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征求“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意见 努力打造成全球冷链物流中心(附全文) 发布时间:2020-12-07 09;13

中商情报网讯:近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冷链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贸易自由、运输便利自由和零关税、低税率等制度设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航空枢纽,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全球冷链物流中心。

附全文如下:

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11月

前言

冷链物流是指食药品在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产业链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减少腐败变质、降低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一)规划背景

冷链物流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海南区位优势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制度优势,加快推进国际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海南服务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要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价值链和延长农业服务链,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保障农产品和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党的十九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29号)《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海南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0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海南是热带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2019年,全省瓜菜种植面积436.90万亩,产量691.01万吨,同比增长2.36%。其中蔬菜567.78万吨,同比增长0.18%;瓜类123.23万吨,同比增长13.86;园林水果226.34万亩,水果总产量332.92万吨,同比增长14.19%。

2019年,全省肉类总产量67.07万吨,同比下降16.5%。其中猪肉产量29.47万吨,同比下降35%;牛肉2.21万吨,同比增长14.7%;羊肉产量1.19万吨,同比增长3.7%;禽肉产量32.74万吨,同比增长17.0%。

2019年,全省水海产品总产量172.52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海产品产量135.45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7.07万吨,水海产品与淡水产品比例78.5:21.5。

表1-12019年海南省不同品类水海产品产量

指标 2019年 2018年 同比增减(%)%
水产品产量(万吨) 172.52 175.82 -1.9
其中水海产品 135.45 137.81 -1.7
海水养殖 28.38 29.42 -3.5
淡水产品 37.07 38.01 -2.5
淡水养殖 35.87 36.69 -2.2

数据来源:《2020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2.进出岛冷链物流稳定增长

(1)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稳定发展

2019年,全省运输鲜活农产品进出岛475012车次,载重量1005.6万吨。其中:运输鲜活农产品出岛381659车次,载重量754.5万吨;运输鲜活农产品进岛93353车次,载重量251.1吨。我省每年约900万吨的鲜活农产品服务国内市场。农产品冷链流通网络逐步完善。

(2)国际冷链物流规模逐步扩大

冷链进出口快速增长。2019年,全省农产品出口30.09亿元,同比增长107.73%;消费品进口161.6亿元,增长69.1%,占同期进口总值的28.7%。2019年,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口岸出口的水产150批次,货值944.25万元,同比增长179.6%。

3.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目前,全省已建成冷库容量约162万㎥,商业冷库、田头预冷库已具有一定规模。其中:5000㎥以上冷库容积约占总库容量的92.2%;。2019年,全省拥有冷藏车12辆(指的是4.5米以上的车辆,4.5米以下不发运输许可证,未列入统计范围,我省冷藏车普遍为2.5-4.2米)。

表1-2日本冷链物流温度带分类表

分类 等级 温度带 可储存商品
C C3 -2℃~10℃ 蔬菜、牛奶、酸奶、鱼类肉类加工品、鸡蛋、生鱼、芝士、水果、调料等
C2 -10℃~-2℃ 鲜鱼类、生肉类、乳制品、咸鱼、鱼干等
C1 -20℃~-10℃ 冷冻面包、冷冻鱼类、加工肉类等
F F1 -30℃~-20℃ 一般冰激凌、黄油、冷冻食品、冷冻肉类、冷冻蔬菜等
F2 -40℃~-30℃ 高级冰激凌等
F3 -50℃~-40℃ 一般金枪鱼、一般生鱼片等
F4 -50℃以下 高级金枪鱼、高级生鱼片等

注:日本冷库存储商品设为2大类7个等级温度带。按照冷库温度不同,日本把冷库分为C3、C2、C1级,FI、F2、F3、F4级7个等级。目前,日本冷库85%以上为F级,而且多数为F1级;C级中又以C3最多。

4.冷链流通率不断提升

(1)冷链流通率。2019年,全省主要生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量约为27万吨,约占流通总量的13.3%。其中:蔬菜6.5万吨,占蔬菜总量的7%;肉类7万吨,占肉类总量的15%;水产品类6.5万吨,占水产类总量的29%;水果7万吨,占水果类总量的19%。

(2)冷链运输率。2019年,全省主要生鲜冷链产品经过冷链运输总量约为35万吨,约占流通总量的18%。其中:肉类10.2万吨,占肉类总量22%;水产品7.5万吨,占水产品总量32%;水果6.3万吨,占水果类总量17%;生鲜蔬菜11万吨,占蔬菜类总量12%。

