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09-27
中商情报网讯:9月24日,据深圳证监会信息,截至2020年8月31日,深圳317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按期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
深圳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辖区317家上市公司总资产29.9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28%;净资产 4.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92%,总资产和净资产指标居全国第三位; 总市值9.55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下,受益于各项政策的持续发力,深圳上市公司整体快速恢复,经营业绩迅速回暖,实体经济保持增长,但仍有两方面问题需要保持关注。
一、整体经营业绩开始回温,亏损面收窄
2020年1月至6月,深圳31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万亿,同比增速为2.66%,显著高于深圳市上半年GDP0.1%的增速,营业收入中位数8.34亿元;实现净利润2264.2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3.07%,净利润中位数为0.52亿元。营业收入增速为2008年以来上半年增速同比的最低水平,但较2020年一季度-5.98%的同比增速显著提升了8.59个百分点。净利润降幅仅次于2009年上半年的-19.07%,但与2020年一季度-24.03%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相比,降幅收窄了10.9个百分点,经营业绩有所回温。
317家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07%,较去年同期下滑1.93个百分点,且显著高于全国4.35%的净资产收益率。293家非金融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98%,较去年同期下滑0.4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7.60%的平均资产负债率。317家上市公司中166家公司出现业绩下滑,且半数以上下滑幅度超过50%。与一季度198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相比,32家公司扭转业绩下滑趋势。亏损公司共52家,占比16.40%,较一季度末收窄12.22个百分点。亏损金额合计52.07亿元,中位数为-0.43亿元。
资料来源:深圳证监会
从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3.91%、15.44%。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稳中向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3%、5.97%;净利润同比增长19.41%、15.44%。沪主板和深主板上市公司业绩受到冲击,营业收入小幅上涨,净利润下滑17%以上。
资料来源:深圳证监会
二、实体经济展韧性,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速双增长
深圳293家非金融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实体经济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万亿,同比增长2.67%,实现净利润569.13亿元,同比增长0.26%。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中位数分别为7.56亿元和0.47亿元。
一是战略性新兴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恢复迅速。2020年上半年,深圳17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和204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迅速回升。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0.50万亿元和353.12亿元,同比增长5.21%、11.28%,较一季度-8.04%和-35.32%的同比增长率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0.40万亿元和299.68亿元,同比增长5.67%、14.12%,较一季度-4.07%和-22.86%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上涨。
二是收益质量保持良好。293家实体经济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2.81亿元,同比增长17.63%,显著高于同期全国实体经济公司-20.27%的同比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连续两年保持同向增长,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速持续高于净利润同比增速。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72.83%,较去年同期68.07%的比重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增速逆势增长。293家实体经济公司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6.18亿元,同比增长35.26%,对外投资较去年同期更为活跃。从行业看,辖区投资规模净额最大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0.29亿元,同比增长49.47%。同时,293家实体经济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额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0.0%,较去年同期上涨2.4个百分点。辖区上市公司发展潜力依旧充足。
四是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0年上半年,293家实体经济公司研发费用为380.40亿元,同比增长9.46%。其中,225.65亿元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辖区总研发费用的59.32%。辖区中兴通讯、工业富联、立讯精密、比亚迪等4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规模超25亿元,深天马A、迈瑞医疗、汇顶科技、顺丰控股等9家公司研发支出规模在5亿元以上。从研发强度来看,293家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为3.53%,较去年同期上升0.17个百分点,且明显高于全国实体经济公司研发强度1.91%。
三、金融、房地产行业业绩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2020年1月至6月,深圳24家金融、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万亿,占全部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51.55%;实现净利润1,659.13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74.86%。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2%、-16.86%,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8家金融业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494.43亿元,同比下降15.54%,降幅仅次于2009年的24.06%。16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200.70亿元,同比下降25.50%,增幅为自2008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同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24亿元,较上年减少154.34亿元,同比下滑超六成,为近十年最大降幅。
资料来源:深圳证监会
四、政策发力纾解资金困境,助力上市公司发展
一是企业实际税负减轻,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初显。疫情期间,中央、各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护和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减轻税收压力。2020年1月至6月,深圳293家非金融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累计支付的各项税费为417.8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3.84亿元,降幅达15.02%。公司实际税费负担由去年上半年的2.66%降至2.27%。
二是上市公司融资规模增长,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增强。2020年1月至7月,深圳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融资4483.50亿元,同比增长26.43%,融资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其中,16家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融资122.70亿元;33家完成再融资,融资规模587.87亿元;辖区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3772.93亿元。从并购重组情况来看,2020年1月至8月,辖区4家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1580.13亿元,交易规模居全国主要城市之首。从取得借款的情况来看,深圳293家实体经济公司上半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4915.68亿元,同比增长27.51%,是去年同期增速的3.2倍。
五、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部分企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民企融资规模及增速远低于国企,民企融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2020年上半年,深圳209家民营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28亿元,仅占辖区全部上市公司的12.72%,是深圳64家国有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0.63亿元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民营企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767.84亿元,不及国有企业3179.04亿元的一半。从增速上看,民营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速为-2.95%,远不及国有企业31.76%的增速;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速为107.99%,也低于同期国有企业117.30%的增速。
二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向型企业及华为供应链上的企业经营面临挑战。因海外疫情爆发滞后,国内优先复工复产,境外市场需求优于内需,2020年上半年,深圳辖区156家有境外业务的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1921.25亿元,同比增长17.43%,与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但随着世界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叠加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影响,深圳外向型企业经营压力可能不断增大。此外,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深圳已有数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部分与其他被列入实体清单公司提供配套服务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可能面临较大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