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内蒙古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 (2017)》(全文)

看财经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08-07

中商情报网讯:日前,《内蒙古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2017)》已发布。报告中提到,2016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全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区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加强,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下行,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证券业和保险业健康发展,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金融生态不断改善,金融业改革稳步推进,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中性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7年,内蒙古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努力实现“四个高于”目标,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大力促进“五化协同”,着力建设“六大基地”,加快构建“七大网络体系”,大力培育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1,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金融业将认真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深化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创新试点,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管理与服务水平,为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6年,内蒙古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机构体系更加健全。证券业平稳发展,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保险业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总量不断扩大

2016年,内蒙古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贷款增长平稳适度,投向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利率保持下行,存款定价水平提升,改革创新继续深化。

1.银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显著回升。2016年末,全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8家,资产总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202.4亿元,同比增加113.3亿元。全年新增1家农村商业银行和6家村镇银行(见表1),中国进出口银行内蒙古分行挂牌成立,由包商银行发起设立的内蒙古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正式成立。

表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2.存款保持快速增长,活期化趋势明显。201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1245.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165.6亿元,增长17.1%,(见图1、3),比年初增加3088亿元,同比多增1146.7亿元,年度增速、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受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存款的活期化趋势明显,全区金融机构新增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活期占比为80.1%,较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存款余额同比增长48.9%。

图1:201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3.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支持重点突出。201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458.5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9361亿元,增长13%(见图2、3),增速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220.3亿元,同比多增33.7亿元。分期限和投向看,信贷集中投向基础设施类和保障性住房开发领域,拉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两领域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79%。全年中长期贷款新增1668.7亿元,同比多增876.5亿元。分机构看,各机构贷款增长不均衡。国开行和农发行全年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34.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乏力,其全年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同期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3.9个百分点。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着力引导信贷结构优化,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初步成效。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增速放缓,煤炭、钢铁两大行业融资余额占比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和下降1.2个百分点;全年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新增150.3亿元,同比多增82.3亿元;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下行,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1%,较上年下降0.95个百分点;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结构调整功能,小微、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全年累计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152.7亿元,办理再贴现83.9亿元,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9.2个和1.3个百分点。

图2:201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图3:201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4.表外融资小幅增加,委托贷款占比较大。2016年,内蒙古金融机构各项表外业务新增融资29.1亿元,同比多增994.1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多增299亿元,为三类表外业务中唯一正增长的子项目;信托贷款同比少降254.6亿元,业务总体仍呈收缩态势;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降440.5亿元。

表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图4:201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5.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市场差异化趋势明显。2016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呈稳步下降趋势。存款利率基本能够反映不同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存款定价呈现差异化趋势。内蒙古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及时传导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充分发挥同业之间监督和约束作用,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竞争秩序。全年新增26家金融机构成为全国自律机制的基础成员和观察成员,累计发行同业存单1434.2亿元、大额存单237.2亿元,分别是上年发行量的3.9倍和21.8倍,金融机构主动负债能力进一步加强。2016年,美元存款利率总体波幅趋缓(见图4)。

6.信贷资产质量有所改善,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16年,全区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为6%、流动性比例为58.7%,经营总体稳健。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7.4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呈现“双降”态势,但不良贷款偏离度呈上升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达到115.6%,同比上升18.7个百分点。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累计清收与处置不良贷款490.5亿元,同比增加116亿元。

7.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推进,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农信社深化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全年共有1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16家农信社进入改制农商行程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全年新增6家村镇银行、1家消费金融公司,包商惠农贷款公司正在改制为村镇银行。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继续深化,“三农”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末,农行内蒙古分行三农事业部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1.3亿元,占分行全部贷款的42.8%。

