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加坡投资环境深度分析及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合作策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4-09-05 12:04

中商情报网讯:中新之间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企业欲赴新加坡掘金。为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和熟悉美国营商环境,合规有序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本文从新加坡经济发展现状、新加坡主要产业发展现状、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合作策略五个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

一、新加坡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

2023年,新加坡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总量5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显著低于2022年3.8%的增长率。人均GDP达到84714美元,同比增长2.3%,位于世界前列。从增速来看,新加坡经济整体呈现放缓趋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B)、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B)、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三次产业结构

在新加坡的经济结构中,从GDP的产业构成来看,新加坡几乎没有第一产业,主要经济贡献来源于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的占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2018-2023年,第二产业占比在22%-26%之间,第三产业占比在68%-73%之间。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占GDP的比重

从支出构成来看,投资和消费的GDP占比近年来看总体都有所下降,净出口占提升明显。2023年投资占GDP比重为21%,消费占GDP比重为41.5%,净出口占GDP比重为37.4%。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通货膨胀率

2022年新加坡通货膨胀率为6.1%,明显高于2021年的2.3%,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贸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本地整体通货膨胀率为4.8%,核心通胀率则为4.2%,通货膨胀率有所降低。

(五)消费与零售

2022年零售总额为77.2亿新元。其中,消费品在线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重为12.8%。在新加坡,大约有330万电商购物者,并且每年消费总额大约61.6亿美元,人均消费品中电商总消费大约为1869美元。同时,63%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完成电商交易。

二、新加坡主要产业发展现状

(一)支柱产业

1.电子工业

电子工业是新加坡传统产业之一,2022年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5.6%,年增长率为2.6%。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电信及消费电子产品等。代表企业有伟创力(Flex)、格芯(Globalfoundries)、英飞凌(Infineon)和美光科技(Micron)等。

2.石化工业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也是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日原油加工能力超过150万桶,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60.5万桶,新加坡炼油公司(Singapore Refining)29万桶,壳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25万桶。2022年化工行业产值为529.6亿新元,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1.8%。石化企业主要聚集在裕廊岛石化工业园区。

3.精密工程

精密工程方面,2022年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8.9%。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和球焊机、自动卧式插件机、半导体与工业设备等。世界70%的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和30%的助听器产自新加坡,全球前十的晶圆制备公司的供应商主要来自新加坡。代表企业有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等。

4.金融保险业

新加坡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中心、亚洲美元市场中心,也是全球第三大离岸人民币中心。2023年,金融保险行业约占GDP总额的13.8%。根据新加坡金管局数据显示,新加坡有207家银行、1670家证券公司、597家财富管理公司、370家保险公司和429家支付公司,共计3273家金融机构在新加坡持证经营。代表企业有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花旗银行(Citi Bank)、摩根大通(J.P.Morgan)等。

5.商业服务业

2022年新加坡商业服务业产值为688.8亿新元,约占GDP总额的10.7%。

6.批发零售业

2022年新加坡批发零售业产值为1216.4亿新元,约占GDP总额的18.9%。代表企业有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等。

(二)重点支持/优先发展产业

2020年,新加坡宣布将在下个五年推出“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每年将GDP的1%用于投资科研创新,总计250亿新元,为30年来最大科研拨款。其中,65亿新元将用于扩大四个对新加坡有战略意义的重点研究领域,即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数码经济,其中制造业尤为关键。2021年,新加坡发布了制造业“2030愿景”,致力于在2030年将新加坡打造成先进制造业的全球业务、创新与人才中心,力争在未来10年取得50%的增长,同时确保制造业对新加坡GDP的贡献保持在20%。

1.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业是新加坡近年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7%。中外制药(Chugai)、默克(MSD)、葛兰素史克(GSK)、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赛诺菲(Sanofi)等国际著名医药企业都在新加坡有生产基地。

2.绿色经济

新加坡政府公布《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提出到2025年,太阳能装机量将增加四倍,到2030年,达到至少2吉瓦峰值,可为超过35万个家庭提供一年电力。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到2030年所有新注册的汽车都采用清洁能源车型。增加充电站的数目,最迟在2030年,将原本建设2.8万个充电站的目标增至6万个。

三、新加坡进出口贸易情况

(一)对外贸易

1.货物贸易

(1)进出口额

2022年,新加坡货物贸易额13654亿新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出口额7099.7亿新元,同比增加15.6%;进口额6554.3亿新元,同比增加20.1%;贸易顺差545.4亿新元。

