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4-18 10:57
时间:04-18 10:45
时间:04-17 14:14
时间:04-17 14:09
中商情报网讯:2024年,甘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聚力打好“六场战役”,全省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002.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1.7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436.4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6944.8亿元,增长4.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825元,比上年增长6.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458.3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7.0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83%,比上年末提高1.3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9.69万人,出生率为8.00‰;死亡人口21.92万人,死亡率为8.9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0‰。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1.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2.3万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9.2万人,其中,省外输转227万人,省内输转292.2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3.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0%。
二、农业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271.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3.6万公顷,减少0.4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10.8万公顷,增加0.9万公顷;马铃薯种植面积57.8万公顷,增加0.9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17.1千公顷,增加31.4千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338.7千公顷,增加21.8千公顷。果园面积334.6千公顷,增加3.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6.8千公顷,增加9.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296.1万吨,比上年增产1.8%。其中,夏粮产量347.1万吨,增产1.0%;秋粮产量949.0万吨,增产2.1%。
全年蔬菜产量1961.9万吨,比上年增产7.6%。中药材产量160.6万吨,增产7.8%。园林水果产量664.7万吨,增产7.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69.6万吨,比上年增长8.6%。牛奶产量116.3万吨,增长14.3%。年末牛存栏540.5万头,下降3.3%;牛出栏287.0万头,增长9.8%。羊存栏2760.9万只,下降1.6%;羊出栏2872.9万只,增长12.3%。生猪存栏704.1万头,增长1.2%;生猪出栏965.3万头,增长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503.7亿元,比上年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0.9%;集体企业下降27.4%,股份制企业增长1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6%;私营企业增长6.4%。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4.6%,省属企业增长20.2%,省以下地方企业增长26.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1%,重工业增长11.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8%,制造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6%。
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9993.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5.5%。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616.1万千瓦,增长3.6%;水电装机容量971.4万千瓦,与上年末持平;风电装机容量3214.8万千瓦,增长23.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190.8万千瓦,增长25.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5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451.8亿元,增长3.8%。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2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制造业224.4亿元,下降1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92.6亿元,增长9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7元,比上年增加1.0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下降0.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8%,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60个,比上年末增加397个。
四、服务业
全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21.7亿元,比上年增长6.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95.5亿元,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4.5亿元,增长8.6%;金融业增加值964.9亿元,增长1.3%;房地产业增加值762.5亿元,增长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08.5亿元,增长1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80.7亿元,增长8.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4%,利润总额下降9.0%。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4亿吨,比上年增长5.3%;货物运输周转量4653.0亿吨公里,增长9.6%。旅客运输总量1.7亿人次,增长9.4%;旅客运输周转量530.6亿人公里,增长6.4%。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完成旅客吞吐量207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货邮吞吐量9.1万吨,增长15.3%。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5106.6公里,增长5.1%;公路里程15.9万公里,增长0.7%,其中等级公路15.7万公里,增长1.1%。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49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26.1万辆,增长4.9%。民用轿车保有量215.6万辆,增长2.8%,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94.8万辆,增长3.3%。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25.6万件;包裹业务50.5万件;快递业务量4.4亿件,增长41.7%;快递业务收入67.0亿元,增长24.8%。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98.1亿元,增长10.1%。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24.5万个,其中4G基站12.6万个,5G基站7.7万个。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242.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94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4G移动电话用户1115.3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642.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52.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6.0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230.4万户,增加67.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404.7万个,增长22.5%。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56.1亿GB,比上年增长7.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48.9亿元,增长4.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4.3亿元,增长3.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573.8亿元,增长3.4%;餐饮收入559.4亿元,增长8.7%。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5%,烟酒类下降9.2%,化妆品类增长7.5%,金银珠宝类下降11.3%,日用品类增长19.9%,中西药品类增长5.7%,汽车类下降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7.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38.9%。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出口127.2亿元,增长2.8%;进口488.2亿元,增长32.7%。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7.0%。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8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61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100万美元,下降10.8%。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45200万美元,增长31%。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8%。民间投资增长2.8%,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1.9%。社会领域投资下降16.2%。
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6.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15.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5.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7.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3%。房屋施工面积11196.1万平方米,下降7.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261.8万平方米,下降7.0%。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1449.5万平方米,下降8.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21.1万平方米,下降7.4%。房屋竣工面积791.2万平方米,下降36.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86.0万平方米,下降40.0%。商品房销售面积1410.2万平方米,下降5.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44.8万平方米,下降5.8%。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682.6亿元,下降2.3%;非税收入368.8亿元,增长20.9%。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306.1亿元,下降5.1%;企业所得税84.4亿元,增长2.5%;个人所得税24.9亿元,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81.7亿元,增长5.7%。其中,民生支出3832.6亿元,增长7.2%。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72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665.0亿元,增长8.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995.7亿元,增长5.5%,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917.6亿元,增长5.5%。
