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2017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黑龙江金融运行情况解读(全文)

看财经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08-07

中商情报网讯:据了解,2017黑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发布了。报告中提到,2016年黑龙江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新增长领域培育见到成效,实现“十三五”平稳开局;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速仍处于全国后列,第二产业运行持续低迷,对外贸易形势严峻,经济动能转换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政策定向引导作用明显,银行、证券、保险协调发展,为全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创造了稳定向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2017年,黑龙江省将深入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注重发展动能转换,注重新增长领域培育,按照“五个要发展”、“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的路径,推进农业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民生。金融业将积极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遵守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确保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效融资和服务,重点推进涉农金融创新、金融精准扶贫脱贫、新动能和新产业融资、对俄金融合作等方面,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6年,黑龙江省金融业平稳健康运行,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存贷款利率定价保持在合理范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积极服务涉农、小微、民生等重点领域。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存贷款总量适度增长

1.机构规模稳步增长,质量效益指标基本平稳。2016年末,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个数、从业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4家、510人(见表1)。华夏银行哈尔滨分行完成筹建开业工作。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获准筹建。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实现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2%、7.1%、10.5%,其中,由于贷款核销和债务置换使得部分拨备回归,利润水平逆转了上年负增长态势,比上年回升21.2个百分点。

2.存款增长受财政存款影响波动较大,部门存款变化趋势分化。2016年,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394.8亿元,同比增长4.5%,低于上年4个百分点;新增存款965.0亿元,同比少增731.2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2179.0亿元,同比增长4.5%(见图1)。从节奏看,由于地方债发行后财政性存款短期较快增长,而年末常规性下降,推动4-10月各月新增存款较多。从部门看,住户存款增速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原因是住户购房资金增加、其他高收益理财渠道分流;由于企业流动资金充裕度改善,且企业对未来短期投资趋于观望,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均占据一定比例,非金融企业存款逆转上年负增长局面,增长4.6%;广义政府存款年末下降较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大幅下降。

3.贷款增长受诸多因素影响有所放缓,重点领域定向支持力度不减。2016年,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086.2亿元,同比增长8.7%,低于上年11.9个百分点(见图3);新增贷款1441.3亿元,同比少增1399.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7725.0亿元,同比增长9.3%(见图2)。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速提高5.4个百分点,主要受个人住房消费拉动;企业贷款下降较多,受地方债置换、票据融资规模骤降、传统行业贷款需求不旺、粮食收购贷款减少等因素制约;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分期限看,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主要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拉动,短期贷款增长放缓。

分领域看,在“双平均”考核存款准备金、定向执行优惠准备金政策、累放各类再贷款108.6亿元、办理再贴现124.8亿元、开展常备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引导下,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扶贫、调结构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涉农贷款增长9.3%,全省试点地区“两权”抵押贷款总量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工业贷款逆转下行局面,同比增长2.5%;扶贫信贷精准投放,全省28个贫困县(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26亿元,增长11.1%;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1.5%,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增长37.1%;养老服务、现代物流、文化产业贷款分别增长64.1%、55.8%、28.4%,支持地方经济动能转换。

4.存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小幅下降,利率定价能力有所提升。省级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继续开展自律管理,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范围。2016年全省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6.1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逐月小幅波动,从1月的5.66%上升到9月的6.43%,又下降到12月的6.03%。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明显,2016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3%,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42.4%,同比增加13.1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9.4%,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全省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呈下降走势,2016年全省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1.92%,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存款利率定价体系,存款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

5.不良贷款指标一升一降,信贷风险防控多措并举。2016年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647.0亿元,比年初增加27.0亿元,同比增长4.4%;不良贷款率3.44%,比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积极加强贷款风险缓释和处置,一是针对省内困难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现状,全省银行业在全国率先组建285个债委会,对企业稳贷增贷;二是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债券认购,有序推进融资平台退出;三是全省银行业通过清收、核销等方式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72.1亿元,同比多处置23.9亿元,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提高7.5个百分点。

6.银行业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继续顺利实施。18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通过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省内重点项目,并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等机构积极参与省工业投资基金组建。哈尔滨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成立投贷联动金融中心,在全省法人机构中发行首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并与俄金融机构合作成立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存款保险条例》继续顺利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制初步建立。