8.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推进,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持续扩容。2016年,全区人民币跨境收支380.1亿元,占地区国际收支总额的36.5%。全区对蒙跨境人民币结算占全国对蒙结算总量的75.8%。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有序推进,全区共有6家跨国企业集团开办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涉及境内成员企业63家,境外成员企业14家,资金池净流入上限为236.3亿元。全区各类商业银行与蒙古国、俄罗斯商业银行建立了59个代理行结算关系,开立金融同业往来账户162个。中蒙央行双边本币互换资金动用取得突破,2016年8月,首单中蒙央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1亿蒙图资金动用顺利落地。

专栏1:好风凭借力,西部首单绿色金融债券落地乌海

2016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乌海银行发行期限3年、信用级别AA-、规模5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标志着西部首单绿色金融债券落户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银行绿色金融债券成功获批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协调沟通,促进绿债成功发行。2016年初,借鉴国内已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青岛银行经验,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牵头,主动向乌海市委、市政府汇报,对发债主体的乌海银行进行政策辅导,积极开展了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准备工作。市金融办、银监局、发改委、经信委积极配合,形成了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发债工作机制,督促乌海银行抓住机遇、主动作为,顺利完成了外部评级、认证评估、主承销商尽职调查、绿色产业项目库遴选、监管审批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审核相关资料,加快绿债发行速度。按照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要求,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对乌海银行2016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所要求的包括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项目的承诺书、绿色金融债券评价报告及跟踪评级安排说明等在内的资料进行了细致完备的审核,及时向人民银行总行上报初审报告,加快了绿色债券发行速度。

(三)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助推绿债顺利发行。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所涉及的发债银行、投资人、承销人给予地方财政贴息奖补的优惠政策,以期能够运用各种政策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鼓励作用,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以支持绿色金融债券尽快落地。乌海市政府即将出台对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财政贴息奖补的优惠政策,据悉,为全国首个出台此类政策的地市级政府。

二、取得成效

(一)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作用明显。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对于优化资产负债配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加金融资源供给结构都具有重要作用。此次绿色债券的发行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乌海市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乌海市绿色经济发展能力,同时有助于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有效促进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本次乌海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到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绿色项目,投向乌海市绿色产业项目库中涉及的包括华油天然气焦炉尾气综合利用、内蒙古恒业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及循环利用、乌海市水务一体化工程等33个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节能等5大类项目,将优化乌海地区产业结构,增强金融支持绿色项目发展的能力。

(三)提升地方商业银行影响力。绿色金融债券的公开发行,通过信息披露、跟踪评级等方式形成市场监督机制,客观上有利于乌海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适应监管要求,确保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项目;同时市场约束力亦将激励其更好的运用募集资金,改善绿色环保产业的融资环境,优化行内信贷结构,提升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证券业规模扩大,新三板融资功能增强

2016年,内蒙古证券经营机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效益不及上年,期货经纪公司业务发展缓慢,收入下降,“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提升。

1.证券机构经营布局加快,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6年,内蒙古两家地方法人证券公司加快机构和业务拓展进程。恒泰证券全年新设营业机构24家、国融证券新设分支机构8家,除新疆和西藏外,在全国其他省份均设立分支机构(见表3)。年内国融证券完成一次配股和一次定向增发,净资本规模超40亿元。年末两家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467.2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下降57.6%。辖内11家期货公司营业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0.1亿元,同比下降42.2%。

表3: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证券业基本情况

2.上市公司总市值和融资量有所下降,新三板融资功能强化。2016年末,全区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6家,同比持平,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5094.2亿元,同比下降4.9%。三个板块市场全年累计募集资金171.2亿元,同比下降59.6%。2016年新三板市场表现活跃,企业规模和融资规模大幅提升,全区新三板上市企业60家,当年新增34家。总股本51.1亿股,同比增长72%,新增募集资金6.2亿元,同比增长5.1倍。

(三)保险业平稳发展,转型成效明显

2016年,全区保险业规模稳步扩大,保障能力持续提高,业务结构有所改善,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1.市场主体保持稳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2016年末,全区共有省级分公司39家,其中寿险17家,财险22家。保险业资产总计968.5亿元,同比增长24.8%。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86.9亿元,增长23.1%;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2.1亿元,稳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2.3%。行业实力不断增强,保险密度同比提高357元/人;保险深度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见表4)。全年提供各类风险保障资金13.9万亿元,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凸显。

