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07-07
中商情报网讯: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十四五”期间如何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着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1、新型生产模式快速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我国的设施农业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品产业上取得明显突破,各类大棚、中小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增长较快。2018年末全国农业设施数量3000多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近4000万亩。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资源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同时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发展,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2019年全年粮食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增产0.9%。全年棉花产量589万吨,比上年减产3.5%。油料产量3495万吨,增产1.8%。糖料产量12204万吨,增产2.2%。茶叶产量280万吨,增产7.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2019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年末生猪存栏31041万头,下降27.5%;生猪出栏54419万头,下降21.6%。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50万吨,增长1.0%;捕捞水产品产量1400万吨,下降5.0%。
3、农业科技进步加快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超级稻推广项目等持续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据科技部资料,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比2005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受过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467万人。
4、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加,农作物机械化率大幅提高。2018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左右。大中型拖拉机422万台。中国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统计内的拖拉机数据中,大型拖拉机产量为40020台,同比减少1.12%;中型拖拉机产量237535台,同比增长11.13%;小型拖拉机产量340100台,同比增长3.13%;自走式轮式谷物收获机产量18532台,同比增长19.71%;玉米联合收获机产量22367台,同比减少4.62%;履带式水稻收获机产量53969台,同比下降19.15%。此外,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产量3258台,同比增长63.23%;压捆机产量同比增长10.68%;插秧机产量同比下降5.07%。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电子商务、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现代农业提案
郭素萍代表:京冀应在雄安新区协同建设“农业硅谷”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表示:“农业硅谷”是以农业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依托,通过科技与教育融合、产学研结合,产生高科技带动的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缩短农业科研与生产需要之间的距离,加速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体。郭素萍认为,在雄安新区建设“现代农业创新硅谷”,将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提升我国农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
刘雅鸣代表: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在提案中呼吁,加快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防范研究、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刘雅鸣建议,在“三区”和高标准农田中科学设置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物联网监测设备,提升遥感监测应用水平,推动多部门数据共享,联合强化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
杨国强代表: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交了3份提案,涉及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海外农业、打造无人农场以及职教扶贫等领域。杨国强在《关于大力发展海外农业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的提案》中指出,随着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快布局“无人农场”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民建中央:拓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近日,围绕我国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的现存问题,两会期间,民建中央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生物质能作用、拓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民建中央还表示,加大对技术路径选择、技术联合攻关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尤其在生物质发电项目与现有火电项目的耦合上,积极发挥有形之手的协调作用。畅通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找准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平衡点,通过多元化有效利用,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同时,培育一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向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深度发展。
阳海玲代表:建议壮大农村电商
全国人大代表、电商协会会长阳海玲代表建议,应该鼓励基层政府创新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推进机制,统筹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推进机构,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优势品牌。同时,鼓励和引导品牌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等,扶持培养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阳海玲还表示:把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纳入本地职业教育,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电商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有效的培训。
现代农业“十四五”规划展望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机遇:首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升,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为高端农产品消费带来机遇。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政府主导的高端农产品公共品牌,总量逐年递增,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其需求机遇凸显。预计“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在产业增效、产品提质、生态改善、制度创新等方面切实发力。
1、发展高质量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乡村产业兴旺,高质量发展是路径。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改革助推和科技驱动,重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2、打造高质量生态,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要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切实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模式生态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3、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深化改革。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