7.跨境人民币业务逆势增长,卢布现钞使用试点稳定运行。2016年,在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萎缩的情况下,全省共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实际收付金额311.8亿元,同比增长1.2%,占同期国际收支的22%,其中,经常项下业务占比45.5%;资本项下业务占比54.5%。年末,全省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的银行达到25家,人民币结算网络延伸至80个国家和地区。对俄金融合作逐步深化,2016年全省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77.6亿元,同比增长43.4%。绥芬河市卢布现钞使用试点稳定运行,2016年卢布现钞使用试点共办理卢布兑换业务1.6亿元。人民币现钞调运渠道日益畅通,2016年累计对俄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4500万元。

专栏1:黑龙江省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余额位列全国首位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始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及试点地区人民政府,积极建立健全试点工作配套政策措施,推动试点工作快速向前发展。截至2016年末,15个农地试点地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地抵押贷款14.69万笔、89.54亿元,贷款余额52.07亿元,排名全国第一位;3个农房试点地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2066笔、2.79亿元,贷款余额5.16亿元。

试点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强化。成立省、县两级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建立由12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4次召开省级推进小组会议及全省试点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和督导。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黑龙江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省农委、住建厅、财政厅等单位分别提出了土地和农房确权登记颁证、财政风险分担、信贷资金配臵等扶持意见,各试点地区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地农房确权颁证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在省级试点工作推进小组的指导下,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协调推进试点地区“两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工作进度。截至2016年末,全省有10个农地试点县确权率超过80%,克山、方正、讷河、桦川、绥滨5个县全部完成确权登记工作。3个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基本完成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人申请贷款创造了基础条件。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不断健全。在全省积极宣传推广方正、克山等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经验模式,推动全省各试点县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增强农村产权流转处臵的规范性和便利性,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的活跃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截至2016年末,全省15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全部建成农村产权流转平台,产权交易总量达到5.75万笔,金额超过22亿元。促进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1951.8万亩,流转率达到49.6%,较试点前提高7.1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抵押贷款余额占比达到15.9%,较试点前提高了7.3个百分点。

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及缓释机制不断建立。一方面,大力推动试点县政府充分整合各项财政涉农资金,建立政府支持的担保公司或财政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克东县通过政府性担保公司以担保金放大5倍为农地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在保余额达385万元。兰西县政府建立规模1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按30%比例为农地抵押贷款承担风险补偿。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龙头企业合作,构建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

抵押物处臵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动试点地区对抵押物处臵工作做出政策安排。目前,全省有10个试点地区建立了抵押物处臵机制。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与农村物权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土地流转平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借助第三方主体的抵押物处臵优势化解处臵难题。另外,指导金融机构对存量不良贷款分类处理。对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借款人短期还款困难的,通过贷款展期、重组等方式帮助渡过难关。对于恶意拖欠类客户,银行采取法律诉讼、仲裁并抵押的土地经营权进行挂牌拍卖等方式解决。

全省金融机构参与试点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末,全省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部137家金融机构中,有59家出台了“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59家获得上级行授权,40家进一步优化了贷款流程,贷款审批时限较试点前平均缩短3天以上,36家在信贷规模配臵、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有倾斜政策。在此基础上,全省金融机构对借款主体支持力度大幅提升、融资成本大幅降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额度由试点前的最高1千万元提高到2千万元,对普通农户的贷款额度由试点前的最高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两权”抵押贷款利率平均降幅达11%以上,并且“一次授信、三年循环使用”,使农民享受到了试点带来的红利。

(二)证券市场平稳发展,盈利水平同比下滑

1.证券机构主体较为稳定,证券交易量和利润水平下降明显。截至2016年末,辖区共1家法人证券公司(见表3),177家证券分支机构,较年初增加15家,证券从业人员3500人。证券分支机构中,证券营业部160家,证券公司分公司17家。股票账户数565.1万户,比上年增加88.9万户。2016年,辖区累计证券交易额36395.5亿元,比上年减少26968.8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24235.9亿元,营业收入18.7亿元,下降61.9%,净利润5.7亿元,下降78.3%。

2.企业上市稳步推进,新三板取得良好进展。截至2016年末,全省有3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4481.36亿元。其中,沪市主板25家,深市主板5家、中小板3家、创业板2家。2家上市公司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8亿元;5家上市公司完成资产重组的同时实现配套融资97亿元。截至2016年末,全省新三板挂牌公司达90家,2016年新增39家。其中,20家进行了21次融资,金额合计6.14亿元。

