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文)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04-09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撑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围绕为每一个受教育者营造“老师总在我身边”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愿景,上海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全面提升

上海教育城域网在原有基础上扩展教育专用光缆2100多公里,建设37个主干节点,覆盖全市所有区县、90%以上的高校、中职学校和大部分教育直属单位,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核心主干带宽提升至100Gbps,与CERNET互联出口达20Gbps,与运营商互联带宽超过5Gbps。上海教育数据中心完成基本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有力支撑了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校安全管理中心以及教育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省级云平台等一大批教育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行。建成了上海教育统一音视频通信平台,面向全市教育单位提供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服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形成了“网络可访问、资源可获取、师生可交流”的信息化环境。高校校园网网络主干带宽普遍升级到千兆甚至万兆,无线覆盖范围扩大,出口流量逐年增长。各区“校校通网”全面覆盖本地区所有教育单位,并万兆接入上海教育城域网。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中职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普遍实现宽带接入,拥有计算机专用教室,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进一步规范化和普及化,部分学校实现了无线覆盖。

(二)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各具特色

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以上海学习网建设为基础,建设各级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优质教育资源目录和交换中心,有效融合各级各类学习平台和服务,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积累、融合、共享和服务,探索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共享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优良、使用便捷和共建共享的上海教育资源综合体系。利用市级基础教育资源库,全市各区县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中心,各学校建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基本实现了教学资源“班班通”。上海教育资源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并正升级成为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三)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改革全面试点

建设适应需求的教育共享应用和云服务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启动“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实验项目”,初步完成了数字教材建设管理相关机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组织虹口、普陀等区域开展数字教材建设与教学应用实验。建设高中名校慕课平台,汇聚优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资源,丰富中学生学习经历。完善专题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为中小学生网络学习提供全新体验。各区县和学校积极探索创造了多个各具特色的示范性应用。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完成主要功能设计和开发,面向所有市民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提供专用教育搜索引擎、各类学习工具和终身个性化学习服务。

(四)信息化管理和决策系统逐步完善

以信息化手段整合管理业务,推进流程再造,实现管理创新。建设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下的一站式招生信息化服务,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规范管理。根据高考改革要求,建设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汇聚学生成长数据,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个性发展。建设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为残障儿童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服务。完善学前教育信息平台,形成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用集群。完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构筑上海基础教育底层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建设民办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系统,规范全市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并服务于社会公众查询。

(五)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再上台阶

教育信息化理念与素养不断提升。以发展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推进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和有效学习能力。针对性培训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达到95%以上,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学生达到90%。建成上海教师教学应用能力学习平台,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晒课”“评课”等形式持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要持续深入推进,这对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信息技术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当前,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引领作用还不够显著;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治理创新和服务提升还需要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上海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迫切需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目前,教学信息系统及优质资源与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尚有差距,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中的应用有待深化。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和更新的机制等平台不健全,不能完全有效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资源和服务亟待整合共享,以发挥更大作用。

(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快速变化,科学有效破解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教育信息化服务和支撑教育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尚未实现高效的流程优化,教育基础数据缺乏规范管理和有效共享,尚不能全面支撑教育重大事项决策咨询。

(三)大数据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也为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同时,上海市智慧城市的新一轮建设也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新要求。

三、总体要求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教育信息化须继续围绕教育教学主战场,深入推进大规模、常态化的实践应用,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以信息化不断提升上海教育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全国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深化应用、统筹融合、机制创新、强化治理”为原则,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提升教学水平,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深化应用: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满足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统筹融合:加强顶层设计,以标准规范为抓手,推进全市教育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融合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实现应用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机制创新: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建立优质资源供给新模式和共建共享新机制,以机制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强化治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促进教育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优化信息技术支撑背景下的教育治理架构,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建设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教育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个性多样,实现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衔接融通,实现教育管理、服务、决策的科学高效,保障教育领域网络和信息安全可靠,支撑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到2020年,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完成对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的优化,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信息化基本需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实现数据与资源深度融合共享,进一步提升教育纵深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服务决策的能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

四、发展任务

(一)持续优化,构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

统筹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达到高速可用、安全可靠、可信共享、泛在开放的水平,解决所有教育单位间的高速互联及各类共享应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集约化投入,满足上海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需求。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完善学校和教师信息化设施配备,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

(二)整合共享,推进教育数据和资源开放服务

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教育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规范,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数据和资源的融合共享,实现数据的统一开放、实时分析,推动教育大数据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社会机构开发集聚优质资源,建立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开放平等、共建共享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三)深度融合,推动“教”与“学”变革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强化信息技术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指导和推动学校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以创新促发展,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不断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四)优化创新,支撑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通过过程数据的全面收集和精确处理,及时准确地实现监管监测和评价评估,切实提升业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教育数据开放,整合各类相关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分析,推动高效灵敏的教育管理决策,缩短教育决策响应周期,提高教育宏观决策的科学水平和决策能力。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便捷高效,以信息化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五)规范管理,统筹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

