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新型储能产业现状及产业布局分析: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图)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3-06-06 10:32

中商情报网讯:新型储能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设备。山东省积极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和规模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山东新型储能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左右。

一、山东省新型储能总体情况

政策驱动山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2021-2023年,《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新型储能工程发展行动方案》《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相继发布。在政策的支持下,山东省新型储能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基本涵盖材料生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运行检测等全链条。山东新型储能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山东新型储能产业位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山东省坚持把新型储能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在运新型储能项目58个、规模155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到2023年底,山东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山东新型储能产业规划布局

围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山东省着力构建“一带、两城、三区、N基地”发展格局,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一带”:“储能+海上新能源”应用带;

“两城”:济南青岛储能示范城市;

“三区”:鲁西南多场景应用储能重点区、鲁中压缩空气储能重点区、鲁北基地型储能重点区;

N基地:聚焦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立足区域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高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山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布局图

资料来源:山东省能源局

二、山东省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

1.锂离子电池重点企业

山东锂电池产业具有雄厚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产业链条,叠加政策支持,培养了胜华新材、精工电子、丰元锂能等优秀企业,产品覆盖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组、储能系统等,推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发展。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分布

近年来,山东将锂电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和储能应用的重要支撑,锂电产业纳入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构建龙头骨干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致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锂电池制造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锂离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22个,其中,枣庄5个,泰安、济南、烟台各3个,东营、济宁、青岛、德州各2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枣庄:全链条覆盖是枣庄锂电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经过20多年的探索推进,枣庄现有锂电企业57家、产品种类200多个,已实现正极材料产能10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隔膜16亿平方米、电解液13万吨,建有国家锂电池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形成锂矿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PACK、终端应用、循环发展完整产业链条和完善产业生态。枣庄明确了各区(市)锂电产业定位,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2030年达到1500亿元,2035年达到3000亿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山东省钠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

1.钠离子电池重点企业

山东省电池产业较发达,推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是山东省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山东华纳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布局钠离子较早的企业,华纳新能源深度布局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产业,致力于以技术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多场景应用提供核心材料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3个,其中,淄博、泰安、济南各1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山东省氢能发展现状与布局

1.氢能产业区域布局

山东省立足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头引领作用,汇聚优势资源,打造鲁氢经济带,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创建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氢能重点企业

山东省氢能产业基本覆盖氢气制取、储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产业领域,重点企业(研究机构)达50余家。潍柴集团初步具备了“基础部件-电堆-发动机-整车”的全套研发和测评能力,形成了覆盖30-120kW的系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建成了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东岳集团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质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全省氢能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氢能生产基地分布

山东氢能产业链条健全,“氢进万家”资源优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氢能生产基地8个,其中,聊城1个,济南、临沂、青岛、潍坊、烟台、淄博各1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山东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

山东省大力推动先进储能技术多元化、多场景应用,实现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新型储能与源网荷等各要素深度融合。未来,山东将着力构建“一带、两城、三区、N基地”发展格局,具体发展规划:

1.打造“储能+海上新能源”应用带

开展多技术路线示范,重点推动绿电制氢、制甲醇及胶东半岛丘陵地带人造地下硐室、东营枯竭油气藏压缩空气储能建设。开展多元化应用试点,以“储能+海上光伏”为重点,探索储能统筹布局、合作建设新模式;以海岛源网荷储清洁供电为重点,探索多能互补、联合调度运行新机制。开展安全技术试点应用,重点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预警、数字储能系统、基于阻抗响应的电池安全监测等技术,提升储能本质安全。到2025年,建设新型储能项目100万千瓦。

2.建设济南、青岛储能示范城市

发挥储能应急备用技术优势,在济南、青岛城市电网输配电关键节点部署大型储能设施,支撑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推动移动式储能设施试点应用,提升配电网保障能力。以“冷热双蓄+火电”为重点,试点城市区域传统电源向综合能源供应站转变。挖掘电动汽车、换电站、通信基站等调峰潜力,推广V2G充电桩、智慧用电设施等双向互动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培育电动汽车公司、通信公司等向分布式能源聚合商转变。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万千瓦。

3.构建鲁北基地型储能重点区

加快推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经济性好的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打造吉瓦级新型储能大基地。以兆瓦级液流电池、重力储能技术为重点,开展高安全、长时间、大规模储能示范应用。推广熔盐储热、固体蓄热等热储能技术,探索提升传统火电调节性能。加强高精度长时间功率预测、智能调度控制等技术应用,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运行,探索多能互补发展新模式。到2025年,建设新型储能项目270万千瓦。

4.构建鲁中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重点区

利用泰安丰富的盐穴资源,以300兆瓦级大容量非补燃先进压缩空气技术为重点,建设一批大型储能电站。以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超临界液态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等技术为重点,探索开发一批中小型储能电站。到2025年,建成压缩空气储能项目30万千瓦以上。

5.构建鲁西南多场景应用储能重点区

推广济宁横河煤矿用户侧储能应用经验,实施煤矿应急电源清洁化替代工程。探索利用废弃煤矿(石膏矿)、退役火电机组等既有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开展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试验应用。开展飞轮、超级电容等快速储能技术应用。加强虚拟电厂、智慧化多能互补等技术应用,推动电力用户向零碳智慧电厂转变。到2025年,建设新型储能项目50万千瓦。

6.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聚焦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立足区域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高地。在材料生产环节,重点打造枣庄“北方锂电之都”、东营电化学储能产业园、泰安“泰山锂谷”新型储能基地、威海亘元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和滨州万润锂电新材料基地。在设备制造环节,重点打造青岛先进储能产业集聚区、济宁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潍坊液流储能产业园。在储能集成环节,重点打造山东电工电气储能产业基地和烟台数字储能产业园区。在相关服务环节,重点打造淄博齐鲁储能谷。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园区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等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