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03-20
中商情报网讯:2019年,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37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4万人。
一、综合
(一)经济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37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2亿元,分别增长1.9%、5.0%和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31.7:66.2(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我国GDP核算制度规定,2018年杭州GDP修订为1430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1:32.8:65.1)。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246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102美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字经济持续引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15.1%,高于GDP增速8.3个百分点,占GDP的24.7%。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分别增长16.3%、15.7%和14.6%。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378亿元,占GDP的61.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私营企业63.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0%;个体工商户61.0万户,增长19.6%。
(二)财政收支。
全年财政总收入3650.0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6.0亿元,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1791.2亿元,增长8.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2.9亿元,增长13.7%,其中民生支出1535.3亿元,增长15.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市场价格。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7.0%、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项目 | 2018年 | 2019年 |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 | 2.3 | 3.1 |
1.食品烟酒 | 2.7 | 6.3 |
其中:粮食 | 0.7 | 1.1 |
鲜菜 | 8.6 | 3.4 |
畜肉类 | -2.3 | 23.1 |
鲜瓜果 | 5.2 | 14.6 |
2.衣着 | 1.4 | 1.3 |
3.居住 | 3.7 | 0.9 |
4.生活用品及服务 | 0.6 | 3.0 |
5.交通和通信 | 1.3 | -1.0 |
6.教育文化和娱乐 | 1.5 | 4.3 |
7.医疗保健 | 2.0 | 7.0 |
8.其他用品和服务 | 0.0 | 2.8 |
(四)人口就业。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3.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8.5%,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1.1‰,自然增长率为6.0‰。全市户籍人口7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65‰,自然增长率为6.97‰。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4.0万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6.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2019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 年末常住人口数(万人) | 比重(%) |
常住人口 | 1036.0 | - |
其中:城镇 | 813.3 | 78.5 |
乡村 | 222.7 | 21.5 |
其中:男性 | 530.7 | 51.2 |
女性 | 505.3 | 48.8 |
其中:0-14岁 | 133.7 | 12.9 |
15-64岁 | 769.7 | 74.3 |
65岁及以上 | 132.6 | 12.8 |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2.1%,其中农业210亿元、林业48亿元、渔业31亿元,分别增长2.5%、3.9%和2.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7.0亿元,增长9.2%;牧业37亿元,下降5.0%。
全年粮食总产量49.6万吨,蔬菜产量340.1万吨,水果产量82.6万吨,水产品产量21.4万吨,肉类产量19.6万吨。市级“菜篮子”基地541个,其中新建27个。新启动4个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72个市级精品村、7个风情小镇、8条精品示范线建设。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8489.8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0.8亿元,分别增长23.3%和18.5%。农村电商销售额142.6亿元,增长18.8%。
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4426人。累计创建省级“田间学校”51家、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67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4288亿元,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1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13.1%和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7%、37.6%和46.5%;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23.6%,下降0.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914亿元,增长0.3%,新产品产值率42.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87亿元,增长10.7%。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5.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8.7%;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2%,降幅比上年扩大1.3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1.6%。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4.4%。
全年货运量3.6亿吨,增长3.2%。客运量2.1亿人次,增长3.8%。至年末萧山国际机场开通航线301条,其中国际航线63条,港澳台航线6条。航空客运吞吐量达4011万人次,货物吞吐量69.0万吨,分别增长4.9%和7.7%。地铁客运量6.3亿人次,增长19.3%。
年末社会机动车保有量297.6万辆,增长3.3%。民用汽车保有量269.0万辆,增长12.7%,其中私人汽车216.2万辆,增长4.1%。
全年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402.3亿元,增长10.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26.8亿元,增长10.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17.9万户;宽带用户554.5万户。
201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和客运量
指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全社会货运量(万吨) | 36384 | 3.2 |
铁路(万吨) | 537 | 35.8 |
公路(万吨) | 31732 | 3.7 |