3.期货市场资产规模壮大,利润收益有所减亏。截至2016年末,全省有2家法人期货公司,期货从业人员144人,总资产2.7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营业收入1255.7万元,比上年增加318.2万元;净利润亏损33.7万元,比上年减亏335.2万元。

(三)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农业和扶贫取得新成效

1.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实力有所增强。2016年,全省保险市场主体47家,当年新增3家,其中财产险公司21家(含1家法人机构)、人身险公司26家(见表4)。全省执业登记保险销售从业人员26.6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2016年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1764.3亿元,比年初增长20.2%。保户储金与投资款675.7亿元,同比增长79.3%。全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7.3%。保险业赔款与给付237.8亿元,同比增长40.5%。

2.农业保险大力创新,风险保障功能有效发挥。2016年,全省农业保险为163.7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742亿元,同比增长8.4%。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再次突破1亿亩,同比增长5.2%。种植业保险保障范围由“生长期”扩大至“出苗期”与“收获期”,实现耕作全程受保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深化,提标后的水稻保险亩均保额近千元。杂粮杂豆价格保险为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保障8098万元。大豆和玉米“保险+期货/期权”试点启动实施。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区县由1个增加到4个,支持200多农户获得信贷资金6000余万元。

3.保险扶贫积极开展,助力实施扶贫攻坚。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覆盖到全省28个贫困县,贫困地区的承保面积占到总保险面积的1/4,为23.76万贫困地区农户提供保障57亿元,预计赔款7.8亿元,占总赔款的1/5。在国内率先开展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探索利用保险机制平滑财政年度预算,为28个贫困县的常见农业灾害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合计23.2亿元。大病保险为104.4万贫困人口落实倾斜政策,强化社会兜底保障作用。

(四)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适度,金融市场平稳发展

1.信贷融资仍是主要融资来源,股票融资增长突出。2016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0.9亿元,同比少增23.8亿元。从结构看(见图4),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4.8%;全年新增表外融资(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213.1亿元,改变上年负增长情况,占比11.0%;全年企业直接融资(含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增量合计241.7亿元,其中,股票融资增量是上年的2.5倍,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2.同业拆借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利率水平稳中有降。2016年,全省26家金融机构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累计进行信用拆借交易成交额1784.4亿元,增长80.9%;净融入资金524.6亿元。全年省内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额12.9万亿元,增长53.2%,其中,质押式回购、现券交易成交额分别增长58.4%、119.3%;买断式回购成交额下降50.7%。受流动性总体充裕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金利率基本维持在2.5%-3%;质押式、买断式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下降7和4个基点;现券成交收益率下降95个基点。

3.票据市场交易量萎缩,票据利率微幅下降。2016年,由于全国票据业务监管加强,黑龙江省银行累计签发承兑汇票、办理贴现发生额同比分别下降16.6%、46.2%(见表5)。受票据市场趋冷影响,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保持下行趋势,其中,2016年银行承兑汇票直贴平均利率为4.04%,比上年下降0.24个百分点(见表6)。

(五)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融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和中小微企业仍为主攻环节。2016年末,企业征信系统已收录全省企业及其他组织18.06万户,同比增长1.6%;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2484.91万自然人信息,同比增长3.3%。农村县域信用信息中心建设良好,已有31个县(市)建立了县域信用信息中心,共采集入库129.5万户农户、889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大庆市“一库二网一平台”评选“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齐齐哈尔市创新推出了“以纳税信用等级获得银行贷款授信”的“银税合作”模式。

2.支付系统服务持续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深度拓展。第二代支付系统、ACS综合前置子系统运行良好。2016年全省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15.4亿笔,同比增长25.5%。金融IC卡行业应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等四大类十余个领域。全省行政村镇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支付工具乡镇及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全省9079个行政村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6595个。《黑龙江省农村支付服务建设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出台。全省1778个贫困村共布放ATM机91台,发生交易2342.9万笔、17.5亿元;POS机2119台,发生交易73.2万笔、23.1亿元,成功消除“三无”贫困村。

