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08-07
一、金融运行情况2016年,甘肃省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稳定增长,融资成本持续降低,信贷结构逐步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甘肃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均衡增长
1.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年末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7%。机构个数和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年末营业网点个数达5810个,从业人员人(见表1)。甘肃电投财务公司、兰银金融租赁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三家机构先后开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数据来源:甘肃银监局
2.存款增长有所放缓。2016年,受经济下行、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下降等因素制约,以及表外理财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分流、债券及贷款增势趋缓、票据业务规模缩小、财政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甘肃省存款增长动力有所减弱。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515.7亿元,同比增长7.5%,同比回落9.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存款2亿元(见图1、3)。
3.贷款投向结构不断优化。
2016年,受有效信贷需求放缓、政府债务置换、多元化融资替代等因素影响,甘肃省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投向结构更趋合理。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亿元,增长16%,较上年末回落7.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各项贷款2197.5亿元。从投向结构看,金融支持重点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增长较快,全年新增基础设施贷款601亿元。民生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甘肃省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8.8%、26.8%、89.8%,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见图2、3)
4.表外业务保持平稳增长。
2016年,甘肃省表外业务增速超过10%。表外业务出现分化,担保类业务规模缩小,表外理财快速增长。全年甘肃省担保类表外业务减少近400亿元。表外理财年末余额1840.6亿元,同比增长34.4%。
5.存贷款利率水平稳中趋降。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存款定价更加理性审慎,全年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和,同比分别下降5和73个基点。贷款利率在6.1%-6.7%区间震荡变化,全年加权平均利率为,同比下降62个基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65个基点,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明显(见表2、图4)。2016年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合格审慎评估成为观察成员,7家年检机构均达标。全年法人金融机构共计发行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分别达386亿元和27.5亿元。
6.银行资产质量有所下滑。
2016年末,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6亿元;不良贷款率2%,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甘肃省法人金融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亿元;关注类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3.5%,较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
7.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2016年末,甘肃省70家县级“三农事业部”涉农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6.9%;农户贷款余额249.
1亿元,同比增长;涉农贷款占比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甘肃省农村商业银行总数达到23家。成功组建甘肃省金融控股集团,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8.跨境人民币业务健康有序开展。
2016年,甘肃省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242亿元,占本外币6全部跨境收付的比例为32.
1%。甘肃省跨境人民币收支整体呈现下降态势,甘肃省共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208.9亿元,同比下降42.9%;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33.1亿元,同比增长50.6%。
(二)证券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
1.证券交易规模明显下滑。
2016年末,甘肃省有1家法人证券公司,15家证券分公司,91家证券营业部,较上年增加3家证券分公司和4家证券营业部。受证券市场行情影响,证券经营机构业务下滑,全年甘肃省证券经营机构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亿元,同比下降;股票交易额4亿元,同比下降54%;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62.4%;实现净利润5.3亿元,同比下降73.1%。
2.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末,甘肃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30家,较上年增加3家,总市值9亿元。全年甘肃省A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亿元,同比增长,其中首发融资10.6亿元,非公开发行融7资88.8亿元,发行公司债券融资35亿元。甘肃省拟上市公司共12家,1家首发申请获得通过,3家企业报送申请材料,8家企业处于辅导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有所扩充。
3.期货交易规模下降。
2016年末,甘肃省有1家法人期货公司,8家期货营业部,1家境外期货持证企业(见表3)。2016年,甘肃省期货经营机构累计实现期货交易额亿元,同比下降;实现营业收入5万元,同比增长13.1%;实现净利润6万元,同比增长32.1%。
(三)保险业快速增长,保障程度显着提升
1.保险业实力不断增强。
2016年末,甘肃省共有省级保险分公司25家,较上年增加1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3家,人身险公司12家(见表4)。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8.4%。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筹建,甘肃法人保险机构实现零的突破。
2.保险业务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2016年,甘肃省产险市场综合成本率93%,承保利润率7%。与国计民生和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9.8%、13%和。普通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占人身险业务的,较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3.保险业保障程度显着提升。
2016年,甘肃省保险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提供的风险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全年提供各类风险保障达28.8万亿元,同比增长。甘肃省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1.9%。
全国首创“两保一孤”特困人群保险试点覆盖97.2万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超295亿元,累计有421人次享受到674.6万元的保险补偿。
(四)融资结构更趋多元化,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1.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化态势。
2016年,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为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保持快速增长,两项合计占比达到35.9%,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股权融资保持平稳增长,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100.4亿元,与2015年基本持平。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明显下降,全年共有9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亿元,同比下降47%。非银金融机构债券、境外债券、项目收益票据等融资工具实现新突破。(见图5)
2.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大幅增加。
2016年,甘肃省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累计发生同业拆借297笔,成交金额679.6亿元,同比增长。从拆借利率看,同业拆借市场成员同业拆借利率持续下行,全年各品种加权平均利率2.5%,同比下降60个基点。
3.债券市场成员交易量回落明显。
2016年,甘肃省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债券交易累计成交笔,成交额98591亿元,同比下降4.8%。从交易结构看,回购交易累计成交笔,成交额亿元,同比下降9.3%;现券交易累计成交笔,成交额亿元,同比增长8.4%。
4.票据业务总体萎缩。
2016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7亿元,同比下降44.8%;银行承兑汇票余额628.1亿元,同比下降;票据贴现余额517.3亿元,同比下降。甘肃省票据贴现利率继续回落,全年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3.3%,较上年同期下降84个基点;票据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3.1%,较上年同期下降108个基点。(见表5、6)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显着提升
1.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强化。
制定《甘肃省“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出台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对省内3家农商行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进行严肃查处。研发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前置系统并在甘肃省推广使用。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及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2.支付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推进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综合前置子系统在农信社系统和部分村镇银行上线运行,实现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存款利息的自动结转。
2016年末,甘肃省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用户数量分别达到万户和万户,金融服务便捷性进一步提高。