5.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目前,全省从事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约635家,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为主。拥有罗牛山、三亚佳翔、三亚南果等农产品冷链龙头企业和国药控股、华健药业等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涌现出盒马鲜生、海南冻品云等特色供应链企业,顺丰生鲜港等项目相继落地。三亚佳翔、罗牛山入围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企业100强。

6、冷链物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我省连续出台《海南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琼府办〔2016〕320号)、《海南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实施方案(2017-2018年)》(琼府办〔2017〕56号)、《海南省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实施方案》(琼府办〔2017〕212号)、《海南省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琼发改经贸〔2020〕742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全省冷链物流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经济体量小,冷链市场规模不大,市场引力作用不强。主要表现为:

1.冷链设施建设滞后

(1)冷链设施供给能力弱。2018年,美国人均冷库保有量约0.49㎥,日本约0.315㎥,新西兰约0.503㎥;2019年,我国人均冷库保有量约0.108㎥,我省人均冷库保有量约0.1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063㎥,但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省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现有冷藏车仅12辆,每万人0.12辆,全国每万人1.285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产地预冷设施建设薄弱。全省田头预冷库都是高温库,设备老旧、使用率低;冷库结构不合理,肉类冷库少、果蔬冷库多,大型冷库少。冷链设施闲置与供给不足并存,造成“最先一公里”品质难保障。

2.冷链流通率低耗损大

据统计,2019年,全省农产品果蔬冷链流通率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冷链运输率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流通断链现象普遍存在,“冰块+棉被”运输仍是农产品保鲜运输的主要方式,农产品流通环节腐损率约18%,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大多数冷藏车未安装跟踪定位、全程温度监控系统以及可追溯系统等,冷链装备技术发展滞后,影响冷链服务质量提升。

3.市场主体缺乏竞争力

我省大部分冷链企业规模小,冷库设施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第三方冷链服务企业,冷链网络覆盖范围小,缺乏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我省农产品初加工多、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有效需求不足,海外冷链市场开拓不够,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4.冷链信息化程度较低

全省缺乏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冷链运营服务效率低。大多数企业没有建设冷链物流资源交易运营平台或者管理系统,冷链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及决策分析功能缺失。操作流程不规范,制度化管理缺位。冷连物流服务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有待加大投入和提升。

5.冷链行业综合成本高

全省冷链物流用地紧缺且价格高,三亚市、海口市、澄迈县等市县冷链物流项目用地综合成本分别约为150万元/亩、50万元/亩、25万元/亩;全省租仓月成本为120-150元/㎥,华北省份租仓成本约80元/㎥。

6.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紧缺

我省冷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人才缺乏。国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冷链物流专业教育水平不足,制约了全省食品冷链和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面临形势

冷链物流是畅通国内循环是国家重大民生工程。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挖掘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新时期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中央将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92号)指出: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冷链物流作为补短板工程的重要内容。2019年9月,国务院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明确将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作为重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指出加强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的战略部署为我省冷链发展提供战略机遇。

冷链物流是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任务。冷链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加强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打造出岛快速冷链通道,提供高质量的冷链快递物流服务。我省是热带农产品生产的优势主产区,实现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农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冷链物流是重要的基础。海洋渔港、海上牧场、制药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业是推进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我国已成为全球冷链超大规模市场。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6.1万亿元,同比增长27.08%。我国是全球肉类消费第一大市场,其肉类消费量占世界肉类消费总量的30%。2019年,我国进口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总量超过493.92万吨,同比增长55.22%,进口总额达1151.34亿元。肉类进口量占约我国肉类消费的6.1%。2019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达444万吨,同比增长30.59%;进口额为1092.75亿元,同比增31.83%,进口量占全国消费量的22.15%;2019年我国进口水果729.3万吨,同比长32.07%;进口额714.84亿元,同比增长41.72%,占全国水果消费量的2.76%。2019年我国进口药品4958亿元,同比增长8.63%。近几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每年以20%左右增速持续增长;肉类、鱼类以及水果类等冷链进口市场规模每年以20%左右增速持续增长;药品进口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货值高,发展潜力大。特别是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前景广阔。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更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我国冷链市场需求处在持续快速增长的机遇期,为我省大力发展冷链产品加工贸易、服务国内市场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超过90%,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扩大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腹地,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潜在庞大的市场。

