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4-05-24 08:51

中商情报网讯:特种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专业领域,一般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或使用的,辅助或代替人执行任务的机器人。近年来,随着特种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成功的商业化运用,电力、消防、轨道交通等行业已经逐步释放对特种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特种机器人行业概况

特种机器人是指一类被设计和制造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应用的机器人,它们通常具有高度专业化的能力,以满足特定领域任务的需求。特种机器人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如高温、高压、辐射等)替代人类完成任务,保障人员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按其使用用途可分为:检查维修机器人、专业检测机器人、搜救机器人、专业巡检机器人、侦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专业安装机器人、采掘机器人、专业运输机器人等。

由于智能特种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和所执行的任务,需要准确的感知周围环境以及高效的执行任务。因此对特种机器人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适应和执行这三个方面。高感知能力、高适应性、高执行能力成为了技术主要的布局方向。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政策

为了促进特种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将为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正快速发展,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机器人系列专题之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洞察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20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6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

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特种机器人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产品优势不断增强,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机器人系列专题之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洞察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03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3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46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特种机器人细分市场占比

根据功能的不同,特种机器人可以分为军事应用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等。从细分市场占比来看,目前军用机器人占特种机器人销售额比例较大。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军事应用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占比分别为71%、23%和6%。未来随着军工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军用机器人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特种机器人企业数量

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技术创新的持续推动以及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行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特种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从0.36万家增长至2.39万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52%。截至2024年4月底,中国特种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达到0.84万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重点企业业务布局

从行业龙头企业来看,亿嘉和、新松、景业智能、中信重工、晶品科技、国网智能、赛为智能等企业都是中国特种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这些企业在电力、农业、物流、建筑、护理等领域推出了多款特种机器人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事件应对、矿难救援、火灾救援等场景。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

1.亿嘉和

亿嘉和作为机器人智能应用服务商,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服务,充分融合移动、感知、操作、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机器人相关技术,面向电力、商业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提供多样化的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亿嘉和产品主要分为操作类机器人、巡检类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智能化系统及解决方案、消防类机器人等。

2023年,亿嘉和实现营业总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1.90%;归母净利润亏损1005.64万元,同比上升89.74%。2024年第一季度,亿嘉和营收约4031万元,同比减少7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446万元,同比减少403.0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亿嘉和机器人产品实现营收4.0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53.68%;智能电网及智能自动化设备实现营收1.4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19.94%;无人机巡检服务实现营收1632万元,占总营收比重的2.1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新松机器人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新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核心产品,以及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三大应用技术方向,同时围绕国家战略方向持续孵化新兴业务,形成半导体装备、协作机器人、智慧城市、智慧康养等N+个战略行业产业,构建了健康科学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2023年,新松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39.67亿元,同比增长10.93%;实现归母净利润4857万元,同比增长9.49%。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2.71%;归母净利润亏损4037.13万元,亏损同比缩小9.2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新松构建起了从自有技术到特种机器人产品再到特种数字化生产线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防、海洋及核工业等众多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信重工

中信重工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业装备、水泥装备制造商与服务商,我国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国内特种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中信重工以“核心制造+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坚守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定位,致力发展重大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技术三大领域业务,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2023年,中信重工实现营业总收入95.57亿元,同比增长8.26%;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163.5%。2024年第一季度,中信重工营收约21.77亿元,同比增加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978万元,同比增加12.1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中信重工的矿山及重型装备业务实现营收61.0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63.85%;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实现营收10.7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11.1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景业智能

景业智能专注并致力于智能制造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等。已与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中广核、全国各大高校等众多单位形成深度合作。同时,景业智能还为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特种装备。

2023年,景业智能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下降4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8.68万元,同比下降71.47%。2024年第一季度,景业智能实现营业收入2326万元,同比下降55.26%;归母净利润亏损1117.44万元,同比下降292.0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景业智能主营业务中,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收入1.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09%;特种机器人收入0.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03%;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收入0.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晶品特装

北京晶品特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晶品特装主营业务为光电侦察设备和军用机器人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多个型号系列的无人机光电吊舱、手持光电侦察设备、单兵夜视镜、手持穿墙雷达、排爆机器人、多用途机器人、便携式侦察机器人等。晶品特装自成立以来深耕军工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技术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具备了复杂系统总体研制能力,以总体单位身份研发的多款型号产品成功列装一线部队,逐步形成了“智能感知”+“机器人”两大业务板块。

2023年,晶品特装实现营业总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19.41%;归母净利润3060.64万元,同比下降32.48%。2024年第一季度,晶品特装营业总收入844.25万元,同比下降37.93%;归母净利润亏损928.37万元,同比上升10.7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晶品特装主营业务中,智能感知设备收入1.2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38%;军用机器人收入0.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1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政府对于特种机器人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行业发展。例如,《“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要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的目标。这些政策不仅为特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还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无线通信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特种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深度学习技术使得特种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环境,实现自主决策和高效执行;机器视觉技术使得特种机器人能够识别并处理图像和视频信息,为安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无线通信技术使得特种机器人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提高了其灵活性和可靠性。这些技术进步为特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3.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特种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在农业领域,特种机器人可以帮助农民实现自动化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在医疗领域,特种机器人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诊断、康复等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在安防领域,特种机器人可以执行巡逻、监控、排爆等任务,保障公共安全。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于护理、康复等特种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些市场需求为特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