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商务部2020-07-02
中商情报网讯:2020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冲击程度会超过国际金融危机。预计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将大幅上升。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1、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大幅上升
2019年,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等影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年世界经济增长2.9%,是十年来最低水平。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提振了全球市场信心。但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扩散蔓延,扰乱了正常社会经济秩序。
为遏制疫情蔓延,多数经济体采取了隔离、封锁及社交疏离等措施,经济活动遭遇停摆,并通过贸易和产业链扩散到贸易伙伴乃至全球。突发的疫情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巨幅震荡,其范围和烈度超过以往。疫情大流行给供给端和需求端都造成显著冲击,阻断了全球供应链,限制了民众消费、企业投资,全球生产、贸易和跨境投资都在大幅收缩。各国延缓病毒传播的必要防控措施,对服务业尤其是涉及实体互动的行业如零售贸易、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旅游业和交通运输服务等带来重大冲击。疫情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影响巨大。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疫情将使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劳动人口总工时缩减6.7%,相当于1.95亿名全职雇员失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这次疫情将造成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累计损失约9万亿美元;2020年将有超过170个国家人均收入下降。
近期,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纷纷发布疫情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预期。6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5月13日,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3.2%,较4月1日的预测大幅下调2.2个百分点。联合国表示,要充分考虑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影响,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将在后期持续发酵。4月14日,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这比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负增长0.1%要严重的多,成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下降6.1%,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下降1.1%。若新冠疫情持续更长时间,降幅可能会更大。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5月12日表示,全球经济前景已进一步恶化,IMF将于6月进一步向下修正全球经济预测值。
注:2020年和2021年数值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展望》,2020年6月。
2、全球贸易受到严重冲击
2019年,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1%,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跌。全球货物贸易额18.89万亿美元,下降3%。全球商业服务出口额6.03万亿美元,增长2%,与2018年9%的增幅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进入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大量行业停摆、工厂停产,货物运输不畅,各国为应对疫情陆续采取了贸易限制性措施,服务贸易需求受损,全球贸易往来的活跃度大幅下降。疫情让原本就已低迷的世界贸易雪上加霜。4月8日WTO发布预测,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将下跌13%至32%,萎缩幅度可能超过国际金融危机。WTO认为,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区的贸易量都将出现两位数下降,北美和亚洲地区出口受损尤甚,全球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和服务贸易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2021年全球贸易有可能实现复苏,但存在着不确定性,最终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各国抗疫政策的有效性。5月2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全球贸易晴雨表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
全球货物贸易实时趋势指数为87.6,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值。4月,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额同比下降20.5%,进口额下降13.7%;日本货物出口同比下降21.9%,进口下降7.2%。3月德国货物出口同比下降7.9%,进口下降4.5%。
注:2020年和2021年数值为预测值。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贸易统计与展望》,2020年4月。
3、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急剧下降