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有效防范金融消费纠纷。努力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标准的实际运用率,有效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联合开展东北区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环境评估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第三方非诉调解机制,黑龙江金融争议调解仲裁中心调解消费者投诉38起。2016年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77起,解答咨询738人次,没有发生群体性投诉事件,有效防范了金融消费纠纷所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6年,黑龙江省面对传统产业负向拉动的压力,加强在优势领域、新增长领域发力,注重动能转换,经济在预期中运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386.1亿元,增长6.1%,高于上年0.4个百分点(见图5)。

(一)内需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凸显,进出口贸易降幅收窄

1.投资增速持续回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势头强劲。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32.6亿元,增长5.5%,增幅高于上年2.4个百分点(见图6)。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进,铁路、公路、地铁分别完成投资308.3、185.4、48.1亿元。全省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01.5亿元,下达年度中央水利投资150.9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全省开复工“三供三治”项目296项,完成投资114.8亿元。投资70.2亿元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和电网建设。

2.居民支出增幅扩大,消费增长稳中有升。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理念多元化因素推动,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5.8%、12.3%,分别高于上年1.6、5.1个百分点。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2.5亿元,增长10.0%,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见图7)。

3.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受国内外贸易环境影响,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65.4亿美元,同比下降21.3%,降幅较上年收窄24.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降幅1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37.2%、进口下降11.4%。贸易收支逆差规模继续扩大(见图8)。对俄贸易进出口降幅顺势收窄,对俄进出口总值91.9亿美元,下降15.3%,收窄38.1个百分点。其中,对俄出口、自俄进口分别下降27.7%、11.8%。对俄贸易结构出现新变化,旅游贸易、互市贸易分别增长26.6%、85.9%。

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增长6.3%。其中,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增长55.5%,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6.6%,占比提高14.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引资快速增长。全省外商直接投资58.2亿美元,增长6.8%(见图9)。

(二)一、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2016年,全省产业结构为17.3:28.9:53.8,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4.9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分别增长5.3%、8.6%,分别高于全国2、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2.5%,低于全国3.6个百分点。

1.第一产业优势明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是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铺开,完成实测土地面积1.39亿亩;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9万个,综合经营型合作社新增129个;极落实大豆目标价格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设立省级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玉米种植调减1922万亩,经济作物新增177.7万亩。二是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新增665.4万亩;实施“三减”行动;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5.1%,位居全国第一;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400万亩,认证面积等指标全国领先;新建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6.2万栋。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170个;各类农村电商主体达到2.7万个,实现交易额135亿元,分别增长92.8%、123%;水稻、大豆、杂粮众筹营销突破30亿元。三是畜牧业发展较好。“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在已建成182个单体存栏1200头奶牛场基础上,又投入43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01亿元,建设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146个、3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210个、3000头以上规模生猪场197个。四是林业产业良性发展。出台《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基金。

2.工业形势仍然严峻,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高于上年1.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4年以来持续下滑,2016年同比下降2.2%。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负向拉动最突出的能源工业占比38.7%,比上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虽然能源工业增加值继续萎缩,同比下降0.8%,但降幅比上年收窄2.9个百分点。为推动工业经济增效升级,全省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399个,增长23.9%,其中亿元以上1031个,10亿元以上110个。富锦象屿350万吨玉米仓储和60万吨玉米深加工、大庆沃尔沃SPA平台、哈尔滨长安福特汽车生产线等项目建成。举办央企合作交流会,签约项目60个,签约额1342亿元。

3.多角度促进服务业发展,大力培育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供给优势的新增长领域。一是通过强化营销引入外部需求,促进旅游、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在省内外举办40多场大型营销推介活动,多轮次专业化推介龙江潜力和优势;举办黑龙江国际马拉松系列赛等赛事;通过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举办上百场文艺演出和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94.9万人次,增长12.7%;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东北之首;夏季来黑龙江省休闲度假的外地老年人达124万人,增长90%;省外手机漫游入省用户达8211.3万户,增长14.2%;省外银行卡在黑龙江省刷卡交易额达2302亿元,增长39.4%。二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出现良好势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945.8亿元,增长13.7%;全省快递业务量(售出部分)达2.2亿件,增长72.3%;4G网络覆盖全部县乡。

4.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全省煤炭去产能1010万吨,封存炼钢产能610万吨。商品住宅库存比上年末减少1123万平方米。企业用电成本减少2.1亿元。“营改增”为企业减税51.8亿元。环境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秋季秸秆火点数减少46%,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1.5%,提高5.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48个。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控制低质燃煤使用,淘汰燃煤小锅炉2210台。淘汰黄标车6.3万辆、老旧车7.9万辆。

