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助冬奥:2022年中国氢能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2-02-10 09:41

中商情报网讯: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全国各地加速布局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将达万亿元。氢能源作为新能源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能源形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氢的分类

氢是一种良好的能量储存介质和能源载体,其单位质量能量是汽油的三倍,但体积能量密度却很低。目前,绿氢、蓝氢及灰氢为主要的氢气类型,天然气中水蒸气重整生成灰氢或者蓝氢,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生成绿氢。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氢能的优势

从不同能源的功率密度和用于发电时的建设成本方面考虑,氢能源都具有优势。从物质能量密度角度看,氢能源高于汽油、柴油和天然气。据数据显示,氢气功率密度几乎是其他化石燃料的3倍多。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家政策利好支持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氢生产国,丰富的资源为发展氢能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高效能源,在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到将开展氢能产业试点示范,探索多种技术发展路线和应用路径。结合氢能、储能和数字化与能源融合发展等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领域,研究增设若干创新平台。深化中欧智慧能源、氢能、风电、储能等能源技术创新合作,推动一批合作示范项目落地实施。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氢气产量

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氢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氢气产量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9年我国氢气产量将近2000万吨,到2022年将超2800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氢气供给结构

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尚处于市场导入阶段,除部分气体公司外,市场化供氢渠道有限。结合不同技术路线制氢的产能、经济性以及碳排放情况,不同地区须依据其资源禀赋进行选择。

结合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通过年度氢储能调峰电量需求测算,2030年和2050年季节性储能调峰电量潜力约为0.99万亿千瓦时和2.14万亿千瓦时,由此产生的制氢规模将分别达到1800万吨和4000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氢能源重点企业汇总

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全国各地加速布局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将达万亿元。氢能源作为新能源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能源形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氢能行业发展趋势

1.“双碳”加快氢能应用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各项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氢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将使氢能的清洁利用得到最大发挥,主要表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发电、氢燃料电池叉车和应急电源产业化上。未来,在“十四五+双碳”的推动下,氢能源应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在倡导健康环保的时代背景之下,发展氢能源是目前的主流趋势之一,氢能源汽车是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氢能应用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规模化的持续提升,除了汽车领域,逐步传导至工业、建筑、电力等领域。未来,氢能源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加速氢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构建绿色环保社会。

3.关键技术加速突破

目前,我国已掌握氦制冷循环设备核心技术,液态储氢已实现国产化,但是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与碳纸等)受国外垄断;关键组件制备工艺亟需提升,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氢循环泵等与国际水平仍存差距。随着“双循环”及“十四五规划”的提出,未来我国将加速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氢能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