水路(万吨) | 4073 | -4.0 |
航空(万吨) | 41 | 9.8 |
全社会客运量(万人次) | 20888 | 3.8 |
铁路(万人次) | 8874 | 17.8 |
公路(万人次) | 9360 | -6.7 |
水路(万人次) | 610 | 1.1 |
航空(万人次) | 2044 | 4.5 |
五、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9.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287.0亿元,增长13.8%;贷款余额42245.2亿元,增长15.4%。
20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标 | 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45287.0 | 13.8 |
其中:住户存款 | 11901.3 | 16.7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20280.3 | 16.5 |
各项贷款余额 | 42245.2 | 15.4 |
其中:住户贷款 | 16518.0 | 18.5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25375.5 | 13.6 |
其中:短期贷款 | 8113.7 | 5.7 |
中长期贷款 | 14683.2 | 16.4 |
票据融资 | 1627.3 | 44.5 |
年末上市公司192家,其中境内上市146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2家,IPO融资162.3亿元,增长64.6%。中小板上市公司3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43家。
全年保费收入846.3亿元,增长2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0.9亿元,增长14.5%;人身险保费收入575.4亿元,增长34.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243.1亿元,增长19.9%,其中财产险162.1亿元,增长21.1%;人身险81.0亿元,增长17.4%。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交通投资增长16.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4%。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2%。
(二)房地产开发。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7%,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6%,办公楼投资增长13.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5.9%。年末房屋施工面积11996万平方米,增长2.1%;新开工面积2435万平方米,下降10.1%;竣工面积1728万平方米,增长5.5%。商品房销售面积1514万平方米,下降9.7%。
2019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
指标 | 实绩数 | 比上年末增长(%) |
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11996 | 2.1 |
其中:住宅(万平方米) | 6263 | 1.7 |
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1728 | 5.5 |
其中:住宅(万平方米) | 964 | 14.5 |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1514 | -9.7 |
其中:住宅(万平方米) | 1284 | -3.4 |
七、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3.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4.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5亿元,增长8.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5505亿元,增长8.8%,餐饮收入710亿元,增长8.6%。限额以上批零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38.4%,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1.7%;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增长20.0%,占限额以上批零单位商品零售总额的25.5%。
八、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597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3613亿元,增长5.7%,进口1984亿元,增长8.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9亿元,增长9.7%,机电产品出口1550亿元,增长6.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177亿元,占出口总额32.6%。服务贸易出口124.9亿美元,增长19.0%。
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952.1亿元,增长28.8%,其中出口658.8亿元,进口293.3亿元,分别增长26.4%和34.6%。
(二)利用外资。
全年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736家,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8家。实际利用外资69.4亿美元,增长1.7%,其中第二产业11.5亿美元,下降7.8%,第三产业57.9亿美元,增长3.8%。至年末,12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219个项目。
(三)对外合作。
年末全市设立各类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237个,增长11.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7.4亿美元,增长6.0%。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71.9亿美元,增长3.9%。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民生活。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61元,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按常住地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6068元和36255元,增长8.0%和9.2%,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8%和5.9%。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016元,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4076元和26296元,增长5.9%和8.6%,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7%和5.3%。
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支主要指标
| 全体居民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指标名称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59261 | 9.0 | 66068 | 8.0 | 36255 | 9.2 |
(一)工资性收入 | 34136 | 8.9 | 37845 | 7.9 | 21601 | 9.1 |
(二)经营净收入 | 6584 | 8.2 | 5849 | 10.4 | 9067 | 6.4 |
(三)财产净收入 | 8111 | 12.6 | 10045 | 10.6 | 1574 | 14.1 |
(四)转移净收入 | 10430 | 7.4 | 12329 | 5.3 | 4013 | 14.8 |
人均消费支出 | 40016 | 7.1 | 44076 | 5.9 | 26296 | 8.6 |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2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2.6辆、空调250.2台,分别增长4.9%和2.9%,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89.8台,下降10.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4.1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2.7辆、空调211.4台,分别增长3.5%和2.4%,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60.2台,下降14.5%。