我省消费高品质增长的市场需求。2019年我省城镇化率达59.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507元。从欧美国发展经验看,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冷链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2025年预计全省常住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消费需求加快升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创造了国际消费市场空间,拉动冷链消费的增长。从消费的趋势看,我省食品消费将逐步由生鲜消费向冰鲜冷链消费转变,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亟需建立现代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保障高质量消费增长的市场需求。

数字技术为冷链发展创造了强大的动能。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物流数字化颠覆了传统物流模式,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挑战,推动了冷链物流范式的创新,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创造了条件。数字供应链管理在物流领域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推动冷链供应链的集成和数据关联,为我省冷链物流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冷链物流市场预测

1.我省农产品消费市场预测

农产品生产情况预测。根据我省农产品生产情况,受土地资源限制等影响,“十三五”时期我省鲜活农产品产量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250万吨左右,预计2025年达1277万吨,复合增长率为0.38%。

表1-32020-2025年海南省生鲜农产品产量预测表单位:万吨

年份 品种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复合增长率(%)
肉类 猪肉 32 34 35 37 39 41 5.00%
牛肉 2 2 2 2 2 2 0.00%
羊肉 1 1 1 1 1 1 0.00%
鸡肉 32 34 35 37 39 40 4.56%
小计 67 71 73 77 81 84 4.59%
鱼类 海产品 129 130 132 133 134 136 1.00%
水产品 38 39 39 40 41 41 1.53%
小计 167 169 171 173 175 177 1.12%
瓜菜 679 680 680 681 682 682 0.09%
水果 340 350 360 371 381 391 2.83%
合计 1253 1270 1284 1302 1319 1333 1.25%

冷链消费产品需求预测。根据《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2025年全省人口将突破1200万人,2030年达1248万人。按照全省城镇人口人均需冷链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以及消费量增长率,测算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冷链消费总量约307万吨,复合增长率为6.84%。

表1-4海南省鲜活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单位:万吨

年份 项目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复合 增长%
鲜菜 91.1 96.6 102.3 107.3 111.7 115.6 119.0 4.5
猪肉 19.7 22.9 26.6 30.5 34.8 39.4 44.5 14.4
牛羊肉 4.06 4.6 5.2 5.8 6.4 6.9 7.5 10.8
家禽 22.6 25.2 27.7 30.0 32.2 34.4 36.4 8.2
鲜蛋 4.8 5.5 6.0 6.4 6.8 7.2 7.5 7.7
鲜鱼 23.3 25.1 27.5 29.7 31.8 33.9 35.8 7.4
鲜瓜果 37.3 39.5 42.2 44.5 46.6 48.6 50.3 5.1
鲜奶 3.4 4.2 4.6 4.9 5.3 5.6 5.9 9.5
合计 206.5 224.1 242.3 259.4 275.9 291.8 307.2 6.8

注:根据《2020年海南省统计年鉴》,2019年海南省主要食品年人均消费218.75㎏。

从鲜活农产品流通层面分析,预计到2025年我省鲜活农产品产量达1277万吨,供应国内市场约750-800万吨,外省流通进入约300万吨,出口约350万吨,而我省市场需求约307万吨,加上旅游人口消费,基本达到供给量平衡(不考虑品种)。

2.国际冷链物流发展预测

(1)全国冷链市场预测。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达6.1亿元,同比增长27.08%。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1.97亿吨,同比增长4.4%。2013-2019年间,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年均增速为16.9%。预计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需求量将达32454万吨,比2019年增长64.74%;冷链市场规模5207亿元,比2019年增长62.57%。203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43083万吨,比2025增长32.75%;2030年达6877亿元,比2025年增长32.07%。

2010-2017年,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一直保持稳定的结构,即猪肉占63%、牛羊肉占14.2%、禽肉占22.8%。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猪肉和牛肉进口有望继续明显增长,禽肉进口稳定增长,羊肉进口小幅增加,奶类进口量稳中有增。预计2025年全国肉类消费量达1.06亿吨。

表1-5本规划预测与国内国际机构对肉类预测对比表

机构 需求量(万吨) 预测年份
牛肉 羊肉 猪肉 禽肉 合计
OECD-FAO 930 602 6333 2131 9996 2025年
美国农业部 838 - 6349 1575 8762 2025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 950 590 6340 2130 10010 2025年
本规划 1080 598 6341 2549 10568 2025年