(三)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行

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上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同比涨幅高于上年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已连续36个月处于2%以下可控水平(见图11)。其中,医疗保健、食品烟酒全年同比上涨居高,分别为3.7%、2.6%。

2.工业生产价格降幅收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持平。2016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下降4.9%、4.0%,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9.1个、7.8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出厂价格、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降幅较高。2016年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持稳定态势。

3.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农村地区涨幅高于城镇。2016年全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25736元、11832元,分别增长6.3%、6.6%,涨幅分别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提高0.5个百分点。

(四)财政方面持续减收,结构性减税政策效果显现

1.财政收入降幅收窄,财政支出增幅回落。2016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1148.4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年收窄9.3个百分点。全省公共财政支出4228.2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较上年下降11.9个百分点(见图12)。其中,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较高。

2.“营改增”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效果较好。2016年,共有“营改增”试点纳税人31万户,占全部增值税纳税人总数的30%。“营改增”实施以来共为全省企业减税52亿元,与原营业税计算相比,试点纳税企业整体减税21亿元。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全年减税降负107亿元。采取停征、扩大免征范围方式,调整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21项,进一步减轻社会负担1.2亿元。

3.地方政府债稳健发行,积极支持民生项目建设。全省年内两批次开展债券发行工作,发行政府债券1104.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47.5亿元;置换债券857.3亿元。发行债券主要投入于水利设施、公路、铁路及保障房建设等重点基建项目。

(五)房地产业去库存基调明显,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房地产市场供给继续下行、需求有所回暖,住房金融服务继续改善。2016年,黑龙江省出台《全省房地产去库存的指导意见》,加强房地产供给调控,引导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与其他热点城市大幅波动趋势不同,总体运行平稳,房地产供给降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量价微涨,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推进,房地产信贷稳健增长。

(1)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但下滑趋势放缓。受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引导,2016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完成864.8亿元,同比下降12.8%,降幅较上年收窄12.3个百分点。

(2)商品房开工面积继续缩减,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全省房屋新开工面积200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降幅比上年收窄25.5个百分点。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20.8万套,开工率102%;建成19.9万套,实施货币化安置9万余套。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开工7.6万套,建成4.1万套。完成农村泥草(危)房改造12.4万户,超额完成4000户。

(3)居民房产投资意愿提升,商品房销售量扩大。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11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商品房销售额1121.0亿元,同比增长9.1%(见图13),逆转了上年缩量下行趋势。

(4)房地产价格维持温和上涨态势,哈尔滨市房价趋势相同。全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5295元/平方米,同比上升2.9%,涨幅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哈尔滨市出台《全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的实施意见》,哈尔滨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月同比涨幅小幅波动(见图14)。

(5)房地产信贷增速适度加快,主要投向个人住房信贷和保障房建设。受全省房地产去库存形势和住房消费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2016年年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3033.3亿元,同比增长16.0%,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机构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个人购房资金需求,个人购房贷款余额2051.8亿元,同比增长17.9%,余额占房地产贷款余额的67.6%。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成效突出,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692.7亿元,同比增长27.0%。

2.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发展速度和服务质量齐头并进。

(1)旅游业战略地位提升。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为早日变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为“金山银山”,政府部门先后编制《黑龙江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专项规划》、《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加快冰雪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实施“旅游+”战略,包括“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旅游业正在全面、深刻地融入全省总体战略布局。

(2)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2016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增长11.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27亿元,增长17.76%。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42%,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旅游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首次进入两位数。旅游的综合拉动效应不断显现。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94.9万人次,增长12.7%,哈尔滨机场吞吐量跃居东北之首;省外手机漫游入省用户8211.3万户,增长14.2%;省外银行卡在黑龙江省刷卡交易额2302亿元,增长39.4%。

(3)旅游产品供给和推介出新。全省亿元以上旅游大项目完成投资69.2亿元;建成旅游厕所368个;新评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省财政引导性奖励补助5340万元;开展20多项专题营销活动,在上海、北京、南宁等地举办推介会;在“畅爽龙江”总体品牌下,相继推出冬季“冰雪之冠·畅爽龙江”、夏季“避暑胜地·畅爽龙江”、秋季“五花山色·畅爽龙江”等季节子品牌。

