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2017年成都统计公报:GDP总量13889亿 常住人口增加12.67万(附图表)

宏观数据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05-18

中商情报网讯:成都经济呈现活力增强、稳中向好、信心倍增的发展态势。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8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1%。年末成都常住人口 1604.5 万人,比上年增加12.67万人,比上年增长 0.8%。年末成都户籍人口1435.3 万人,出台人才新政十二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超过 11 万人。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8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500.87 亿元,增长 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5998.19 亿元,增长 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7390.33 亿元,增长 8.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86911 元,增长 7.0%。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 3.6:43.2:53.2。

表 1 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2017 年(亿元)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3889.39 8.1
第一产业 500.87 3.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完全退出煤炭开采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其他采矿业四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 1.9%。钢材产量下降20.1%,水泥产量下降 4.9%。商品房库存面积持续减少,成都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 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 96.7%。去杠杆有效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54.7%,总资产

贡献率 14.7%。企业成本不断降低,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费用为 61.9 元,减少 2.4 元。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完成投资 801.5 亿元,增长 15.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 1339.1 亿元,增长 34.8%。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培育。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的 18 条具体措施,聚焦“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0.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0.8%。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城市轨道车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 49.1%、13.5%、7.6%、41.1%、84.3%。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 526.0 亿元,增长 32.1%。新登记市场主体 46.4 万家,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 2 万家,增长 55.0%。

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7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3%。其中,税收收入 900.9 亿元,增长 10.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756.7 亿元,增长 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比上年提高 5 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逾 15.5 万元/人,单位劳动力投入产出的效益比上年提高 1.4 万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815.0 亿元,增长 9.5%;实现利税 1471.5 亿元,增长 8.0%;企业亏损面 12.2%。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5.8%,其中,规模以上信息消费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分别增长 20.8%、17.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增长 69.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初显。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大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产值 1400 亿元,年末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 513 个,销售收入 2400 亿元;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 1310 个。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 327.7 亿元,增长25.6%。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104 个。年末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10715 个,家庭农场 5330 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 60.8%,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为 90%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5061 个。年末成都共有农产品著名商标 399 个,其中国家级著名商标 30 个。创新建立“农贷通”融资平台,成都累计受理贷款金额 16.54 亿元,成功发款 14.19 亿元,申贷成功率达 86%。

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2.0%。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 0.6%,医疗保健类上涨6.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0.3%,衣着类上涨 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 1.7%,居住类上涨 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5.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5.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下降 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 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 5.4%。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878.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9%。其中,种植业 490.2 亿元,增长5.9%;畜牧业 315.7 亿元,增长 0.4%。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84.5 万公顷,减少 4.2 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47.2 万公顷,减少 3.9 万公顷。粮食总产量 273.1 万吨,下降 6.0%;油料总产量 35.2 万吨,增长 5.0%;肉类总产量 73.6 万吨,下降 6.0%。

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全年农村用电量 36.7 亿千瓦时,增长 0.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403.9 万千瓦,下降 3.1%;农用大中型拖拉机 10854 台,小型拖拉机 22071 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产业新政 50 条”,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5217.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4%。工业完成投资 3008.7 亿元,增长 33.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4 家。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 20.8%,机械产业增长 8.8%,汽车产业增长 10.6%,石化产业增长 4.8%,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增长11.1%,冶金产业下降 21.9%,建材产业增长 7.0%,轻工行业增长 0.4%。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9.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 7.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10.1%。工业对成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38.1%,拉动经济增长 3.1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0.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 36.4%、26.8%、16.8%,共计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40.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提高 23.7、4.5 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稳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849.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1%。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 4942.9 亿元,竣工产值 1919.1 亿元,施工面积 25294.7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5837.9 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40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3%。其中,民间投资完成 5066.6 亿元,增长 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233.7 亿元,增长 3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3023.8 亿元,增长 34.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6146.8 亿元,增长 3.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4256.7 亿元,增长 17.8%。

房地产开发有所减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2487.9 亿元,比上年下降 5.7%。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 3921.8 万平方米,下降 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2973.5 万平方米,下降9.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 3424.5 亿元,增长 16.1%,其中住宅销售额 2556.2 亿元,增长 5.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40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 5609.5 亿元,增长 11.4%;餐饮收入 794.0 亿元,增长 12.4%。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 6148.4 亿元,增长 11.5%;乡村实现零售额 255.1 亿元,增长 11.4%。