注:本表国内国际机构预测数据来源为《肉类机械装备》2019年第3期,朱文博、陈永福所著《世界和中国肉类消费及展望》。

全国肉类进口预测。2019年我国肉类及其制品进口量为495.6万吨,同比增长62.23%。预计到2025年肉类及其制品进口量达1534万吨,市场规模为2744亿元;2030年将达1569万吨,市场规模为4018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11%。

从我国肉类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分析,肉类进口基本保持均衡增长。

全国水产品进口预测。2019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量为444万吨,进口额1092.75达亿元,进口量同比增长30.59%。预测2025年达773万吨,进口额为2405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9.68%;2030年进口量达1064万吨,进口额为3474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8.27%。

全国植物类进口预测。2019年我国植物类产品(不含花卉,下同)进口量达709万吨,进口额为779亿元,进口量同比增长30.50%。预计2025年我国植物和植物产品进口达1318万吨,进口额1304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10.89%;预计2030年达1843万吨,进口额为1806亿元,进口量复合增长率为9.07%。

医药进出口市场预测。2019年全国医药进口额为4958亿元,同比增长48.53%。预计2025年我国医药冷链进口额达781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7.88%;2030年达1024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82%。预计2025年我国医药冷链出口额达7428亿元,2030年达955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88%。这对于医药进出口冷链物流均衡运输具有重大作用。

表1-6全国冷链市场主要品类进口需求预测汇总表

品种 单位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复合 增速
肉类及其制品进口 牛肉 万吨 165.9 240.6 255.5 291.5 327.5 363.5 396.0 15.61%
亿元 569.0 824.0 882.7 1010.7 1138.6 1266.6 1383.0 15.95%
猪肉 万吨 210.8 316.2 315.0 351.4 387.8 424.3 454.4 13.66%
亿元 323.0 484.0 489.8 550.4 611.0 671.5 723.0 14.37%
羊肉 万吨 39.2 41.2 46.5 50.6 54.7 58.8 63.1 8.26%
亿元 128.0 137.0 163.0 183.0 203.0 223.0 244.0 11.35%
禽肉 万吨 79.7 91.8 109.8 125.7 141.6 157.5 173.8 13.88%
亿元 136.0 227.0 239.0 278.9 318.8 358.7 394.0 19.40%
肉类小计 万吨 495.6 689.8 726.8 819.2 911.7 1004.1 1087.3 13.99%
亿元 1156.0 1672.0 1774.5 2023.0 2271.4 2519.9 2744.0 15.50%
乳制品进口 万吨 298.4 320.8 346.0 371.2 396.5 421.7 447.0 6.97%
亿元 768.0 883.0 990.7 1098.2 1205.7 1313.2 1421.0 10.80%
水海产品 进口 万吨 444.0 481.5 539.8 598.1 656.4 714.7 773.0 9.68%
亿元 1093.0 1483.0 1549.2 1763.1 1976.9 2190.7 2405.0 14.05%
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 万吨 709.0 793.0 898.0 1003.0 1108.0 1213.0 1318.0 10.89%
亿元 779.0 801.0 901.9 1002.4 1102.9 1203.4 1304.0 8.97%
药品进口额 亿元 4958.0 5386.0 5872.0 6357.6 6843.3 7328.9 7815.0 7.88%
合计 万吨 1947.0 2285.0 1057.0 1153.1 1249.2 1345.3 3625.0 10.92%
亿元 8754 10225 11088 12244 13400 14556 15716 10.25%

备注:药品预测不计吨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的供应链发展理念,以提升农业价值链、保障农产品和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切实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国际中间品冷链加工增值、转口贸易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体系;以先进技术和先进冷链设施设备为支撑,构建以数字化为引领的冷链供应链生态系统,形成“全链条、网络化、高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冷链流通率、降低腐损率和物流成本,打造自由贸易港建设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发挥企业内生创新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标准、政策等创造需求的引力作用,持续为冷链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设施短板,冷链物流市场发展不充分、空间布局不合理、信息化存在“孤岛”现象等问题,对标世界先进技术和水平,瞄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着力补齐短板、强弱项,借道超车。