2.人身险业务均衡发展,转型成效明显。从产品结构上看,普通产品保费增速8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保障型产品发展远快于分红型产品,业务结构持续改善。从销售渠道上看,个人代理保费增速37.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保险经纪业务、其他兼业代理也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渠道结构更加多元。从缴费结构上看,续期保费增速、新单期交保费增速及占比均大幅高于上年同期,内含价值不断提升。

表4: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保险业基本情况

(四)融资规模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2016年,全区社会融资总量总体呈先扬后抑走势,社会融资来源主要依靠信贷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明显下降。金融市场整体运行较为平稳。

1.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直接融资规模下降。2016年,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8.1亿元,同比多增269.4亿元。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较慢、直接融资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下降。全年全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为负的207.3亿元,同比减少785.8亿元(见图5)。全年全区共有12家企业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功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24亿元,同比少245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图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2.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低位运行。2016年,全区金融机构通过全国银行间市场累计进行信用拆借交易8135.7亿元,同比增长28.3%;债券回购交易13万亿元,同比增长31.2%;现券交易1.7万亿元,同比增长97.1%。从利率走势看,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全年加权利率为2.5%,较上年下降23个基点;全年债券回购市场加权平均利率为2.4%,较上年下降13个基点。

3.票据市场平稳发展,业务结构更加多元。2016年,全区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余额1247.4亿元,同比减少2.3亿元。贴现方面,全区金融机构保持了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贴现余额790.4亿元,同比增加117.5亿元,增幅17.5%。成功开办电票再贴现业务,全年电票再贴现占比21.5%。票据贴息利率小幅上升。12月份,全区票据直贴和转贴现利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0.8个和0.4个百分点(见表5、6)。

表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表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进展,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1.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履行全区信用体系建设双牵头职责,初步建成全区统一的法人和自9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累计归集约5000万条信用信息。继续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全年全区共评定信用村5000多个,信用乡(镇)1200多个。大力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运用,通过平台达成融资交易615笔,融资金额780.7亿元。全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18.5万企业和1432.3万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2.支付服务环境日趋完善。积极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牧区辐射范围。全区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县城乡镇合计接入比率、村镇银行接入支付系统比率均达100%。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28406个,覆盖村级行政区10287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超98%。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应用,全年全区累计发放银行卡10973.9万张,人均4.4张。

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健全。2016年,全区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156件,咨询386件,办结率100%。针对投诉热点、难点集中领域,共向全区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通报典型案例4例。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牧区”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6年,内蒙古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32.6亿元,同比增长7.2%(见图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8.7:48.8:42.5,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7.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069元,较上一年增加2076.4亿元。

图6:1978~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一)需求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动力有序转换

2016年,内蒙古投资、消费、进出口协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新兴产业投资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进出口降幅收窄,利用外资能力持续增强。

图7:198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1.投资加快调优补短。2016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4894亿元,同比增长10.1%(见图7)。国企投资增长26%,民间投资下降6.5%。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331亿元,同比增长43.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6.210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加快,信息传输和软件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9.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7.6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41.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9.5个百分点。

2.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6年,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支撑的作用。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9.7%(见图8),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乡村消费市场增速继续领跑城镇消费市场。全年乡村市场消费同比增长12%,高于城镇市场2.5个百分点。在新模式消费带动下,快递业务量增长56.6%,业务收入增长50.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稳定,且较为均衡。全年全区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7.8%和7.7%。

图8:1978~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图9:1978~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3.对外贸易降幅收窄,利用外资能力持续增强。2016年,内蒙古外贸形势逐步向好,全年进出口总值772.8亿元,下降2.1%,较上年收窄9.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295.3亿元,下降15.7%,进口额477.5亿元,增长8.7%(见图9)。从贸易方式看,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增长较快,增速为138.6%。利用外资能力持续增强。

