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企业名称 | 技术工艺优势 | 材料研发能力 | 产业链整合 | 产能布局 | 合作与认证 |
1 | 中科海钠 | 国际领先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技术,核心团队由院士领衔 | 开发NaCP08/80/138系列软包电池及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达140-160Wh/kg | 与华阳集团合作建设全球首批量产线,覆盖储能、低速电动车领域 | 山西阳泉1GWh产线投产,规划扩展至10GWh级产能 | 与三峡能源、华为等合作,产品获国际认证 |
2 | 宁德时代 | 首代钠电池能量密度160Wh/kg,二代目标200Wh/kg,布局磷酸盐类正极技术 | 正极材料采用普鲁士白,负极采用硬碳,适配混合锂钠电池系统 | 与容百科技等合作开发配套材料,整合锂电与钠电产业链 | 福建、四川等多地产业化基地,钠电产能规划超20GWh | 通过国际车企认证,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
3 | 钠创新能源 | 铁酸钠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技术领先,电解液适配性强 | 建成吨级正极材料产线,电解液年产能5000吨 | 与中车株洲所、振华新材料合作,布局材料端供应 | 浙江绍兴年产3000吨正极材料项目投产,规划扩展至万吨级 | 与新能源车企签订量产订单,获国家级技术突破奖 |
4 | 华钠芯能 | 依托华阳集团资源,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量产线技术 | 电芯及Pack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120Wh/kg,适配工商业储能 | 整合煤矿应急电源与储能系统,覆盖新能源应用场景 | 山西阳泉1GWh产线投产,二期规划新增2GWh | 通过国内首批测评,产品出口东南亚 |
5 | 天赐材料 | 六氟磷酸钠电解液技术突破,适配高电压体系 | 年产1万吨六氟磷酸钠装置投产,布局钠电池专用添加剂 | 联动锂电材料产线,降本增效 | 湖北、安徽基地同步扩产,电解液产能国内前三 |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签订长期协议 |
6 | 多氟多 | 六氟磷酸钠规模化生产技术成熟,成本控制领先 | 六氟磷酸钠纯度达99.99%,适配动力电池与储能场景 | 依托氟化工产业链,实现钠电材料与锂电协同生产 | 河南焦作年产5000吨六氟磷酸钠产线运行,规划扩至2万吨 | 获新能源车企定点,参与行业标准修订 |
7 | 中盐化工 | 全球最大金属钠生产商(产能6.5万吨),原料供应优势显著 | 金属钠纯度达99.95%,支撑钠电池负极硬碳前驱体开发 | 与钠创新能源、立方新能源合作,保障钠电材料上游资源 | 内蒙古、宁夏基地金属钠产能占全球40% | 通过ISO9001认证,获新能源材料供应链金奖 |
8 | 鹏辉能源 | 硬碳负极材料研发领先,布局钠电全体系 | 投资佰思格硬碳产线,负极克容量达300mAh/g | 联动锂电储能业务,拓展钠电两轮车与家用储能市场 | 广东、河南基地硬碳年产能5000吨,规划扩展至2万吨 | 与高校合作开发钠电材料,产品通过UL认证 |
9 | 圣阳股份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中试技术成熟 | 与院士工作站合作开发钠电材料,能量密度达130Wh/kg | 依托铅酸电池渠道,转型钠电储能系统集成 | 山东曲阜中试线投产,规划建设1GWh钠电材料产线 | 参与制定钠电池行业标准,获国家级实验室认可 |
10 | 华阳集团 | 联合中科海钠开发低成本正极材料,循环寿命超3000次 | 量产钠离子电芯,适配低速电动车与储能柜 | 整合煤炭资源与新能源产业,打造“煤-钠-储能”闭环 | 山西阳泉1GWh产线运行,规划新增5GWh产能 | 与中科院合作,产品应用于国家级示范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