近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较上年下降1%至1.39万亿美元。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实际资本支出、绿地投资以及包括并购在内的扩张性投资都受到阻碍。预计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平均盈利下降35%,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下降20%。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的跨境并购公告数量下降了70%。随着疫情影响升级,UNCTAD不断下调2020年预测值,最新预测认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40%,远超2008年和2009年的21%和17%。长远看,疫情对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前景造成的最大隐忧是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UNCTAD认为,疫情将对全球价值链造成长期损害。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各国刺激政策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主要大国相继推出各种超常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大规模的货币、财政刺激举措和其他支持措施,总额大大超过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刺激规模。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协调合作正在进行,G20领导人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宣布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流动性,并确定一系列应对疫情紧急行动计划。但要看到,在货币政策方面,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零利率或负利率时代,在财政政策方面,过度财政扩张容易引发严重的债务问题,传统政策的空间十分狭窄。美国债台高筑,2009年至今债务规模已经增长两倍多,政府债务总额高达23.8万亿美元。近年来,欧洲刚从债务危机中缓解,财政基础不稳,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可能导致欧洲债务危机再次暴发。
由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世界经济恢复前景不明,目前各国的经济重启如履薄冰,未来的经济恢复轨迹存在多种可能。有经济学家警告,在经济出现快速复苏之前,全球经济可能经历一段低谷期。即使疫情好转,其影响将延续一段时间。目前多国正在尝试放松封锁,重启经济,但疫情是否会重新暴发尚不明朗。若疫情长期存在,封锁措施延长,可能带来长期失业和经济滞涨。
2、警惕疫情大流行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2020年初,非洲暴发25年来最严重蝗灾,对受灾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受疫情影响,俄罗斯、印度、越南、埃及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粮食出口。同时,市场恐慌、劳动力短缺和物流障碍可能会造成粮食生产不足、价格上涨和政府层面的粮食保护主义。据路透社统计,由于进口商争相囤货,而出口商限制出货,3月底亚洲主食大米价格涨至2013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北美和欧洲面临春季耕种劳动力短缺和供给线中断问题,可能影响未来收获。由于非洲地区缺粮问题严重,如疫情在非洲和拉美地区大规模蔓延,将加重粮食安全保障难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贸组织(WTO)已发表联合声明,新冠病毒大范围传播有可能会对粮食供应﹑全球贸易和粮食安全造成极大风险,引发粮食危机,呼吁各方在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时,努力促进粮食贸易的自由流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确保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粮食安全。
3、国际油价可能大幅波动
世界经济下行抑制了全球对石油的需求。2020年2月,由于沙特和俄罗斯未就原油减产达成一致,国际原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与1月份的高位相比,国际油价一度下跌接近70%。疫情的暴发更使全球石油消费急剧萎缩。4月15日,国际能源机构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较上年减少930万桶/日。随着4月12日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为期两年的原油减产协议,原油价格战结束。减产协议旨在稳定全球石油市场,并从整体上确保世界能源的可持续性。但是,减产协议无法完全抵消疫情导致的需求损失,需求大减致存量激增,美国原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4月20日美国轻质原油5月交货的期货价格暴跌至-37美元/桶,为历史上首次跌至负值,6月交货的期货价格为20美元/桶。5月以来,沙特和俄罗斯发表联合声明将致力于恢复平衡油市,沙特宣布实施额外自愿减产,受此提振,国际油价回升。但从未来前景看,疫情的不确定性持续打压石油需求,未来油价可能在低位大幅波动。
原油属于基础能源类产品,价格变动不仅影响商品期货市场走势,还会从供需两方面深刻影响经济的运行。对于原油生产国,原油出口是主要经济来源。油价波动加大,甚至跌破产油国的盈亏平衡点,将对其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并通过债务市场、金融市场、汇率市场等产生全球外溢效应。对于原油消费国,油价大幅下跌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成本压力,刺激经济恢复,促进工业生产。但是原油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全球性通货紧缩风险可能加剧,将使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更加艰难。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展望
美国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2.1%,为三年来最低水平,且逐季放缓,主要受到商业投资低迷的拖累。2020年初美国遭遇流感,紧接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目前美国是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对美国整体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受疫情影响,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巨幅震荡,股市呈现断崖式下跌并多次触发“熔断”机制。因实施封锁措施,停工范围扩大,美国失业金申领人数暴增,呈现短期大规模就业崩溃态势,4月、5月失业率分别达到14.7%、13.3%。消费者信心不断下降,消费者削减支出,对经济带来进一步打击。3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9.1,是2016年10月以来最低。4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下降13.6%,创195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4月摩根大通和IHSMarkit联合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36.1,5月略提升至39.8,但仍处于极低水平。新订单指数低迷,反映出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大量中断从而影响需求。5月美国服务业PMI为37.5,4月份为26.7,表明服务业受到疫情冲击更为严重,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首当其冲。2020年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滑5.0%,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差水平。为稳定经济,美国出台了史无前例的一揽子财政货币政策,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降低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动用了几乎所有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两次紧急降息将联邦储备利率从1.50%-1.75%降至0-0.25%,开启无限量量化宽松(QE)模式。财政政策方面,美国已经启动三轮大规模紧急经济救助计划,其中第三轮经济刺激总额高达2.2万亿美元,鉴于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衰退,美国正在酝酿第四轮经济刺激政策。
