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2017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运行情况解读(全文)

看财经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08-07

中商情报网讯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2017)》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末,新疆银行业机构总资产2.7万亿元,增长11.9%,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新疆第一家省级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新疆银行顺利开业,新疆首家外资银行总部巴基斯坦哈比银行乌鲁木齐分行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新设4家村镇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网点3596个,法人金融机构119个。整体盈利有所增加,银行业净利润增长3.7%,资产利润率为1.2%。

新疆金融业将认真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流动性管理,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围绕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主线,积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6年,新疆金融运行稳健。银行业规模稳步扩大,融资总量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证券业保持平稳,保险业较快发展,金融改革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稳定适宜的金融环境。

(一)银行业经营稳健,货币信贷平稳运行

1.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组织体系更趋完备。2016年末,新疆银行业机构总资产2.7万亿元,增长11.9%,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新疆第一家省级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新疆银行顺利开业,新疆首家外资银行总部巴基斯坦哈比银行乌鲁木齐分行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新设4家村镇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网点3596个,法人金融机构119个。整体盈利有所增加,银行业净利润增长3.7%,资产利润率为1.2%。

2.存款波幅增大,增势分化明显。年末,新疆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8.3%,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月度波动幅度大于上年同期,前两季呈现“季末冲高”、后两季呈现“季末回落”特征,全年增量同比减少302.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速加快;企业存款增长放缓,政府存款增长平稳。

3.贷款平稳适度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年末,新疆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万亿元,增长11.3%,月度增速持续在11%左右窄幅波动,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12.6%,保持较好增势,短期贷款仅增长1.9%。金融积极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贷款明显收缩,重点及民生领域贷款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增量占比过半,纺织服装业贷款高速增长63.4%;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出新疆贷款平均增速9.6个百分点;金融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涉农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两免”小额贷款户数及金额满足率分别达到82.3%、81.9%;“两权”抵押贷款余额居全国前列;金融支持去库存力度加大,购房贷款增长16.7%,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

4.表外业务增长较快,业务分布较为集中。年末,新疆银行业表外业务同比增长25.1%,主要集中在政策性、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金融衍生品业务增长了5倍,承诺类、金融服务类业务增速均超过20%,担保类业务下降12.8%。同业投资业务总量不大,90%以上为非标准化同业投资业务。

5.贷款利率稳步下行,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完善。全年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80%,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有效引导“三农”、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涉农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低于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自有资金发放涉农贷款平均利率3.1个百分点。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完善,存款市场秩序良好,利率稳步下降,全年人民币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69%,较上年下降0.55个百分点。

6.银行业运营稳健,资产质量总体较好。年末,新疆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分别增加47.5亿元和0.2个百分点,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法人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先升后降。法人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5.7%,流动性比例、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整体保持较好水平。个别农村法人银行流动性比例偏低,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风险值得关注。

7.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行、兵团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不断健全,两家行114家县域支行实现三农金融事业部挂牌。邮储银行采取流动服务车和固化网点等方式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持续推进,2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

8.跨境人民币业务有所收缩。2016年,新疆对外贸易和涉外收支整体下滑,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58.4亿元,同比下降35%。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保持双向平衡,其中跨国集团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额同比增长50.8%。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年末,合作中心试点银行各类贷款业务余额达245.7亿元。

(二)证券业平稳发展,融资功能有效发挥

1.证券机构稳步增加。年末,新疆证券业主体机构达到30家,较上年增加2家,国海证券、西南证券落户乌鲁木齐。全年证券交易1.6万亿元,较上年下降55.6%。214万户投资者开户,客户数量再创新高。

2.资本市场融资创新高。年末,新疆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7家,位居西部五省区第一。全年累计融资427.4亿元,同比增长8%,创上市公司历年融资新高。汇嘉时代、天顺股份、新天然气、贝肯能源4家企业成功上市。新三板上市企业新增34家,累计达到97家,实现融资5.0亿元。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新增40家,累计达到592家,实现股权融资1.3亿元、债券融资4.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73%、18%。

3.期货市场交易下降。年末,新疆期货机构6家,与上年持平。受全国期货市场低迷大局影响,期货市场交易额萎缩,全年期货交易量、交易额同比分别下降5.3%、40.6%,交易额创2010年以来新低。