(2)贸易伙伴

新加坡货物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邻近的东南亚地区以及中、日、韩和美国;2022年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泰国;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法国。中国是新加坡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服务贸易

(1)服务贸易额

2022年,新加坡服务贸易总额7580.8亿新元,同比增加10.8%。其中,出口额4015.4亿新元,同比增加12.1%;进口额3565.4亿新元,同比增长9.3%。

(2)贸易伙伴

2021年,新加坡服务贸易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澳大利亚、中国大陆;服务贸易主要进口来源地为美国、欧盟、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东盟、日本。

备注:数据会定期调整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服务进出口类别

2022年,新加坡服务贸易主要出口类别为:运输(占34.9%)、金融(占13.7%)、通信信息(占7.9%)、其他商业服务(占28.7%)。

(二)双向投资

1.吸收外资

截至2021年末,新加坡累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24789.9亿新元,较上年末增加3324.6亿新元。外资主要来源于美国(占24.1%)、日本(占6.2%)、英国(占4.6%)、中国香港(占3.7%)、加拿大(占3.7%)、瑞士(占3.4%)、卢森堡(占3.1%)、荷兰(占2.2%)、中国大陆(占2.2%)。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外资的行业流向主要为金融保险业(占56.8%)、批发零售业(占14.3%)、制造业(占11.5%)、专业科技服务和商业服务业(占9.1%)、运输仓储业(占3.5%)、房地产业(占1.7%)。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2年新加坡吸收外资流量1412.1亿美元;截至2022年末,新加坡吸收外资存量23684.0亿美元。

备注:数据会定期调整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历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对外投资

据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2022年新加坡对外投资流量507.9亿美元;截至2022年末,新加坡对外投资存量15953.8亿美元。

截至2021年末,新加坡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2513.5亿新元,较上年末增加1012.9亿新元。对外投资目的地主要为中国大陆(占15.6%)、荷兰(占9.8%)、英国(占6.2%)、中国香港(占6.2%)、印度(占5.9%)、印度尼西亚(占5.5%)、澳大利亚(占4.9%)、马来西亚(占4.6%)、美国(3.6%)。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为金融保险业(占52.2%)、制造业(占18.2%)、批发零售业(占7.4%)、房地产业(占6.8%)、信息通信业(占3.8%)和专业科技服务和商业服务业(占2.8%)、运输和仓储业(2.6%)。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新贸易

1.双边贸易

2023年中国仍然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23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08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6%。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双向投资

(1)中国对新投资

2023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流量为84.05亿美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896.3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对新加坡投资涉及所有主要行业,从累计投资金额来看,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和贸易业。其中,中国投资占新加坡吸收外资比重相对较大的行业包括建筑业、贸易业和房地产业。在新加坡中资企业数量约8500家。

中国对新加坡投资以并购为主,主要投资项目包括:中银集团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华能国际收购新加坡大士能源、开发登布苏多联产项目和海水淡化厂项目;中石油投资修建油库、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海航集团收购集装箱租赁公司、飞机租赁公司、迅通集团;中国建研院收购新加坡CPG集团;中国Nesta财团收购普洛斯等等。

(2)新加坡对中国投资

截至2022年末,中国累计吸收新加坡投资1314.4亿美元。据新方统计,截至2021年末,新加坡对中国大陆累计投资1954.6亿新元,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保持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第一大目的国。

3.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新加坡拥有最高资质的国际工程承包商。截至2022年底,共有19家中外企业拥有房建、土建双A1资质,其中包括中资公司中建南洋和中国京冶。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2年,中资企业在新承包工程市场新签合同92份,新签合同额5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逾42.9亿美元,同比增长逾50%。

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新承包工程规模大幅提高,已成为新加坡承包工程市场的主要力量。目前活跃在新加坡承包工程市场的主要中资企业有40多家。其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是该市场最主要的承包商,业务以房屋建筑为主。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市场不断巩固房屋建设业务的同时,自上世纪末开始涉足新加坡地铁项目建设,经过20多年的拼搏已取得骄人业绩,占据近四分之一市场份额。活跃在新加坡地铁市场上的中国承包商主要有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

备注:数据会定期调整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中新贸易主要商品

(1)进出口前十商品


资料来源:全球贸易观察(GlobalTrade Flow,GTF)、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全球贸易观察(GlobalTrade Flow,GTF)、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进出口潜力商品

