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图谱】2024年南京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谱(附产业布局、发展现状、重点企业等)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4-06-07 11:19


中商情报网讯:南京市早在2018年就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将无人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积极发展低空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南京低空经济已经实现长江巡检、长江物流、森林防火、桥梁检测、城市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场景应用,逐步形成了上下游紧密成链的产业生态系统。

一、低空经济产业现状

1.政策支持

低空经济产业是指各类低空航空器在飞行活动中所关联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低空运载装备、空地基础设施、空域管理设备及系统等,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空中游览、低空物流、城市公共治理等,广泛融合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等新业态,辐射军用、警用、民用等领域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未来将向更便捷、绿色、智能、高效、安全的趋势发展。

南京先后发布《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有力有序推进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同时,南京各县级市(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助力全市建成开放、创新、融合、协同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业基础

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生态逐步成型。南京构建了"一中心两平台四空域多场地"运管体系,已建成全国首个5G网联无人机试飞基地,是江苏首个、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试验空域达60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约1/10;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雄厚的人才储备,低空经济产业链上已集聚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等领域企业上百家,其中规上企业占比达80%。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南京市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现场签约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06亿元。签约项目涵盖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发、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等全产业链。同时会上发布了低空经济产业四大技术成果、划设五大类40条航线,助力全市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南京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布局浦口区、秦淮区、江宁区、溧水区等区域,以浦口高新区、白下高新区、麒麟科创园、临空经济区等为低空领域重点载体平台,推动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

南京各县级市(区)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南京低空经济领域重点载体平台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低空经济产业链

南京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研发与材料领域;中游是以无人机和eVTOL为主的低空制造总装集成、核心部件及系统;下游为低空地面基础设施、运营及服务、空中飞行保障、应用场景,其中应用场景以“政府端应用场景、交通端应用场景、商业端应用场景为三大主要方向。

南京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低空经济产业链重点企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重点机构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低空经济产业规划

围绕“健全运行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增强科创能力”的思路,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在全市建成管理体制顺畅、运行机制高效、基础设施领先、示范效果显著、服务保障有力的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低空运行活动顺畅开展;建成开放、创新、融合、协同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低空领域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主要科创策源地。到2026年,力争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1.产业能力显著增强

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以上,建成1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科技特色鲜明、产业规模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2.优势资源创新整合

充分发挥在宁高校、院所、企业人才资源集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条齐全等优势,整合全市软件信息、航空指挥、北斗导航、纤维材料、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等方面资源,建设形成全市低空经济创新矩阵,实现一批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逐步完善全市低空飞行地面基础设施和低空数字智联网,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有效满足低空飞行各类需求。

4.场景应用不断丰富

拓展长江南京段低空智联网与无人机巡检、物联等融合应用场景,培育3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支持相关企业开发低空快递物流、旅游观光、航空运动等商业应用场景。

5.低空飞行安全高效

建立完善成熟的低空飞行制度规范,确保军地民空域协同管理机制有序高效运行,实现低空空域管理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低空飞行管理部门具备“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能力,低空飞行活动实现“便捷起飞、安全飞行、规模运营”。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