(三)保险业稳健经营,保险保障功能增强

1.保险体系逐步完善,行业实力不断增强。年末,新疆有保险主体机构31家,较上年增加1家,前海财险注册设立,成为新疆第二家法人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1834个,增加53个。保险从业人员增长16%,保险业资产总额增长18.7%,增速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较上年分别增加307.09元/人、0.63个百分点。

2.保险业务稳步增长,保障功能持续增强。2016年,实现保费收入439.9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加额、增速均创历史新高,业务规模位居西北五省区第二位。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7.6%,增速创2009年以来新高。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155亿元,增长13.2%。保险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3.保险业加快改革转型,有效助力民生经济发展。2016年,新疆保险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普惠政策,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保险、涉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提供绿色保险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农业保险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在昌吉、哈密、巴州、阿克苏4个地州开展改革试点,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全面实施,保险覆盖面上升5个百分点。

(四)金融市场交易平稳,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1.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年末,新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5%。全年新增1685.4亿元,其中表外融资减少445.2亿元;直接融资新增525.2亿元,同比多增95.3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1.2%,高于上年同期7.8个百分点。

2.货币市场成交量增长较快,债券交易活跃。全年新疆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额7.3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质押式债券回购占比超七成,资金呈净流入态势。同业拆借交易量同比下降35.6%,交易波动较大,资金拆入高于拆出112.7亿元。

3.票据贴现较快增长,转贴现有所收缩。随着企业信用风险上升,银行融资呈现短期化趋势,票据融资全年发生额611.8亿元,较上年增加108.6亿元。随着票据监管趋严以及市场规范力度加大,转贴现交易更趋谨慎,全年转贴现发生额6872.3亿元,较上年减少8781.8亿元。

4.黄金交易稳中有升。受股市震荡、黄金价格上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及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等因素影响,市场投资黄金意愿持续回升。2016年新疆金融机构黄金累计交易量同比增长16.8%,高于上年同期10.8个百分点。

(五)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平稳运行,为新疆17.4万企业和1184.7万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喀什地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验区。积极推进农村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建立318万户农户及3.1万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有效拓宽了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支付系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第二代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系统(ACS)等支付清算系统继续保持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全年使用票据、银行卡、结算方式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业务笔数同比增长37.3%。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增长1.8倍。支付系统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

金融IC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移动金融和金融IC卡实现了在交通、建筑、菜市场、停车场、医院、学校等领域应用的突破和推广,其中乌鲁木齐机场停车场金融IC卡日均交易达1000笔以上。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稳步推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平稳,消费者投诉分类标准应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试点地方金融机构已完成系统研发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6年,新疆经济运行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17.2亿元,增长7.6%,连续三个季度增长7.5%以上。呈现一产平稳、二产回落、三产上升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7.3%。

1.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83.9亿元,同比下降6.9%,比上年同期回落1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大幅下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投资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疆固定资产投资的38.2%,水利、能源、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政策红利助推纺织业投资快速增长50.9%。

2.消费有所回暖,支出结构不断升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5.9亿元,同比增长8.4%,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2%、10.6%。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呈上升态势,家具、建筑装潢、中西药类、汽车类等与居民消费质量提升和品质改善相关的行业销售良好。

3.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实际利用外资小幅回落。受外需市场疲软乏力、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外贸形势较为严峻。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76.6亿美元,同比下降10.2%,降幅比上年收窄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下降10.8%、5.5%,贸易顺差135.6亿美元。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优质企业走出去。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外资,落实国家备案境外融资项目840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同比小幅回落,主要投向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行业。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2016年,新疆三次产业比例为17.1:37.3:45.6,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8.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向更加合理、协调、可持续方向调整。

1.农业经济形势良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9.7亿元,同比增长6.0%。深入推进粮、棉、果、畜生产基地建设,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产量1512.3万吨;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产量增长2.6%;主要畜禽饲养规模扩大,猪牛羊肉及禽蛋产量分别增长4.4%、10.7%。

