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微博上市三年营收增长112% 从“独战群雄”到“行业代名词”

观产业

数据化管理2017-04-19

距离2014年4月17日微博上市已经三周年了,微博的运营也到了第八个年头,完成了从“新浪微博”到“微博”的华丽蜕变,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具有公共媒体主页与帐号的社交网络。微博也从当初的质疑不断,成长为一个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了。

从数据上看,上市三年来微博有哪些最直接的变化?

1、活跃用户数翻番,MAU(月活跃用户)从2014年Q1的1.438亿到2016年底的3.13亿,增长了1.2倍。

2、营收从2014年的20.65亿元到2016年的43.83亿元,增长了112%。

3、股价从上市发行价17美元到目前的50.46美元,涨了2倍。市值不但超100亿美金,同时还超越了推特的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

从“独战群雄”到“行业代名词”

纵观中国微博市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微博行业其实早在2006年Twitter向公众开放之后就已经开始了,从2006年到2009年间,陆陆续续出现了叽歪、饭否、做啥、腾讯滔滔等一大批极客型的先行者,但是这些先行者由于市场环境、网络发展成熟度等各种各样的软件或者硬件的不成熟导致都已经死在了沙滩上。

直到2009年的下半年至2010年的上半年,主流网络公司和媒体平台们才陆续推出了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人民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自己的微博产品,微博市场出现群雄逐鹿的场面,并且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一开始人们并不完全看好新浪微博,左有全线布局的搜狐、网易,右有积累了大量QQ用户的腾讯,怎么着也轮不到新浪微博来主导市场话语权,尤其是在搜狐和腾讯两大巨头都对自身产品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整个市场中弥漫着微博市场“快不行了”的悲观氛围。

当年的小伙伴网易微博已于2014年11月4日宣布将正式关闭、搜狐微博等也于2014年底相继关闭,腾讯微博虽然还在苟延残喘,但其微博事业群也早被撤销并入其他事业部,早就不再是腾讯的主营业务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交网络发展的规律性表明:微博只能存在一家。对于社交类的产品网站,只有明显的差异化+良好的用户体验才可以留住固定的客户,在国外的脸书和推特等社交网络也都是靠着差异化的战略获得自己的目标用户的。但是在当时的国内各大微博同质化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在跨平台互粉不可能被允许的情况下,在用户群体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多平台操作的情况下,就已经是在强迫用户做出唯一的选择。

坚持就是胜利,新浪微博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行业的代名词!

差异化带来市场机会

当新浪微博在中国群雄逐鹿的微博市场中突出重围成为了一家独大的微博运营商后,所有人都以为微博在这个时候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在2012年4月19日,微信在4.0版本中上线了一个用户可以发布图片和文字,并且可以通过其他软件分享文章和链接的功能——微信朋友圈。

微信仅仅在上线两年后就获得了1.9个亿的活跃用户,被人们看作微博的最大竞争对手,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微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微信多大的影响,并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那么微信和微博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是什么让微博获得了的长足的发展?

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媒体

微博和微信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微博是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媒体,而微信是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工具。就像每天要分为白天和黑夜,人们要分开工作和生活;这是两个绝对不会产生冲突的品类。人们上微博是为了获取和分享最新即时信息和兴趣资讯,是为了为紧张的工作带来放松,而在微信上发朋友圈是为了分享自己每天的动态,向基于强关系的亲戚朋友们展现自己的内心动态并且希望得到支持。

微博是继承新浪的媒体基因,是一个社交化媒体平台,微信是社会化沟通平台。微博和微信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媒体和社交的侧重点不同:微博本质是一个媒体平台,同时有社交的功能;微信的本质是社交工具,同时有一些媒体的功能。微博作为一个媒体的平台,关系主要建立在兴趣上,关系强度较弱,多为单向传播,注重的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公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微博上是可以非常之快,非常容易建立博主和粉丝之间的弱关系,这也成为了微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用户兴趣创建社区

不同于IM产品“人对人”和社交网络“平行”的连接模式,微博主要基于用户兴趣创建社区——这种社区活动既可以由大V(KOL)、名人和视频主播引导,也可以由体育、比赛这样的超级话题推动;微博具有高质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生态;良性的循环:大量用户吸引了高质量内容提供者,而这些提供者制作的高质量内容又会将更多用户吸引到微博平台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社交需求越来越层次化,不再满足于结交普通朋友,还希望能认识与自己有相似兴趣的人,微博多达48种以上的细分热门微博分类满足了不同用户希望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需求。同时微博采用多达55个垂直领域细分的方法将所有大V帐号进行细分,也满足了用户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爱好和相似的人的需求,增强了用户粘性。

以我的账号@数据化管理 为例,当年就是因为微博上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吸引了我,而我依靠我在数据分析、零售运营管理方面的特长吸引了一大批从事这个领域工作或者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粉丝,目前我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了120W+,@数据化管理 在科技观察这个垂直领域的表现常年在排前五位。这样一种互相成就的良性循环促使了微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移动为先战略

