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工信部:防护服生产已能满足需求 鼓励国内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外需求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03-05

中商情报网讯:3月4日下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防控重要医疗救治设备促产保供工作情况。

目前,防护服等防控物资全国日均产量有多少?这些产能是否会用于出口?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由十分紧缺转为能够满足需求,我们协调保障湖北地区防护服的数量达到25万件,已经连续十几天超出需求。

“虽然现在全国现有确诊病例数量在下降,但疫情防控仍处于吃紧的阶段,防护服的生产供应仍不能放松。”曹学军表示,在充分保障湖北地区需求的同时,要兼顾全国其他地区的防控需要。我们也引导企业注重疫情形势的变化,增强生产柔性,确保产品质量按需组织生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曹学军提到,目前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部分地区疫情在加剧,防护物资也出现了紧缺的情况,“我们鼓励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外需求,按相应标准规范生产出口,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用防护服用量激增,成为一线抗疫迫切需求的重要医用防护物资。医用防护服一般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医用防护服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特殊材质制造(如聚乙烯),使防护服轻质柔软,透气防水,同时具备防毒、防病菌的作用,部分防护服缝线处增加胶条密封,使防护效果更佳。

医用防护服类型

医用防护服包括医疗环境下专门穿戴的各类服装,因此分类方法很多。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按照使用寿命医用防护服则可以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此外,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艺不同,医用防护服又分为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医用防护服生产工艺

用于医用防护服制造的非织造布的方法主要有纺粘法、水刺法、闪蒸法、SMS复合材料等。纺粘法无纺布主要利用化纤纺丝的方法形成聚丙烯长丝,再借助气流或机械的方法分丝成网,其在手感和性能方面很接近于传统的纺织品;水刺法无纺布,是通过高压水柱高速水流对涤纶、锦纶、丙纶等纤维纤网喷射,使纤网中纤维运动而重新排列和相互结,以达到固结成布的目的;闪蒸法无纺布,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分丝,使丝条在拉伸过程中相互摩擦形成静电分丝,彼此相互排斥保持单纤维状态,然后靠静电装置使纤维凝聚成网,纤网再经热轧而成;SMS复合无纺布,就是将两种以上性能各异的非织造纤网通过化学、热或机械等方式复合在一起,或者是结合不同的成网工艺制造的无纺布。

工艺流程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疫情冲击下,医护人员对防护服需求大幅增加。2018年全国共有952.92万个卫生技术人员(含医师、护士、药师)。假设全国10%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疫情相关工作,每日消耗防护服2个(脱下不可再使用)。假设从1月20日开始,直到1季度末,这部分医护人员一直需要使用防护服,则防护服需求总计162.39亿元。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华创证券、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医用防护企业主要集中布局在华中地区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2020年2月6日,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批文总数为48个,涉及43个生产企业。我国医用防护服产品企业主要集中在以河南、湖北为主的华中地区,区域获批企业总数为21家,占全国资质企业总数的48.8%;华东地区获批企业总数为12家,占总数的27.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河南省是我国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区,区域企业数量为15个,湖北省获批企业数为5个,安徽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4个,山东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为3个,江西、河北、天津、广东四省医用防护服获批企业数仅为2个。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医用防护服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