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策略和主要任务,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等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避免重复开发和低效应用,推动协同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育领域网络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标准规范体系,提升防护水平,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体系,全面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五、重点举措

(一)推进“一网三中心两平台”建设,建立可持续保障机制

推进上海教育城域网、上海教育数据中心、上海教育资源中心、上海教育认证中心、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上海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的建设,统筹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充分发挥上海教育城域网的作用,全面支撑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通过上海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共享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数据。通过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融合共享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通过上海教育认证中心建设,实现教育对象的全周期一体化认证管理与服务。通过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和上海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建设,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组织指导全市各区县、高校、中职校等继续深入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网络接入增速、校园网改造、无线网络覆盖、云计算保障能力、云桌面应用、用户认证手段升级、网络安全改造等工作,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环境,提升支撑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校园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指导区县做好中小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工作,优化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中小学普通教室信息化配置,加强中小学网络和信息安全规范管理。

(二)规范数据标准,促进数据整合共享和服务

制定并推行与国家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相衔接的上海教育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数据完整、可用、可共享。

完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上海教育数据仓库和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数据整合共享和有序开放,统筹梳理数据来源和流向,集中管理各类基础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完善数据管理办法,依据各级管理权限授权上海教育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服务各类教育管理系统,在上海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实现教育数据的快速抽取、统一共享、及时挖掘、实时分析。

(三)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探索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新模式

以上海教育资源中心为基础,汇聚高中名校慕课、专题教育网、学习网、age60学前教育、易班课程、名师示范课程资源库等教育资源及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鼓励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依托市、区级资源中心平台建设特色校本资源库,并开展交流共享。鼓励使用安全可靠、内容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积极探索拓展课程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面向更多的服务对象,提高使用效率,逐步形成高度开放共享的教育培训网络,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四)完善在线智慧“教”“学”应用平台,支撑教育教学变革

建设汇聚数字化教材、教学资源库、备课工具包、监测评价网等功能的教师备课系统,支撑各级各类教师在线便捷获取教学资源、实现备课共享、进行教研互动、获得测评工具,推进教育教学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形成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教学服务系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学习分析试验,开展过程性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测评与分析建议,提供信息化教育工具,促进教研方式转型。

完善高中名校慕课平台和专题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经历。重点开展基础教育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创设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终端设备、3D打印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在课内外的应用,实现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学习。推动师生网络平台互动、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等项目的建设。

鼓励探索开展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实践,广泛实施信息技术支持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满足师生的创新应用需求,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

(五)加快综合管理业务平台升级,助推教育治理能力提升

逐步整合教育业务应用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门户整合、数据规范、认证互信、应用协同、流程贯通的综合平台。在全面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数据和应用资源进行系统集成,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咨询机制,建设决策支撑平台和运行管理平台,为实现对全市教育行业的管理和指导提供支撑。

以全市安全应急联动、跨区视频会议等应用为引领,指导各区县、校开展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深度应用。根据分层分级的原则,各区县和学校按照相关标准整合各自的应用和数据,对原有系统进行集成对接,对新建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实现校园管理与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全覆盖。加快管理流程优化再造,提高教育管理决策水平,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

(六)强化防御体系,提高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进一步落实重要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要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定期开展漏洞检查,健全信息技术安全通报机制,完善信息技术安全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技术安全工作的统筹管理。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对信息系统、网站、移动应用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强化信息安全服务体系,开展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

(七)提升培训内涵,确保教师教学力全面达标

以发展师生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有效学习能力。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在个人、学校、区域等多个层面形成信息技术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持续发展动力。

(八)健全管理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效有序

在全市教育系统内基本形成业务主导、技术支撑、管理规范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坚持以应用为导向、需求为引领与统筹规范管理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优化教育信息化组织分工、制度、流程体系,明确市、区、学校各自职责,形成合力和联动建设格局。

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廉洁风险防范、责任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完善规范教育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实施、验收、监管和评估的全周期管理。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估机制,形成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应用、评估的反馈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理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信息化管理机构间的关系,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实行科学决策。

(二)制度保障

完善各类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和标准化评审有机整合,提升督导评估效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纳入教育机构的评估范围,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引导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保障教育信息化的规范建设。

(三)队伍保障

明确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岗位设定标准和专业发展路径,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素质优良、人员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的制度,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对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实现“市、区、校”的三级服务体系与保障机制。

(四)经费保障

各级各类教育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建立规范的信息化项目经费管理机制。鼓励采用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技术保障

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体系,强化新技术研究,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规范技术体系建设,保障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和管理体系。有关职能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应做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上海市人民政府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