制度集成,降本增效。利用自贸港运输便利自由的制度设计,集成冷链发展优势,在制度成本降低的基础上,着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冷链物流竞争力。定位中高端价值链,围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距离经济,提高冷链产品附加值,扩大冷链产品市场规模。

需求引领,数字化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热带农业资源禀赋和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消费需求为引领,建设适应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动冷链物流数字化或者智能化发展。

(三)战略定位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冷链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贸易自由、运输便利自由和零关税、低税率等制度设计,依托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航运枢纽、航空枢纽,积极提升海南连接全球的通道能力,建设服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国家冷链大仓库”,形成国际国内冷链贸易、物流服务和供应链动能转换核心,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全球冷链物流中心。

—国际航运冷链物流枢纽。依托国际航运资源,创新发展航运冷链物流服务,推进食品冷链要素资源高度聚集,形成航运冷链产业集群,成为供应国内冷链物流基地。

—国际航空冷链物流枢纽。依托国际航线资源,大力发展药品、高端消费品、高新技术中间品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航空冷链运输、航空冷链中转服务,发展临空冷链引致产业,促进航空资源要素高度聚集,打造高端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国际冷链供应链中心。增强国际冷链采购能力,深度融入冷链服务体系,高效配置全球生鲜资源,建设面对国际生鲜品交易中心。推进冷链物流金融服务和结算便利化服务,打造冷链物流结算中心。

—国际食品安全品牌。对标国际冷链食品标准,借鉴国际冷链发展经验,引进先进冷链设备和管理技术,不断提升冷链食品供给的安全等级,持续改善冷链物流服务的品质,打造海南国际食品安全品牌。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高标准建成一批规模大、数字化、智能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数字平台;基本建立以冷链中间品加工贴牌增值服务为主,适应全省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管理规范、国际标准、无缝衔接、可追溯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冷链设施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省新建国际冷链中转性冷库约850万m³,其中:海口250万m³(含海口江东新区100万m³、马村港150万m³)、洋浦350万m³、东方250万m³;新建公共型冷库350万m³;新建批发市场冷库约529万m³;新建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约4.1万m³;新建和改造田头预冷库约35万m³;新建和改建渔港冷库43座约28万m³;新增药品冷库约100万m³。全省新增冷库总容量约1913万m³。

强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零售性冷库建设。推进冷链销售终端在超市和便利店的投放。

—冷链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专业冷藏车的保有量约需2568台。基本实现需冷链食品进出岛和配送冷链运输率达85%,药品进出岛冷链运输率达100%。

—冷链流通率大幅提高。国际冷链中转服务产品冷链流通率达100%。省内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综合冷链流通率达85%以上,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10%以下。

—市场主体规模逐步壮大。引进和培育2-3家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2-3家冷链物流第三方供应商,打造2-3个食品冷链品牌。

—基本实现冷链服务数字化。建成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数字平台,冷链流通量的80%以上进入平台监控体系。培育一批全程冷链、全程监控、全程可追溯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安全产品。

—冷链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先进装备技术应用,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不合理费用,最大限度降低全省冷链物流成本。

表2-12025年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目标单位:万m³

类别 序号 项目 发展指标
1 新建国际冷链中转性冷库 海口 250
2 洋浦 350
3 东方 250
4 新建公共冷库 350
5 新建批发市场冷库 529
6 新建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 4.1
7 新建和改造田头预冷库 35
8 新建和改建渔港冷库 43
9 28
10 新增药品冷库 100
11 全省新增冷库总容量 1878
12 专业冷藏车的保有量(辆) 2568
13 冷链食品进出岛和配送冷链运输率 ≥85
14 药品进出岛冷链运输率 100
15 冷链流通率 国际冷链中转服务产品 100
16 省内果蔬、肉类、水产品等 ≥85
17 流通环节腐损率 <10
18 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家) 2-3
19 冷链物流第三方供应商(家) 2-3
20 食品冷链品牌(个) 2-3
21 冷链流通量进入监控体系比例 ≥80





三、空间布局

(一)冷链物流用地需求

按照节约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的原则,鼓励建设多温带、多层冷库为主冷链设施。利用余温作为分拣场地的温度控制,节约能源、降低物流成本。

经测算,预计到2025年全省冷链物流用地约4692-5600亩,2030年全省冷链用地约4864-5800亩,包括农业基地、渔港、批发市场、公共型冷库以及大型超市等配套冷链设施用地。全省物流强度达1191万吨/km²,超过目前欧洲828万吨/km²、日本779万吨/km²的物流强度。