(4)旅游市场监管环境改善。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印发《全省专项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行动方案》;旅游投诉由各地12345市长热线统一受理;恢复省内旅行社设立分社及服务网点备案登记;公安、工商、物价、交通、森工等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督查;公布383家承诺诚信经营旅游企业名单,每季对失信和违规旅游企业曝光。

专栏2: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金融支持及时跟进

黑龙江省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发展科技创新。一是大力发展科创平台。2016年,黑龙江省政府纷纷召开全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会、创新创业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等工作会议。乐业众创空间、腾讯众创空间、中航爱创客等专业孵化器相继建成运行。全省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0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达到161家,新增入孵企业1377家。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增加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科学家工作室8家,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285家、重点实验室98家、企业院士工作站50家。三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加快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2015-2017)计划,连续两年举办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大会等对接活动165次,330个项目签约56.8亿元。新注册科技型企业3120家,两年累计达5236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1076家。在省政府引导下,哈工大新成立了利剑集团、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大数据产业集团、环境集团等科技企业,哈工程新成立了哈船特装、北米科技、航士科技、哈船新材料、哈船智控、哈船减摇自动化设备公司等科技企业,两校两年共成立158家。

全省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科创企业融资。一是创新业务品种,改进服务方式。银行机构结合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多、有形抵押物少的特点,创新开办了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租金保理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业务;推出了“科技补贴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专属信贷产品;结合科技企业股权融资,研发了“三板贷”、“投贷通”、“投联贷”、“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创业贷”等产品;针对农业科技发展,创新开办了农业科技贷款。二是完善机制体制,构筑科技金融专属体系。为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密切合作,一些金融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依托科技园综合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入驻企业提供开户、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确定了地方城商行为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示范行,该行成立了两家科技特色支行,紧邻哈尔滨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和科技创新城。三是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搭建银企对接平台。2016年,全省金融机构共为科技企业授信1297.97亿元,已投放贷款150.7亿元,截至年末,科技产业贷款余额481.8亿元,有力支持了黑龙江省科技型企业发展。召开两次金融支持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融资对接会10家金融机构分别与光宇国际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1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总额54亿元。四是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哈尔滨银行积极探索开展联动业务,已成立投贷联动金融中心,注册设立黑龙江哈银大恒科创产业投资基金,专司投贷联动业务研发和营销推广;研发了“股权直投+贷款”、“认股选择权贷款”等6项创新产品,优化流动资金贷款等10余项信贷产品;已完成哈工大机器人、焊接集团等3家影响力较大的科创企业投贷联动业务,其中股权投资规模1700余万,授信超过10亿元。

三、预测与展望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从不利因素看,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东北地区偏重化工型、偏资源型、偏传统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仍然较为突出,全省正处于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与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相互交织、相互赛跑的关键时期,面临工业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仍处低位、大庆油田持续减产、龙煤集团改革生存攻坚任务艰巨、农民增收压力巨大、新增长领域尚未做大做强等挑战和差距。从有利因素看,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等均给予黑龙江省振兴实体经济行动指南。下一步,全省将深化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主要在以下方面发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做好“五个要发展”、“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为引领持续推动工业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多领域融合发展;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民生持续改善。预计全省经济增长6%-6.5%。

2017年,全省金融业将有效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将灵活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评估,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银行业将根据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和政策导向,优化信贷结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将不断完善,直接融资作用将继续提升。全省金融业将在规模增长、内控管理、业务升级、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为全省现代农业、工业增效升级、精准扶贫、民营经济、科创孵化、大众创业、文化、旅游、民生保障、龙江丝路带建设等方面做好融资支持,进而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附录:

(一)黑龙江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2月19日至21日,2016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

5月20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6月17日,黑龙江省政府主办的中国龙商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哈尔滨举行。

7月11日至14日,中国商务部、黑龙江省政府、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联邦工业贸易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俄博览会(即第二十七届哈洽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

9月14日,黑龙江省银行业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成立,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作为牵头行。

11月15日,华夏银行哈尔滨分行揭牌开业。

12月19日,黑龙江省首家具有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的省级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嘉实龙昇)挂牌运营。

2016年,黑龙江省13个市(地)、132个县(市、区)实现不动产登记全覆盖。

2016年,黑龙江省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01.5亿元,下达年度中央水利投资150.9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二)黑龙江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