中国对新加坡出口潜力商品为工业制成品;中国自新加坡进口潜力商品为集成电路。

资料来源:商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一)投资吸引力

新加坡投资环境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治社会稳定、商业网络广泛、融资渠道多样、法律体系健全、政府廉洁高效。

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2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排名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在美国康纳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报告中,新加坡综合指数排名第5位,比上年上升2位。单在创新投入方面,新加坡高居榜首。新加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注重利用跨国公司提高创新实力,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建立研发中心;二是注重建立开放型创新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减少人才流动壁垒,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到来;三是注重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鼓励小微企业“走出去”;四是注重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融合发展,强调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应用;五是注重采用补贴、税收减免、设立基金等渠道促进创新投入;六是注重创新基础环境建设。

(二)金融环境

1.当地货币

新元是可自由兑换货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将新元的贸易加权汇率维持在一定目标区域内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数据来源: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外汇管理

新加坡本国的外汇管理分属三大机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负责固定收入投资和外汇流动性管理,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外汇督察机构发行货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负责外汇储备的长期管理;淡马锡控股利用外汇储备投资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以获取高回报。

新加坡无外汇管制,资金可自由流入流出。外资企业在新加坡各大银行,如星展银行(DBS)、大华银行(UOB)、华侨银行(OCBC)等均可申请开立多币种外汇账户。企业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特殊税费。但为保护新元,1983年以后实行新元非国际化政策,主要限制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规模。包括:银行向非居民提供500万新元以上融资,用于新加坡境内的股票、债券、存款、商业投资等,银行需向金管局申请;非居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新元资金,如用于金管局许可范围外的境内经济活动,必须兑换为外汇并事前通知金管局;如金融机构有理由相信非居民获得新元后可能用于投机新元,银行不应向其提供贷款;对非居民超过500万新元的贷款或发行的新元股票及债券,如所融资金不在新加坡境内使用,汇出时必须转换成所需外币或外币掉期等。

3.银行和保险公司

(1)银行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数据,2023年,新加坡共有商业银行132家,其中本地银行6家(均为全面银行),外资银行126家(其中全面银行30家,批发银行96家)。新加坡本地主要银行有: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华侨银行、新加坡银行(华侨银行旗下)、新加坡邮政储蓄银行(星展银行旗下)等。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在新加坡设有分行,提供针对中新企业的投资、贸易融资和清算服务。具体信息见下表:

数据来源: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商处、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保险公司

新加坡保险市场高度发达,市场主体众多,外资保险公司将新加坡作为区域中心辐射东南亚。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数据,2023年,新加坡共有保险公司217家,包括76家直接保险公司、51家专业再保险公司、83家自保保险公司和7家授权再保险公司。新加坡保险业拥有比较健全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包括财产险行业协会、寿险行业协会、再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经纪行业协会和代理人协会。

4.融资渠道

外资企业可向新加坡本地银行、外资银行或中资银行、各类金融机构申请融资业务,并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审核批准。可申请的贷款和融资类型包括短期贷款、汇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出口融资、分期付款等。申请银行贷款,需提交申请者自身情况、申请者企业概况、营业计划、盈利情况等必要材料。

5.信用卡使用

信用卡在新加坡使用十分普遍,是本地消费者主要的付款模式。中国银联近年来与新加坡银行的合作发展迅速。通过星展银行及其他银行的商户网络,中国银联卡刷卡消费业务基本覆盖新加坡的中高端百货商场,并可在绝大多数自动取款机上直接提取新元。随着电子支付的飞速发展,电子钱包付款方式使用率快速攀升。有统计显示,2022年新加坡电子商务付款方式中信用卡使用交易额占比42%,电子钱包使用交易额占比32%;线下销售点付款方式中信用卡使用交易额占比36%,电子钱包使用交易额占比18%。

(三)要素成本

1.土地及房屋价格

新加坡土地及房屋价格因地段和类型而异。

备注:数据会定期调整

数据来源:新加坡建屋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数据会定期调整

数据来源:新加坡建屋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建材成本

2022年4月,新加坡16-32mm高强度钢筋962新元/吨,散装水泥86新元/吨,沙子23.7新元/吨,石料18新元/吨,预拌混凝土95新元/立方米。

五、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合作策略

(一)中资企业在新加坡开展投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1.境外投资

(1)注意事项

新加坡法治严明,对各种违法行为均有明确、严厉的处罚。来新开展业务切忌弄虚作假、谎报材料,更要杜绝贿赂等犯罪行为。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新加坡政府对吸引外资有多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代表处、地区总部、国际总部具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情况和设定的远景目标,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以争取最大的优惠政策。