消费结构改善升级。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 15.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1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16.2%,化妆品类增长 16.2%,通讯器材类增长 31.4%,家具类增长 13.5%,汽车类增长 0.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 22.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26.9%。亿元市场逐步扩大,年末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 42 个,其中年成交额上 10 亿元的市场有 22 个。全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 2089.4 亿元,增长 17.1%。

六、对外经济

坚持以新开放观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向西向南”开放门户,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 472 个,其中 1000 万美元以上的项目 68 个。年末,落户成都的世界 500 强企业 281 家,驻蓉外国领事机构 17 个。国际大通道持续提能,国际(地区)航线达到 104 条,双流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 4980 万人次、64.3 万吨,成为中西部唯一年出入境流量突破 500 万人次的航空口岸。蓉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 1000 列。

对外贸易繁荣稳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 583.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2.3%。其中,出口总额 305.6 亿美元,增长 39.3%;进口总额 277.4 亿美元,增长 45.7%。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 269.6 亿美元,增长 5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238.9 亿美元,增长 64.3%。对欧盟出口额 56.3 亿美元,增长 45.5%;对美国出口额 73.1 亿美元,下降 0.2%;对日本出口额 15.5 亿美元,增长 33.5%;对中国香港出口额 19.4 亿美元,下降 16.0%。

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 155 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 84 项任务 133 个试验项目。新增注册企业 1.92 万家,注册资本 2949 亿元,其中外资企业 271 家,注册资本 17.76 亿元。

七、交通和邮电

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成都公路总里程 2629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959 公里。全年新改建公路(不含高速公路)1920 公里。年末成都机动车拥有量 494.2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5.9%;其中私人拥有汽车 398.2 万辆,增长 7.7%。

公共交通快速发展。年末成都公交线路长度 12318.4 公里,比上年末增长 5.5%。公交营运汽车 14402 辆,增加 923 辆;公交车线路 902 条,增加 110 条;公交线路长度 12318.4 公里,增加 646.9 公里。地铁客运总量 7.8 亿乘次,增加 2.2 亿乘次。

运载能力逐渐增强。全年客运周转量 1056.9 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6.8%,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 105.8 亿人公里,增长34.3%;民航旅客周转量 856.3 亿人公里,增长 9.2%。全年货物周转量 356.0 亿吨公里,增长 6.6%,其中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 267.0 亿吨公里,增长 6.0%;民航运输货物周转量 13.7 亿吨公里,增长 8.1%。

邮政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606.5 亿元,比上年减少 0.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154.8 亿元,增长 39.1%;电信业务总量 451.7 亿元,减少 3.6%。快递业务 82605.0 万件,增长 34.4%。其中,同城快递业务 27180.0 万件,增长 17.9%;异地快递业务 54973.4 万件,增长 44.4%;国际(含港澳台)快递业务 451.6 万件,增长 29.8%。固定电话用户 590.0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2672.8 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 678.2 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 2067.5 万户。

八、旅游和会展

旅游业势头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游客 2.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4.9%;国内旅游收入 2946.2 亿元,增长 21.5%。组织出境旅游人数 165.7 万人次,下降 8.7%;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301.3 万人次,增长 10.7%;旅游外汇收入 13.1 亿美元,增长 5.2%。年末成都三星级以上饭店 97 家,旅行社 527 家。

会展业发展较快。会展业总收入 932 亿元,增长 12.2%,其中直接收入 94 亿元,增长 12.6%。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 140 个,拥有西博会、糖酒会、国际非遗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品牌展会。

九、金融

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34423.3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7.6%。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28359.3 亿元,增长 12.4%。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6408.8 亿元,增长 18.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5415.9 亿元,增长 16.4%。

 

资本市场保持稳定。全年首发融资 14.3 亿元。年末有证券公司 4 家、期货公司 3 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3 家、证券公司分公司 42 家、基金公司分公司 14 家、证券营业部 206 家、期货营业部 47 家。全年累计证券交易额 8.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3.6%。

保险业务良好增长。全年保费收入 952.2 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254.2 亿元,增长 10.8%;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698.1 亿元,增长 7.2%。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 231.3 亿元,增长 4.2%。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 115.0 亿元,增长 10.7%;人身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 116.4 亿元,下降 1.5%。