(二)社会保障。
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04.7万人和671.1万人,增长5.0%和6.1%;年末失业、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86.7万人和556.7万人,增长5.9%和7.0%。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1041元,增长9.0%。年末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25万人,全年发放困难家庭救助金8.88亿元,增长3.6%。
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
| 2019年 | 2018年 |
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市区城镇居民) | 1608元/月 | 1608元/月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区不含临安) | 1041元/月 | 955元/月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桐庐、淳安、建德) | 833元/月 | 764元/月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临安) | 989元/月 | 860元/月 |
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市区) | 2010元/月 | 2010元/月 |
(三)社会福利。
年末全市拥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898个。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320所,床位7.36万张,收养人员3.05万人。儿童福利机构8个,床位1040张。全年发行各类福利彩票30.27亿元,下降2.8%。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一)科学技术。
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3356件和11748件,增长18.7%和14.4%。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49家,其中国家级4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78家,其中国家级41家,省级92家。众创空间180家,其中省级132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总量15612项501.1亿元,分别增长12.7%和31.8%。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左右。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48.2亿元,增长25.4%。
(二)教育。
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0所,在校学生51.9万人,增加2.2万人,其中研究生7.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7.3%;普通高中87所,在校学生11.8万人,增加0.4万人;职高和中等专业学校37所,在校学生6.1万人,与去年持平;初中269所,在校学生24.4万人,增加0.9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9.75%;小学489所,在校学生61.7万人,增加2.6万人;幼儿园1020所,在园幼儿35.0万人,增加0.7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9.1%。累计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8.7万人。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0个,其中市属高校项目8个,高中段学校项目7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一)文化旅游。
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3735亿元,增长15.6%。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不含省)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博物馆、纪念馆7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全年制作电视剧7部357集,网络电视剧6部,网络电影13部,网络动画片2部。放映电影274万场次,电影票款收入15.8亿元。年末有线电视注册用户298.1万户。“杭州刺绣”等2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首批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全年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1191亿元,增长12.1%。旅游总收入4005亿元,增长18.3%;旅游总人数20813.7万人次,增长15.1%,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13.3万人次,增长5.7%。年末各类旅行社895家,增长5.5%。星级宾馆126家,其中五星级23家。A级景区103个,其中5A级3个。
(二)卫生健康。
全年健康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12.5%。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925个,其中医院343个,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2%和8.5%。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万人,注册护士5.5万人,分别增长8.2%、8.9%和10.2%。拥有床位8.6万张,其中医院床位8.0万张,分别增长5.5%和6.4%。全市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14640.7万人次,增长5.5%。全市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5‰和2.35‰。孕产妇死亡率为2.75人/10万。
(三)体育。
全年运动员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50枚,其中金牌23枚,银牌11枚;全国性奖牌410枚,其中金牌160枚,银牌114枚。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跳台滑草体能大比武单项第一名。举办杭州马拉松、国际(杭州)毅行大会、首届中国-新西兰青少年高尔夫球团体对抗赛、2019年杭州国际网球邀请赛等本土国际品牌赛事。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3.97亿元,下降21.8%。
十二、城市建设
全年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6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2公里。年末主城区公共交通运营线路402条,其中新辟线路15条,优化线路45条。地铁运营里程135.4公里,在建里程381公里。
全市用电量817亿千瓦时,增长2.5%,其中三次产业用电679亿千瓦时,增长1.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8亿千瓦时,增长7.0%。
全市新建成停车泊位100021个,其中公共泊位11271个。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287天,优良率78.6%。市区PM2.5平均浓度37.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41微克/立方米,上升2.5%;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7微克/立方米,下降22.2%。市控以上断面达标率98.1%,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84%。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29起、死亡190人,分别下降27.3%和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