早在2013年的3月底,新浪微博的总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了5.36亿,日活跃用户达到4980万,其中来自移动端的日活跃用户占76.5%。基于用户在移动端的活跃情况,掌门人曹国伟当时就表示未来新浪产品和商业模式将不再是从PC端到移动端的延伸,而是首要考虑移动端。正是这种移动为先的战略,让新浪和微博提前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化也体现在商业变现上,微博的移动端广告收入已经占整体广告收入的68%,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升。

根据微博2016年第四季度数据,微博已经有9成活跃用户来自移动端,比三年前刚上市时的70%增长到现在的90%以上,可以说是已经全面实现了微博的移动化迁移。

过去两年,考虑到微信与微博的网络结构和主要用途存在巨大差异,外界有关微信对微博威胁的担忧已经逐渐缓解。微信主要起到即时信息(IM)的作用,旨在加强熟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日常沟通,而微博则是作为一个媒体平台,专注于内容分发。正因为如此,名人都将微博当作发布突发新闻和视频直播的第一选择。因此,微信和微博可以依托中国的移动普及浪潮,共同存在和共同壮大;同PC时代一样,移动领域拥有能让多家公司共存的空间。

用户、内容全面增长 为商业推进注入活力

2016年,微博用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宣告重返互联网中心舞台,难得的是,放眼中国互联网行业,这种“二次崛起”之前几乎没有先例。

活跃用户数翻倍并且仍有增长空间

根据微博发布的财报数据,截止2016年第四季度,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到3.13亿,与三年前刚上市时相比已经翻了一倍有余。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报告,微博是中国第三大社交应用(仅次于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在2016年12月的渗透率为37.1%,继续回暖。根据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春季报告,微博是中国第七大移动应用,MAU在2017年3月达到3.57亿,同比增长31.6%,超过了微信(同比增长26.2%)和QQ(同比增长6%)的增速。

2016年第四季度,微博移动端MAU达到2.82亿。考虑到微博MAU只有手机QQ空间的一半,所以微博MAU未来仍然很大的增长空间。

微博用户未来增长主要来自于它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在几年前就超过50%,但现在已下降至25%。微博在年轻用户当中的渗透率不断上升,是另一个推动其用户增长的因素。

内容向其他垂直领域的渗透,同样有助于扩大微博潜在目标用户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微型博客在互联网用户当中的渗透率为37%,相比之下,电子商务的渗透率为64%,视频的渗透率为75%,新闻的渗透率为84%。微博向这些领域的渗透,为自身的用户增长提供了很大的上升空间。

文字、图片、视频的结合体

截止到2016年12月,微博月阅读量超百亿的领域达到20个;泛娱乐领域是微博活跃的主力场所;此外,在财经、教育、动漫等领域,微博同样发展迅速,颇受用户关注。

2016年以来,微博在原有的图文、链接、视频及音乐等多形式博文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力:引入直播进一步强化微博在短视频领域的覆盖传播优势;借助各垂直领域的运营力度,强化短链的导流功用。从而使微博在内容与功能方便更加丰富,用户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微博中直接嵌入直播功能,操作便捷,传播更为迅速,覆盖广。直播精彩片段做成短视频可以二次传播,作为一种精选内容的输出再传播带来的可持续性发酵。

直播、问答等内容的增加,短视频内容的强化,让微博成为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集合体;微博内容更加垂直、丰富,由单纯的实时信息网络向实时信息网络+社交兴趣网络升级。

商业生态更加成熟全面

如今的微博,已经建立起一套连接用户与内容的商业生态,通过品牌广告、内生性广告等多种模式为企业、机构、自媒体提供推广渠道,同时也通过电商、打赏、问答、付费阅读等产品的推出,为自媒体和KOL提供变现工具。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爆发,微博活跃用户继续保持增长。为更好的完善微博商业生态服务体系,微博在2016年中旬推出"企业新媒体学院",希望更好的服务仍在不断扩大的微博企业用户群体,更加有效的传播微博价值及营销玩法,建立完善的企业营销培训体系。

到了2017年初,微博网红电商平台上线,这项重磅服务的上线,积极的整合了在2016年爆发的网红电商,网络红人庞大的粉丝群体和超强的变现能力,展现出了这一群体背后强大的商业价值,该平台将汇集垂直领域电商红人、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商的资源,进一步推动网红经济在生活消费领域的普及。

微博与阿里的合作,也从单纯的导流,到成为网红经济和社交电商的引领者,并成功搭建起网红电商平台。

微博方面曾表示,2017年微博将继续推动用户规模的增长,并进一步优化广告算法、提升广告效果,同时,微博将优化营销产品,打造品效合一的营销模式,建立完善的广告效果评估体系,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户在微博上进行投放。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