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5家,比上年末减少1家。其中,仅发A股上市公司34家,仅发H股上市公司1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2926.9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全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融资39.8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1.3亿元,增长12.4%。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2元,比上年增长6.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42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5元,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97,比上年缩小0.07。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29元,比上年增长4.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13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07元,增长4.2%。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7%,其中城镇为28.7%,农村为31.5%。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4.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70.66万人,减少8.3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64.6万人,减少46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5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4.88万人,增加4.83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2.36万人,增加4.92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0.19万人,增加0.6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71.3万人,增加5.9万人。年末全省共有27.6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5.9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3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9503个。其中,未登记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115个,全托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81个,日间照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048个,互助型社区养老设施5830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29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省共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1家。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3215项,其中,基础理论1197项,应用技术类成果1933项,软科学85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专利授权量21596件,比上年增长3.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936件,增长10.3%。有效发明专利1786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25件。共签订技术合同24522项,增长73.3%;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4.7亿元,增长20.6%。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29万人,在学研究生6.85万人,毕业生1.86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0.21万人,在校生36.35万人,毕业生9.4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57万人,在校生14.23万人,毕业生5.4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2.63万人,在校生58.30万人,毕业生16.96万人。初中招生33.64万人,在校生98.56万人,毕业生30.4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1.98万人,在校生201.51万人,毕业生33.9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6万人,在校生0.4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6.14万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省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1%,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8%,提高0.04个百分点。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5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3452亿元,增长25.8%。接待入境游客24.8万人次,增长90.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13.0万人次,增长316%;接待港澳台同胞11.8万人次,增长3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808万美元,增长48.5%。旅游人均花费765元,比上年增加58元。
年末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761个。其中医院763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64个,中医医院181个,专科医院2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663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21个,卫生院1345个,村卫生室162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7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5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0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4.0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83万人,注册护士10.8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77万张。其中,医院15.77万张,卫生院3.32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3176.97万人次,出院人数630.51万人。
全省共有体育场地100175个,体育场地面积599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3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179枚,其中金牌46枚。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省总用水量117.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其中,生活用水量10.6亿立方米,下降1.1%;工业用水量6.4亿立方米,增长0.3%;农业用水量90.0亿立方米,下降1.6%;生态用水量10.3亿立方米,增长41.6%。人均用水量477立方米,增长1.5%。
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5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省级地质公园24个。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926.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9%。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5487.4万吨标准煤,增长5.3%。
省内74个国控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8.6%。全年全省14个市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7%(剔除沙尘影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14个市州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昼间)总体较好,嘉峪关市、武威市、临夏州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级,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甘南州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陇南市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三级。
全年全省平均气温为9.7℃,比上年上升0.4℃。年日照小时数2297.2小时,减少125小时。年降水量434.7毫米,增加47.5毫米。全省气象雷达观测站点2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1个。
全省共有地震台站(点)2012个,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20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1992个。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14.4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73.74%;农作物成灾面积47.46万公顷,下降79.13%。全年实际发生地质灾害16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27.65万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76起,比上年下降13.25%;死亡474人,下降12.06%;受伤344人,下降25.54%;直接经济损失10605.46万元,下降23.9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6人,下降28%;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32人,下降2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45人,下降65.23%;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2.09人,增长18.88%。
时间:04-18 10:57
时间:04-18 10:45
时间:04-17 14:14
时间:04-17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