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07-20
中商情报网讯:上半年北京市上下付出巨大努力抓疫情防控,促经济恢复,总体经济稳步回升,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扩散,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下降2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04.8亿元,下降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760.4亿元,下降3.0%。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工业生产持续回升,高端产业加快恢复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7.4%。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由一季度下降1.4%转为增长2.8%;汽车制造业下降3.2%,医药制造业下降4.4%,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7个和0.9个百分点。高端产业加快恢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4.2%转为增长3.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1.1%,降幅收窄9.3个百分点。
2.服务业生产平稳复苏,优势行业发挥支撑作用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保持增长,对稳定全市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07.1亿元,增长8.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8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33.5亿元,增长5.7%,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较快恢复。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65.3亿元,下降10.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94.8亿元,下降13.6%,降幅收窄10.1个百分点。
3.市场消费缓慢恢复,网上零售持续升温
上半年,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下降13.0%,其中服务性消费下降10.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3.3亿元,下降16.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额5654.7亿元,下降13.6%,降幅收窄5.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318.6亿元,下降46.2%,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加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为1899.2亿元,增长25.8%,比一季度提高9.9个百分点。分商品类别看,饮料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2.0%、36.1%、25.6%和14.0%。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步收窄,高技术产业及民生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随着新开工项目增加和在施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由一季度下降6.4%转为增长4.0%;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0.1%,降幅收窄1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倍;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0%,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投资分别增长35.7%和36.7%。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06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61.1万平方米,增长29.6%。商品房销售面积29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3.1万平方米,下降35.4%。
5.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2季度,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城镇就业人口比逐步回升至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的水平。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73元,同比增长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7%。四项收入“两升一降一平”:工资性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转移净收入增长12.2%,财产净收入增长2.5%,经营净收入下降36.7%。
6.消费价格涨幅逐月回落,生产价格延续下降态势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9%,服务价格上涨2.7%。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9%,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8.4%,衣着类价格下降0.1%,居住类价格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5%。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
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环比上涨0.1%;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1%,环比上涨1.5%。
2020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一、稳固基础,主要领域保持恢复势头
生产领域持续回升。工业生产逐步好转,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四大支柱行业中,电子行业增长加快,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3个百分点;电力行业由降转增,增速提高4.2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医药行业降幅分别收窄27个和0.9个百分点。服务业平稳恢复,多数行业有所好转,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信息、金融行业发挥带动作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较快恢复。
需求领域有所复苏。受新开工项目增加和已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带动,投资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市场总消费额自5月份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二季度以来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2个百分点。
二、增强韧性,优势产业有力支撑
高端产业推动工业生产恢复和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超1/4的高技术制造业由一季度下降4.2%转为增长3.2%,占比超1/3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3个百分点(二者有交叉);智能手机、显示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领域产品产量均呈增势。
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保持增长。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带动下,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保持增长,上半年增加值分别增长8.3%和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3%,成为服务业及全市经济的主要支撑。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加快。制造业中占比超5成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部分集成电路企业扩产、新型联合疫苗产业化等项目带动下增长1.2倍,增速比一季度提高74.8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海淀产业园区建设、怀柔科学城等项目带动下增长24%,提高11.1个百分点,为产业高精尖发展储备动力。
三、提升活力,新兴动能逆势上扬
科技赋能动力增强。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互联网相关产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1-5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2.8%,增速比1-2月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在部分互联网企业加大电商零售、视频直播、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研发支出带动下,研究开发费用增长17.9%,增速提高6.1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在医药研发企业加大抗疫相关药品和疫苗研发带动下,研究开发费用由1-2月下降9.6%转为增长1.1%。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技术收入较上年增长14.1%,增速比1-2月提高4.7个百分点。
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疫情催生互联网消费需求旺盛,在线教育、在线问诊、在线体育热度上升。1-5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3.2%,较一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教育企业中,开展线上教学的企业收入增长29%,互联网医疗平台咨询量较快增长,健身APP增加直播课程,疫情期间居家健身倍受青睐;规模以上互联网广告企业收入增长4.3%。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新零售释放消费潜力,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增速持续提高,上半年增长25.8%,比一季度提高9.9个百分点;十余家“新零售”企业零售额合计增长超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