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柔性触觉传感器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4-08-22 09:44

中商情报网讯:柔性触觉传感器是一种基于柔性材料物理特征,能够将外部力信息转化为电信息,从而实现触觉感知的传感器。目前柔性触觉传感器产业链确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传感器生产制造、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一、产业链

柔性触觉传感器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纳米粒子或纳米线、碳纤维、导电橡胶、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中游为生产制造,柔性触觉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柔性压阻式触觉传感器、柔性压电式触觉传感器、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柔性光电式触觉传感器、柔性磁敏式触觉传感器、柔性超声式触觉传感器。下游为柔性触觉传感器应用领域,主要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工业设备等。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上游分析

(一)PVDF

1.PVDF产量

近年来,中国PVDF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PVDF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PVDF产量10.6万吨,同比增长22.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PVDF产量将达10.9万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PVDF产能

近年来,中国PVDF产能逐步释放,供给扩张迅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PVDF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PVDF产能约为11.5万吨/年,2023年增至12.4万吨/年。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产能将达12.8万吨/年。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PVDF竞争格局

中国PVDF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企业产能占比总和约为65%,其中东岳集团占比最高,达22%。其次分别为浙江孚诺林、阿科玛氟化工、内蒙三爱富、浙江巨化,占比分别为13%、13%、9%、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石墨烯

1.石墨烯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链已初步建立,涵盖从原材料研发、制备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产业化的初步应用,在全球石墨烯产业化的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石墨烯行业调研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约为335亿元,同比增长26.42%,2023年增至38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44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石墨烯市场结构

目前中国石墨烯材料市场主要以石墨烯粉体为主,石墨烯粉体占整体市场的90.7%,石墨烯薄膜占比达9.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石墨烯企业布局情况

国内石墨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重点企业主要为贝特瑞、方大炭素、银基烯碳、沃特股份等,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碳纤维

1.碳纤维产能

如今,中国碳纤维产能已突破十万吨,成为全球第一生产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产能11.21万吨,2023年约为14.6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随着政策支持碳纤维的进一步发展,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将增长至18.4万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碳纤维市场规模

碳纤维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轻量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为128.1亿元,同比增长20.69%,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153.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碳纤维市场规模将达171.4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碳纤维竞争格局

当前我国国内主要的碳纤维制造商包括中复神鹰、吉林碳谷、吉林宝旌、江苏恒神、光威复材等。其中,吉林碳谷以原丝生产为主;吉林宝旌和兰州蓝星以大丝束碳纤维生产为主,江苏恒神和兰州蓝星兼备原丝生产和碳纤维生产能力;其他公司产能主要集中在高性能碳和小丝束碳纤维。数据显示,中复神鹰和吉林碳谷+吉林宝笙产能占比均为24%;其次江苏恒神,占比15%;光威复材占比1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一)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全球与中国触觉传感器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15.34亿美元,2023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增长至53.22亿美元,2022-2029年CAGR为17.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空间

目前触觉传感器在机器人中主要应用于手/手指,未来各场景更精细的触觉感知能力需求将推动机器人触觉传感器需求进一步增加,如人形机器人的肢体、胸腔等部位有望成为潜在应用场景。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全球与中国触觉传感器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2年全球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空间超2亿美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9年全球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空间将达到4.3亿美元,2022-2029年CAGR达10.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柔性触觉传感器竞争格局

柔性触觉传感器技术仍由国外企业领先,市场以国外厂商为主。全球范围内柔性触觉传感器生产商主要包括Novasentis、Tekscan,Inc.、JapanDisplayInc.(JDI)、BaumerGroup、FrabaGroup、Syntouch、Canatu、Sensel、FORCIOT等。2022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57.1%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柔性触觉传感器企业布局

多功能柔性触觉传感技术仍是国内“卡脖子”技术,当前国内部分厂商积极布局柔性触觉传感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柔性触觉传感器上市企业热力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一)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累计完成产量42.95万套。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43.15万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机器人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85.17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增至665.88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726.42亿元。

数据来源:IFR、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是信息、制造、材料、能源、生命等技术的集大成者,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其创新发展蕴含巨大生产力潜能,有望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加持下,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空间。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数据,尽管人形机器人处于起步阶段,但参照其他电子产品渗透率超过20%后将爆发式增长。2023—2030年,按年均复合增长率30%测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国内外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并发布相关产品,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重要机遇期。国外企业中,特斯拉、波士顿动力、本田、EngineeredArts、1XTechnologies等企业发布了Optimus、Atlas、ASIMO等人形机器人产品或其迭代产品;国内企业中,优必选、达闼机器人、小米、傅里叶智能正逐步进行产品首发及更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可穿戴设备

1.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随着移动通信、图像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融合,中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简报》显示,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约为1.24亿台,相比2022年有所下降,但市场在经过短暂调整后开始复苏。2024年一季度出货量达到3367万台,同比增长36.2%,显示出市场在新的一年里开局强劲。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1.34亿台。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结构

2024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910万台,占比27.0%。手环市场出货量达到370万台,占比11.0%。耳戴设备出货量2075万台,占比61.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柔性触觉传感器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