3.IC卡应用范围持续扩展。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共同签订《甘肃省金融IC卡与移动金融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联网通用建设公约》。甘肃省金融IC卡累计发卡5200余万张,金融IC卡在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移动金融和金融IC卡融合持续发展。
4.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对16家金融机构的71个网点开展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项检查,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积极性。
2016年,甘肃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共受理金融消费者咨询1079件,受理投诉195件,办结率均为100%。
二、经济运行情况2016年,甘肃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2亿元,同比增长7.6%(见图6)。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3.6∶34.8∶51.6。
1.投资增长平稳,民间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长乏力。
2016年,甘肃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见图7)。民间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持续下降,成为影响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年民间投资4290亿元,同比下降2.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5%;第二产业投资3221亿元,同比下降6.2%。
2.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
2016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7.5%。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9.5%(见图8)。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中,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中西药类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
3.进出口总额下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快速增长。
受国际需求低迷、省内重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甘肃省进出口额出现下滑。2016年,甘肃省进出口总值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进口总值185亿元,增长;出口总值268.2亿元,下降(见图9)。在进出口下降背景下,甘肃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10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0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5%(见图10)。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十三连丰”。
全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万吨,比上年下降2.6%,但产量仍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连续13年丰收。油料产量76万吨,增长6.2%;蔬菜产量1951.5万吨,增长7%;园林水果产量万吨,增长9.7%。
2.工业经济稳步回升,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2016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6.2%(见图11)。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对经济的贡献度大幅提高。
2016年,甘肃省第三产业增加值3687亿元,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达到,首次超过50%。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全年甘肃省钢材产量同比下降,原煤产量下降2.8%,钢铁煤炭行业圆满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持续保持负增长,商品住宅去库存周期大幅缩短,工业企业经营成本有所下降。全年甘肃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快推进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度,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食品烟酒类涨幅居首位。
全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见图12)。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1.5%。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六升一平一降”,食品烟酒类上涨3.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0%。
2.工业生产者价格低位运行,降幅持续收窄。全年甘肃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1%,购进价格下降5.4%,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3.4和3.0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五大行业共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下行4.5个百分点。
3.就业持续增长。
甘肃省就业形势良好,求人倍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3.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500万人。
(四)财政收入增长趋缓,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2016年,甘肃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8.8%。受投资增速放缓、重点税收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影响,税收收入增幅不断回落,全年甘肃省税收收入526亿元,增长3.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6.6%,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见图13) 。其中,教育支出亿元,增长10.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8 4亿元,增长11. 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亿元,增长8.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亿元,增长9.6%。
(五)主要行业分析
1.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
(1)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
2016年,甘肃省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推动甘肃省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甘肃省新建商品住房实现销售1585.
5万平米,同比增长21.3%。
(2)重点城市房价稳步上涨。
2016年,甘肃省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房价总体温和上涨。以兰州市为例,市郊五区新建商品住宅均价达7322元/平米,同比上涨6.3%,但局部核心区域同比涨幅接近10%。
(3)房地产去库存取得初步成效。
2016年,甘肃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达850亿元,同比增长。新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历年结转项目,施工面积同比仅增长4%,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房开发意愿的下降。年末,甘肃省商品住宅去库存周期为17个月,较2015年缩短9个月,房地产库存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4)差别化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良好。2016年末,甘肃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32.2%,保持了较快增速。甘肃省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平均首付比例是,平均利率水平为基准利率的1.04倍,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得到严格落实。
2.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甘肃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多样,是国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国家4A级以上景区86个。近年来,甘肃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大众旅游时代新形势,通过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以全域12旅游为导向,以大景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文化旅游要素,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优化市场环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2016年,甘肃省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和信贷产品,通过发放景区经营权、收费权等新型贷款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016年末,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贷款余额超过150亿元,增速近40%。2016年,为支持“敦煌文博会”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42个重点项目投放贷款及项目股权融资41亿元,信贷投入占项目总投资的近40%,满足了文博会前期项目建设85%的资金需求。同时,文化旅游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新三板、股权市场等渠道融资,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截至2016年末,甘肃省文化旅游企业累计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等各类债券融资491亿元,占甘肃省债券融资比例接近25%。
三、预测与展望
当前,甘肃经济既面临机遇叠加、形势向好的有利局面,也面临各种风险的挑战,但从总体上看,经济稳中有进的趋势没有改变。
“三去一降一补”
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化改革,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的有效转换,都将为甘肃经济稳步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2017年,甘肃省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预计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物价水平维持在3%以内。2017年,甘肃省金融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甘肃省金融机构将认真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入实施“普惠金融”、“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和“金融风险防范”三大工程,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努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