2016年,内蒙古实际利用外资39.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见图10),利用外资70%以上来自香港。

图10:1994~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率

(二)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内蒙古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第三产业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1.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强。2016年,全区粮食生产克服严重旱灾影响,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550亿斤以上,全年产量达556亿斤,是历史第二个高产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4亿头(只),同比增加536.5万头(只)。现代农牧业得到大力发展,全区主要农作物、牲畜良种率达到96%以上,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超额完成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任务。

2.工业经济质提效增。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见图1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新兴工业增势良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2.1%。煤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能产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工业企业效益回暖,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2.1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同期54.8个百分点。

图11:1980~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3.服务业增速稳步回升。2016年,全区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比增长8.3%,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旅游、交通、金融、快递等行业快速发展。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9805.3万人次,增长15.2%;铁路货运量从9月份扭转了连续20个月负增长,全年增长4.8%。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五大任务”顺利推进。去产能方面,退出330万吨煤炭、291万吨钢铁产能,提前完成了煤炭、钢铁等去产能年度任务。去库存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2016年以来连续保持同比下降,到11月份下降10.2%。全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6%。去杠杆方面,通过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发行政府置换债券,全年全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政府债务成本均有所下降。降成本方面,全区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累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80亿元。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元。补短板方面,实施9大类45项重点工程,薄弱领域得到加强。脱贫攻坚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全年减少21万以上贫困人口的任务。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得到切实加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要求。

(三)物价运行平稳,工业品价格筑底企稳

1.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间窄幅波动(见图12),全年同比上涨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与农村牧区分别上涨1.2%和1.1%。分类别看,医疗保健类涨幅居首,上涨4.4%;食品上涨2.2%,在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15.4%,鲜菜上涨10.7%。

2.生产价格持续低位运行。2016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呈“双下降”态势,但降幅逐渐收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比上年收窄4.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6%,比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出厂价格跌幅低于购进价格跌幅,并且跌幅收窄,表明工业品价格有筑底回稳趋势。

图12:200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3.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2016年,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启动“创业内蒙古”行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84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的较低水平。

4.资源性产品价格触底回升,重回合理区间。从2016年5月初开始全区煤炭价格持续、快速回升,至12月份全区煤炭平均坑口价格涨至200.9元/吨,比年初上涨57.5%;其中,鄂尔多斯市动力煤12月坑口价格为286.7元/吨,比年初上涨195.9%。

(四)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民生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16.5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2.6%,增速较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剔除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性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6.9%。从支出看,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4526.3亿元,增长6.4%。发行地方债券2502亿元,较上年增加1025.8亿元。全面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全区66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吸引社会投资802亿元。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到297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8%;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增长22.8%。

图13:1978~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支状况

(五)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大数据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1.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持续回升,房地产金融运行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小幅增长。2016年末,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133.5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793.7亿元,同比增长4.6%,住宅开发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0%。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持续回升。

2016年末,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7%;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9.2%(见图14)。从房价走势看,全区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均价为3808.7元,同比增长0.6%。其中,呼和浩特和包头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均价分别为5218元和4848元,同比分别上升1.6%和下降0.7%(见图15)。

图14:200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图1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房地产金融运行平稳。2016年末,全区房地产贷款余额3306.4亿元,同比增长26.7%,高于同期各项人民币贷款增速13.8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速大幅增长,年末余额1265.1亿元,同比增长96.9%,高于全区各项人民币贷款增速83.9个百分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75.2%。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464.9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首套住房贷款平均首付款比例为30.3%,低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

专栏2:创新抵押方式完善各项机制助推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初显成效

2015年包头市土右旗被确定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旗县以来,立足当地实际,不断探索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践经验,切实解决制约“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的瓶颈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试点工作。牵头成立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征求意见会和推进会,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农民土地种植成本、规模、贷款需求以及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方向,征求农民对贷款利率、贷款程序的意见建议。