十、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在蓉普通高校 56 所,在校学生 81.7万人,专任教师 4.8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88 所,在校学生21.9 万人,专任教师 9556 人;普通中学校 601 所,在校学生58.4 万人,专任教师 5.1 万人;普通小学校 569 所,在校学生94.2 万人,专任教师 5.1 万人;幼儿园 2366 所,在园幼儿 54.4 万人,专任教师 3.6 万人。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

企业达到 2473 家,增长 17.9%,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9374.8 亿元。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8 人。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 260 家,面积 1654 万平方米。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3319 项,年内新上科技项目 2520 项,其中国家级 424 项,省级 836 项。科技项目投入资金 17.7 亿元,完成科技攻关 723 项,完成火炬计划 455 项。全年共申请专利 113956 件,其中发明 47033 件,实用新型 46654 件。专利授权 41088 件,其中发明 7990 件,实用新型 19685 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服务持续完善。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785.2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5.7%。年末有博物馆 35 个,文化馆 22 个,公共图书馆 22 个,馆藏图书 1997.5 万册。年末成都拥有广播电台 14 座,制作广播节目 18 套;拥有电视台 14 座,制作电视节目 20 套。年末成都有线电视用户 386.0 万户,其中数字电视 367.8 万户。档案馆 24 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 21 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 660.3 万卷。

卫生服务加快健全。年末有卫生机构 10183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888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个,妇幼保健院 22 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 13.5 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12.7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15.8 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5.8 万人,注册护士 7.2 万人;全年诊疗 13574.5 万人次。全年无偿献血 37.6 万单位。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成都籍运动员共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 92 枚。其中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 17 枚,银牌 5 枚,铜牌 2 枚;在全国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 29 枚,银牌 21 枚,铜牌 18 枚。成都有全民健身路径 4854 条,比上年增加 823 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650 条,增加 529 条。全年成都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 1000 万人次。

十二、人口和民生福祉

人口稳定增长。年末成都常住人口 1604.5 万人,比上年增长 0.8%。成都城镇化率达 71.9%。年末成都户籍人口 1435.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851.2 万人,乡村人口 584.1 万人。出台人才新政十二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超过 11 万人。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8918 元,比上年增长 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98 元,增长 9.1%。城乡人均收入倍差 1.92,比上年缩小 0.0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1970.8 亿元,增长 6.8%。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实现成都 85 个贫困村退出、29878 人脱贫。

社会就业形势良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27.6 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 7.7 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1.8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 8.6 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为 253.0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2%。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年末成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19.6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 529.1 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743.9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 562.0 万人。征地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人数 164.6 万人。全年 2.8 万城镇居民、10.6 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资金投入 6.3 亿元,其中投入农村 4.5 亿元。年末有各类社会养老机构 226 个,拥有床位 3.5 万张。有社区养老设施 1741 个,拥有床位 3.1 万张。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6814 处,社区服务中心 344 个。

十三、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年末市辖区建成区面积 885.6 平方公里。城市铺装道路面积 10766.2 万平方米。成都自来水供水总量 9.8 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 6.1 亿立方米。年末天然气用气人口 686.2 万人,全年天然气输供气 31.2 亿立方米,城市气化率93.7%。

社会治理明显提升。率先成立市县两级党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出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30 条,新打造特色街区 20 条。完成 1.67 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每万人社会组织数 6.5 个。

安全事故逐渐减少。全年交通事故 1752 起,比上年下降 5.3%;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569.4 万元,下降 15.4%。火灾事故 6285 起,事故直接财产损失 3032.8 万元。

十四、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三治一增”四个“十条”方案,建设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启动建设,累计完成 889 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单位 GDP 能耗 0.39 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3.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0.77 吨标准煤,下降 7.0%。

“三治一增”明显改善。铁腕治霾,淘汰黄标车 2.39 万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 14148 家。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空气质量指数小于或等于 100 的天数)235 天,比上年增加 21 天。PM10、PM2.5 平均浓度下降 13.7%、10.2%。科学治堵,地铁运营里程 179 公里,增加 71 公里。轨道交通客运周转量 105.8 亿人公里,增长 34.3%。江河治理成效明显,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比例高达 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污水处理率达 93.3%。全域增绿,规划建设共 16930 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2017 年建成绿道 633 公里。新增公共绿地 16.3 万平方米,成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7 平方米。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54.3 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69.3 分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436.3 万吨。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