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2-08 09:10

中商情报网讯:AI大模型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参数的机器学习模型,参数量级可以达到数亿或成百上千亿。AI大模型具有强大的特征表达和推理能力,可以处理复杂的数据任务,是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的里程碑技术。当前,“DeepSeek”“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爆火推动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热潮,AI大模型相关研究、产品不断涌现,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一、产业链

AI大模型产业链包括基础层、技术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基础层是AI大模型产业链的基石,主要涉及数据、算力等基础软硬件。技术层主要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算法理论及应用技术。模型层是AI大模型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包括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等。应用层是AI大模型产业链的终端环节,主要涉及AI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落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基础层

1.数据总量

我国数据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增长速度快。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大数据应用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规模应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将达到40.22泽字节(ZB),2025年达到48.26泽字节(ZB)。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数据标注

数据标注是指对收集到的、未处理的原始数据或初级数据(包括语音、图片、文本、视频等类型)进行加工处理,并转换为机器可识别信息的过程。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数据标注市场规模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数据标注产业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数据标注市场规模达到约60.8亿元,较上年增长19.6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数据标注市场规模将达到77.3亿元,2025年达到102.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标注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国内数据标注行业企业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以百度、阿里、京东、腾讯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和以海天瑞声、云测数据、星尘数据、⻰猫数据数据堂等为代表的专业型服务商。在竞争格局方面,百度智能云、海天瑞声、云测数据等大型企业和专业机构凭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资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资料来源:量子位、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AI芯片

AI芯片作为专门为人工智能计算设计的集成电路,近年来我国AI芯片受到广泛关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206亿元,同比增长41.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412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增至153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AI芯片行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主要代表性企业有华为海思、寒武纪、地平线等。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AI服务器

受益于人工智能和算力市场发展的推动,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服务器行业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到2022年末国内AI服务器市场总规模达420亿元,同比增长约20%,2023年约为49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560亿元,2025年达到61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I服务器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和头部效应明显的特点。浪潮信息作为中国AI服务器市场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实力,2022年浪潮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7%。其次分别为,新华三、宁畅、安擎、坤前、华为,占比分别为11%、9%、7%、6%、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技术层

1.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学习产业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规模达35.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35.5亿元,2025年达到35.8亿元。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机器学习平台呈现出明显的头部厂商规模化效应,前5名的厂商占据69.9%的市场份额,第四范式和华为云排名前二,占比分别为32.7%和21.6%,九章云极和创新奇智占比分别为7.6%和7.0%。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计算机视觉市场市场规模达101.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元,2025年达到110亿元。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竞争格局来看,商汤科技近年来一直位于榜首,2022年市场份额占比达23.1%,随后是海康威视、创新奇智、大华股份、智慧眼科技等,占比分别为8.3%、8.1%、8.0%、3.3%。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模型层

1.AI大模型市场规模

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AI大模型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并具有更加精准的预测和决策能力,是实现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关键,应用前景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AI大模型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为141.34亿元,较上年增长83.9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294.16亿元,2025年达到495.39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

AI大模型依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可划分为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与垂直大模型。行业大模型是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大模型,使用行业相关的数据进行预训练或微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AI大模型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为105亿元左右。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65亿元,2028年达到624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AI大模型服务完成备案情况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产品数量迅速增加,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截至2024年底,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其中2024年新增备案238款。从来源地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市通过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数量排名领先,分别为105款、60款、32款、26款、20款。

数据来源:国家网信办、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情况

2024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共发生504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合计金额约812亿元。通过对2024年1-9月人工智能投融资事件的细分领域进行整理可以发现,从投融资事件的数量来看,投资于人工智能自身应用、投资于其他传统行业应用的投融资事件数量相同,均为138笔,占比均为27.4%;投资于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数为119笔,占比为23.6%;投资于人工智能硬件与技术的投融资事件数为79笔,占比为15.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AI大模型重点企业

截至2024年底,已有277家公司的AI大模型产品完成备案。其中,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荣耀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比特易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备案数量为3款,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7家公司完成备案数量为2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应用层

1.AI大模型使用人数

截至2024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从各年龄段网民的使用情况来看,20-29岁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最高,达到40.5%;其次为19岁及以下网民,比例为29.1%。40岁及以上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开始明显下降。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AI大模型产品使用率

针对网民具体使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进行调查发现,截至2024年6月,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网民中更加广泛;而海外产品,比如OpenAI、谷歌等大型科技企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国内也拥有一定规模的用户。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AI大模型产品使用目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普通用户群体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创作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代码)等。首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62.2%的用户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进行提问。其次,约三分之一用户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作为自己的办公助手。以微软、金山办公为代表的办公软件企业已经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到各自产品中,并以此作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