,是南京主城区内首批省级高新区,目前规划面积为2.29平方公里,是全省规划面积最小的高新区。物理空间虽小,本事却一点也不小,在近期公布的2017年度27家省级高新区综合绩效评价中位居第四,其中“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指标位列第一。
园区特色: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硅谷(南京)创新创业基地
南京高新区(栖霞园)
南京栖霞高新区并牵头,整合南京尧化科创中心、仙林高创中心、东南大学科技园栖霞园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含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板块、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板块、金港科技创业中心板块。由南京栖霞高新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南京栖霞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园区科技投融资平台,产业方向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生命健康和科技服务业。
南京高新区(江宁园)
江宁高新区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级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区,2017年获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拥有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品牌。江宁高新区由江宁大学城、滨江开发区、南京未来科技城三大片区、九个子园组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造、软件信息等主导产业独具特色,是南京综合条件最优的科技园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产业开发区、教育功能区和风景旅游度假区为一体的高新区。
园区特色: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南京高新区(麒麟园)
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位于南京东部的紫金山、青龙山之间,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规划总面积83平方公里,目前规划建设范46.15平方公里,是南京市直属园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园区以南京麒麟科技城为核心,打造南京市创新名城的核心区、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以及江苏省的科技创地标。
明星企业
图片来源:南京产业投资地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明星企业分别是:南京星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讯飞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神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服务中心(江苏)、江苏达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