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12-11
中商情报网讯: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东与济宁市相邻,东南与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与河南省商丘市相连,西与河南省开封市、新乡市毗邻,北接河南省濮阳市。
近几年,菏泽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2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2.0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458.34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76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51.7:37.4调整为10.0:51.7:3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粮食生产喜获“十四连增”。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0.29万亩,比上年减少6.37万亩,减少0.4%;粮食平均亩产889斤,比上年增加11斤,增长1.3%;粮食总产达到773.35万吨,比上年增加6.84万吨,增长0.9%,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203.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林业增加值8.19亿元,可比增长0.7%;牧业增加值59.67亿元,可比增长3.0%;渔业增加值10.94亿元,可比增长0.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市造林面积16.01万亩,年末实有农田林网面积980万亩,年末活立木蓄积量2028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结构性调整。生猪及家禽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肉、蛋、奶产量全面增长。
渔业生产规模壮大。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6.4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13.17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899.12万千瓦,增长5.6%,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80.07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97.62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8.35万台。机耕面积1177.02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205.64万亩。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281.26亿元,可比增长9.6%,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1.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9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5%;全年各月份累计增速均稳定在10.7%左右,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分行业看,我市纳入统计的34个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5.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24.8%、23.4%、17.5%和10.1%。全市工业用电量125.42亿千瓦时,增长3.4%。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利税967.52亿元,增长12.1%;实现利润627.25亿元,增长14.2%。总资产贡献率为28.50%,同比增长0.8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5.83%,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6次,同比增长0.45次;产品销售率98.5%,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74%,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2018年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菏泽如何发展布局?未来产业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高端化工、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改造机电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淘汰水泥、纺织、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医养健康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牡丹城。据《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显示,菏泽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和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如下:
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轻工
1.家具
2.木质复合材料
二、医药
1.中成药
三、食品
1.屠宰及肉类加工
2.果蔬、食用菌、坚果加工
3.肉禽类罐头食品
四、化工
1.油品升级改造、油头化尾深加工
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
一、钢铁
1.煤气发生炉
2.独立焦化
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
一、钢铁
1.炼铁
2.炼钢
3.铁合金
4.焦化
二、化工
1.化肥生产
三、建材
1.水泥熟料生产
2.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