2.工业生产低速运行,盈利降幅收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1.7%,高于重工业9.2个百分点。经济活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地方企业发挥支撑作用,分别增长13.4%和10.6%。超六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量实现增长,工业产品产销率9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8%,增速由负转正;利润下降4.8%,降幅同比收窄45.3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3%。社会维稳成效陆续释放,促进住宿、餐饮、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消费增幅超过20%。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网购、养老家政、医疗健康、文化体育、软件和信息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成效。从去产能看,完成钢铁90万吨去产能任务,原煤产量增速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实行水泥错峰生产,水泥产量下降5.7%,减亏80%;煤炭、钢铁、水泥行业投资下降幅度超过30%。从去库存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连续14个月同比下降,原煤库存量比年初下降14.9%。从降成本看,自治区实施低电价、降低物流成本政策,累积减轻企业用电和物流成本51.6亿元;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清单,减轻企业负担20亿元;降低融资成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下降3.9%。从补短板来看,实施中国制造2025新疆行动方案,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大基础设施、精准脱贫、民生建设等重点及薄弱环节领域投资力度。

5.生态保护不断加强,节能减排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加强环境监管、建立洁净美丽新疆,17个县(市)新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严格环境执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2.4%和2.5%。实施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项目,工业产品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5%。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物价平稳上涨,工资水平持续提高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较上年上涨1.4%,涨幅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保持在1.1%-1.4%之间。八大类商品2和服务项目“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是带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农村,分别为1.4%和1.3%。

2.生产价格指数降幅收窄。受国际初级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5.5%,降幅同比缩小12.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上涨1.8%,重工业下降6.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5%,降幅同比收窄11.2个百分点。

3.劳动力报酬逐步提高。随着自治区工资收入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增长8.0%,其中工资性收入对农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2.2%。

4.扎实推进价格改革。自治区印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输配电改革试点工作,对电解铝、水泥生产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提高化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水资源费标准;推进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并开展试点评估;研究自治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调整自治区直属流域供水价格;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提出排污权有偿使用标准。

(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凸显。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效益不景气及税收政策调整等影响,新疆重要产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税收大幅下降,建筑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税收呈下降趋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9亿元,下降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40.7亿元,增长8.8%,“保民生、保稳定”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其中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10.8%、63.1%、15.5%。

(五)房地产运行平稳,旅游业快速发展

1.房地产开发投资先升后降,住宅施工、竣工面积双降。在减免税费、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等利好刺激下,1-5月新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6%,下半年重回下降趋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3.4亿元,下降7.6%,较上年扩大6个百分点。住宅施工、竣工面积分别下降3.7%、4.4%。

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商品住宅价格小幅下滑。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0.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0.3%。新建住宅价格小幅下滑,其中乌鲁木齐市新建住宅价格下降1.3%,二手住宅价格下降3.7%。

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投资410.3亿元,新开工住房14.7万套。累计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172.4亿元,是上年的1.2倍。

房地产贷款较快增长,利率及首付比例均有所降低。2016年末,新疆房地产贷款增长19.8%,增速较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16.1%。全年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2万笔,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较上年小幅下降;平均首付款比例为30%,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

2.旅游业快速发展。新疆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把南疆建成为丝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2016年,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经济增长。

旅游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2016年,新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0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401亿元,增速超过20%,位居全国第一。精品景区集群格局基本形成,国家A级景区300余家,5A级景区11家,位居西部第一。举办中国西部冰雪旅游节暨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与周边国家国际旅游通道建设取得突破。

新兴业态蓬勃兴起,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旅游+”模式迅速发展,涉及自驾、康养、文化主题、温泉度假、沙漠探险等20类旅游新业态。家庭宾馆、乡村客栈、汽车旅馆和旅游宿营地等蓬勃兴起。3家旅游企业成功挂牌上市,资本化运作取得突破。国内一批知名企业旅游投资项目落户新疆。

旅游扶贫与富民效应显著。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先后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累计发展农家乐6000户,带动30万人脱贫,启动南疆四地州80个村级旅游扶贫重点项目。金融业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创新特色旅游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贷款较快增长。

三、预测与展望

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和社会两个“三期”叠加,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相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局面,2017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了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增长50%以上的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固定资产的超常规增长,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化解过剩产能,有望通过投资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带动作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的目标。物价方面,受不利天气推升粮价,前期牛羊肉价格下跌后反弹,春、冬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因素影响,食品类价格将形成一定的涨价因素。新疆原油、钢材、水泥、有色等大宗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与国际同步反弹,实现恢复上涨。同时,结构性价格改革深入推进也将对CPI产生正向推进作用。预计2017年新疆物价将温和上涨。

新疆金融业将认真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流动性管理,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围绕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主线,积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