符合国内审批政策。到新加坡主板上市,需符合中国国内有关部门制订的标准条件并经国内主管部门批准。

(2)企业案例

实践中,一些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国内企业在新加坡设立窗口公司,利用新加坡丰富的贸易融资产品和较低的融资成本使业务量迅速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

2.对外承包工程

(1)做好用工管理

新加坡政府规定建筑企业雇佣外籍劳务的额度限制为1:5(自2024年1月1日起),即每雇用1名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公司可最多申请雇用5名外籍工人。此外,承包商也必须为每一项工程向新加坡人力资源部申请人力年配额(Man-YearEntitlement,MYE)。公司每个月要为所聘用的外籍工人支付外劳税。中国籍建筑工人外劳税按工人技术水平和上述MYE制度而定。同时,公司也必须为每名外籍工人缴付担保费,直到工人回国为止。中国籍建筑工人年龄必须在18至50岁之间。此外,建筑工人赴新加坡务工,必须先通过建设局组织的技术资格专门考试(SEC),考试内容包括木工、抹灰工、钢筋工和电焊工等工程的相关科目。工作准证的条件也包括固定每月收入、居住安排、医药保险、身体检查等。

(2)遵守《支付保障法案》(Security of Payment Act)

建筑工程内施工或材料供应各方之间的付款时限;一方不遵守时限时较为迅速的仲裁机制。

(3)遵守《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法案》(Workplace Safety andHealth Act)

在该法令下,雇主、承包商和分包商都有责任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建筑工地的安全卫生。各方的这一义务并不能被转让给第三方。此外,该法令也包含与建筑工程有关的附属法令。

3.对外劳务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加坡为保障本国公民优先就业,持续收紧外籍人员工作准证发放,但建筑业、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仍大量依赖外籍劳务人员。为避免对在建工程产生较大影响,部分领域工作准证仍保持有序发放。中国外派劳务企业应严格遵守中国外派劳务与对新加坡劳务合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办理劳务项目确认、审查以及出境证明等手续,通过制度约束,将劳务合作项目风险降至最低。经营公司应加强对派出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遵约守诺教育,如实、详细讲解合同条款,不做夸大宣传,并要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后期管理,及时解决劳务纠纷,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务工人员赴新工作前应熟悉自身合法权益,保留中介费缴纳凭据,敦促雇主为自身购买工伤保险和必要的意外险、医疗保险等。在加班费、工资等涉及劳务费用的问题上,注意留好有效证据,以备发生劳务纠纷时有据可依。

4.其他注意事项

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新加坡社会以华人为主,在语言、传统文化等方面与中国有许多相近之处,双方更容易沟通,这是两国企业开展交流合作的优势条件。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加坡具有自身的国情,在社会和法律制度、教育体系、人们的思维方式、通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与中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新加坡开展合作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避免盲目投资。如可以通过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等官方投资促进机构或专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或聘请专业法律和财务顾问,全面了解新加坡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规定,掌握新方合作伙伴的资信和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把握主动。

(二)在新加坡开展投资合作方式

(1)投资方式

在新加坡投资设立企业的形式主要有:公司代表处或办事处、分公司、私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

(2)外资并购

根据当前新加坡法律,收购新加坡境内的非上市公司一般有两种方式:收购新加坡公司股权(“股份收购”)和收购新加坡公司业务。其中,业务收购模式下,法律要求收购方必须是新加坡境内注册的公司,即外国投资者不能以境外公司的身份直接对新加坡境内某公司进行业务收购,必须先在新加坡设立新的公司,然后再以新公司发起对目标企业的业务收购。关于收购兼并的主要手续及操作流程,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与要求。建议企业在进行收购兼并之前,委托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公信度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相关的行业机构,就收购兼并目标的财务、法律、行业合规性等进行尽职调查,然后通过谈判双方初步确定该项目交易价格、支付方式及交割条件等关键内容,最后签署收购协议。完成收购后,14天内通知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相关企业信息变化。收购行为需遵守新加坡《公司法》《竞争法》《证券法》和《收购守则》等法律法规。

(3)科技研发合作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负责科研机构和其他部门、企业间开展合作。目前,超过2000家企业从科技研究局的各种计划中受惠。

(三)新加坡中资企业商会、华人社团和主要中资企业一览表

1.新加坡主要华人商会、社团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主要中资企业一览表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能够给中国企业提供投资合作咨询的机构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境外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