5月20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第二季度美国GDP将同比下滑38%,失业率将在第三季度达到15.8%的顶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5月1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很可能萎缩20%-30%,美国经济实现复苏或至2021年年底。IMF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将萎缩5.9%。许多经济学家警告,美国经济有陷入持续衰退的风险。
欧元区受美欧贸易冲突、汽车产业危机、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2019年欧元区经济显露疲态。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9年欧元区GDP增长1.2%,为2013年欧债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德国增长0.6%,法国增长1.2%。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欧元区经济带来重大冲击,欧洲经济触及历史低点并日益恶化,多国经济已陷入衰退。欧盟委员会5月的预测显示,2020年欧洲经济将出现“历史性衰退”,欧盟经济将萎缩7.5%,欧元区经济将萎缩7.8%。欧元区采取措施挽救经济,欧洲央行宣布1200亿欧元的购买额外债券和7500亿欧元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意大利出台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干预措施,甚至低债务容忍度的德国也宣布规模高达7500亿欧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暂时突破法律规定的“债务红线”。但对于是否使用联合财政政策挽救经济,欧元区国家内部出现分歧。法国、意大利等9个欧元区国家领导人联合致信欧洲理事会主席,呼吁发行“新冠债券”,但遭到德国反对。欧元集团表示建议正式采用欧洲稳定机制(ESM)来帮助各国应对危机。
日本2019年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全年仅增长0.7%,主要是由于上调消费税使得四季度消费大幅下降,第四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下降6.3%。2020年,在疫情影响和延期举办奥运会双重打击下,日本经济更是不容乐观。
2月下旬以来,日本政府实行停办大型活动、关闭娱乐设施以及中小学停课等管控措施。4月8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部分制造业企业停工,出口减缓,消费趋冷。日本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4月日本入境游客数量同比下降99.9%,访日游客人数仅2900人,借助“樱花季”拉动旅游消费已无法兑现。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已经确定延期至2021年举行。机构估算显示,奥运会推迟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损失为6000-7000亿日元。日本内阁府6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日本经济下滑2.2%,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为五年来首次陷入衰退。随着疫情好转,5月25日日本宣布全国解除紧急状态,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有待观察。为防控疫情和维持就业,日本内阁会议4月7日通过史上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总额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日本政府3月份经济报告将国内经济景气判断下调为“经济状况大幅下降,形势严峻”,而2月的判断还为“缓慢恢复”。这意味着日本2013年7月以来的经济景气扩大周期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经济衰退。IMF预测,2020年日本经济将萎缩5.2%。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疫情冲击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脆弱性凸显,部分国家遭遇资本外流、出口减少等困境。IMF表示,自疫情暴发以来,投资者已经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撤资近900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外流。新兴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普遍下跌,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给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带来冲击。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能力较弱,财力有限而无法采取类似欧美的大规模经济救助措施,同时降息等经济刺激措施可能导致资本外流更加严重,因此疫情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经济冲击将更加严重,可能出现大规模企业破产和民众失业潮。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测算,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收入损失预计将超过2200亿美元,非洲将失去近一半的工作机会。未来两年,发展中国家将面临2万亿到3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国际组织已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政策支持,4月16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倡议世界最贫困国家从5月1日起至年底可暂停偿还债务,呼吁私人债权人也加入该倡议。联合国贸发会议呼吁为遭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2.5万亿美元援助。
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前景有所分化。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活动受疫情影响最大,经济增速将下降7.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唯一正增长地区,经济将实现0.5%的扩张;此外,欧洲中亚地区经济将收缩4.7%;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将收缩4.2%;南亚地区经济将收缩2.7%;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将收缩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