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以种为先!全国各省市种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图)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1-03-02 17:54

中商情报网讯: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国家十分重视种子产业的发展,中国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提出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各地亦重视现代农业,十四五规划意见稿均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种业。

一、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分析

1、产业政策支持行业持续发展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其对于农业增产增收、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种业发展。

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高效制繁种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完善良种繁育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园艺作物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推进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种业科技强国。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种业市场需求大

据国家统计数据,2019年种业市场规模1192亿元,预计2020年增至1213亿元。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种子行业具有巨大、稳定的市场需求。预计2021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将达1242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行业创新加速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育种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企业整体育种热情不高,参与度较少,也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科研人才与农业科研院所展开深入合作,因而中国种业研发成果及新品种的推广一直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种业及种子公司,逐步走上了自主研发育种,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道路。

种子企业科研总投入持续增加,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申请、授权数量以及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不断上升。据《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902个,同比增长496个。其中水稻268个,玉米516个,小麦77个,棉花6个,大豆35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2,413个,同比增加439个。其中水稻709个,玉米1,188个,小麦238个,棉花92个,大豆186个。我国种子行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4、种业企业大量涌现

近几年,我国种业国家大力支持种业发展,吸引了不少资本投资种业。据企查查数据,2016年以来,全国种业相关企业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种业相关企业注册量2660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种业企业集中农业大省

目前,全国在业/存续种业相关企业35476家,15各省市在业/存续种业相关企业超1000家,多所属农业大省。其中,吉林在业/存续种业相关企业最多达3527家。山东省、黑龙江省、河南省在业/存续种业相关企业超2000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十四五时期各省市种业发展思路分析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种植和加工的前提,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和基础,是推动现代农业生产进步的最主要动力。种子对农业和整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此,中国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提出,瞄准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各地十四五规划意见稿均提及种业,要求强化种源安全,着力在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种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