(二)完善机制,切实保证制度先行。根据土右旗经济发展特点先后制定出台了《土右旗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土右旗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办法》、《土右旗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各项配套机制。

(三)创新方式,破解颁证不到位难题。内蒙古自治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证书尚未印制颁发,为解决确权后没有承包土地经营权证而无法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瓶颈,采取了“替代证”和“承诺书”的办法,即“一证换一证”,当地政府参照国家承包土地经营权证的格式和要素,先行印制《土右旗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证》,作为“替代证”发放给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当地金融机构还与土地确权完毕的农户在自愿前提下签订“承诺书”,农户承诺正式颁证后将权证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两项创新措施进一步保障了“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搭建平台,发挥政府主导和服务作用。一是建立经费补贴机制。土右旗政府将试点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支出,全年列支经费10万元,全额负担金融机构发放“两权”抵押贷款前期对农户进行现场调查和土地价值评估产生的费用。二是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立内蒙古敕勒川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的流转交易、变更登记、信息发布等工作。三是加强风险缓释和补偿机制建设。协调旗政府出资4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开展贷款担保,由政府与银行按照3:7的比例来进行风险分担,消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二、取得主要成效

(一)基本满足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需要。作为包头市唯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旗县,自2014年9月土地确权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旗土地确权的288个村、7.6万户农户确权工作已完成,确权率100%。土右旗政府颁发土地经营权“替代证”基本满足开办“两权”抵押贷款的需要。

(二)“两权”抵押贷款发放效果初显。2016年末,土右旗共发放“两权”抵押贷款3988笔,金额13807万元。其中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3986笔,金额13697万元,农房抵押贷款2笔,金额110万元。贷款均未产生不良。

(三)缓解了“三农”融资难、融资贵。运用支农再贷款支持试点工作,增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专家组,辖内全部行政村参照上三年平均土地流转费提前制定出各村的评估参考价格,由放贷金融机构与农户参照“土地经营权评估参考价格”来协商确定土地经营权价值,未能达成一致的,委托经营权价值评估专家组实地进行评估,有效提高了放贷效率。采取“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贷款授信额度,通过“承诺书”,平均每户增加授信2.4万元,全旗共增加授信5000万元。

2.大数据产业引领产业升级。近年来,内蒙古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6年11月7日,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设施方面,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浪潮、京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先后入驻,已形成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全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70万台,规模领跑全国;政策引导方面,建立了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行业应用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全国大数据试点顺利实施,全区各地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乳业草业等领域开展了大数据深度应用。

三、预测与展望

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内蒙古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内蒙古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努力实现“四个高于”目标,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大力促进“五化协同”,着力建设“六大基地”,加快构建“七大网络体系”,大力培育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2017年,内蒙古金融业将认真落实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深化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附录:

(一)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金融大事记

1月26日,内蒙古银行成功办理内蒙古自治区首笔常备借贷便利业务。

4月5日,中国银行二连浩特市分行从蒙古郭勒莫特银行调入1亿图格里克,成功实现全国首笔蒙图现钞跨境调运。

8月8日,渤海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成功办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笔电子商业汇票再贴现业务。

10月8日,国家正式批复内蒙古自治区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批建设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试验区。

11月7日,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当日正式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共与有关部委及企业签署6项协议、93个项目,总投资508亿元。

11月24日,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向兴安盟扎赉特旗等4个旗县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8813万元,标志着金融支持内蒙古易地扶贫搬迁第一单贷款落地。

12月1日,西部地区第一单绿色金融债券获准发行,乌海银行成为西部地区首家获批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金融机构。

12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决定建设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国家级),国务院已将有关请示批转到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等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具体方案。

12月27日,中国政企基金与呼和浩特市新机场等4个PPP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合作项目金额为30.4亿元。

(二)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表1: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存贷款指标

表2:内蒙古自治区各类价格指数

表3: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