(二)空间布局

1.国际冷链物流设施布局

根据海南独特的地理单元,海运和空运是进出岛的主要运输方式。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布局建设以洋浦、海口、东方为枢纽,三亚、博鳌为重要节点的国际冷链设施服务体系。2025年,全省新建国际中转性冷库约850万m³。

专栏3-1海南省国际冷链物流设施布局

洋浦国际冷链物流枢纽。依托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枢纽港国际海洋干线运输资源,规划项目用地约1200亩,建设350万m³多温带、多层国际中转性冷库,承担全省70%国际食品冷链加工增值服务量。主要为欧洲、南美洲、大洋洲提供肉类、水果、鱼类等产品进口冷链物流服务。海口国际冷链物流枢纽。依托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在江东新区安排物流用地约500亩,建设100万m³多温带、多层冷库,并列入海口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同时,在海口港马村港区安排物流用地约500亩,建设150万m³多温带、多层冷库。承担全省30%海洋冷链物流和90%航空冷链物流加工增值服务。主要为全球药品、高端技术中间品冷链进口运输和国内配送服务,以及为东南亚、南亚以及大洋洲的肉类、水果、鱼类等产品的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东方国际冷链物流枢纽。依托八所港对越边贸资源和规划建设的东方货运机场,打通八所至越南岘港滚装运输航线,恢复开展边贸生鲜产品冷链运输业务。积极推动边贸易货贸易、互市贸易、对销贸易等边贸小额贸易往来,探索以越南岘港为基点,逐步吸引越南货物向岘港集聚,形成具有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冷链物流。与东方货运机场建成同步,在临空经济区建设250万m³多温带、多层冷库。主要功能:一是做食品冷链增量,对接洋浦港和八所港高端冷链产品转运;二是承担高新技术中间品(零部件)以及奢侈品的航空运输。开展高新技术中间品加工增值服务,发展货运航司基地,开展物流中转服务、航空服务贸易、航材物流、飞机改装以及航空物流全要素服务,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枢纽。

专栏3-2海南省国际冷链物流重要节点布局

三亚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依托三亚凤凰国际枢纽机场航线资源,利用航班腹仓开展高端离岛免税商品、食品、药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种质等冷链物流服务。建设4万m³冷库。博鳌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依托博鳌国际机场航线资源,重点利用航班腹仓开展药品、高端离岛免税商品、需冷链的会展展示品等冷链物流服务。建设3万m³冷库。

2.公共冷链物流基地布局

2025年,全省新建公共冷库约350万m³。根据目前城市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在我省常住50万以上人口的市县(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琼海、万宁、澄迈等市县)布局公共冷链物流基地,覆盖人口约63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52.5%),冷链能力达64万吨,冷库容量达164万m³。其余市县根据人口规模,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年冷链能力约1-4万吨。公共冷库主要服务于农贸市场、酒店、餐饮企业、连锁超市以及零售网点,提供公共仓储与冷链配送服务。

表3-1海南省公共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布局

市县 人口 位置 冷库能力 (万吨) 容积 (万m³)
海口 232.9 美安物流园区 24 61
三亚 78.25 吉阳区 8 20
儋州地区 100.95 那大镇 10 26
文昌 57.52 清澜镇 6 15
琼海 52.14 博鳌镇 5 14
万宁 58.56 兴隆农场 6 15
澄迈 49.99 金江镇 5 13
合计 630.31
64 164

注:对标日本冷库人均系数,取值为0.26㎥/人。

3.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布局

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布局,全省配套建设贮存冷库20座,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服务。其中:1级市场1座,二级市场10座,三级市场9座。冷藏能力211.5万吨,冷库容量529万m³。

表3-2海南省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配套冷库建设规划布局

序号 市县 名称 市场 等级 容积 (万m³) 冷藏能力(万吨)
1 海口市 海口市公益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一级 189 75.6
2 凤翔蔬菜批发市场 二级 35.96 14.38
3 南北水果批发市场 二级 27 10.8
4 海口粮油市场 二级 14.18 5.67
5 美兰区公益性蔬菜批发直销市场 三级 1.13 0.45
6 海口加旺蔬菜批发市场 二级 5.18 2.07
7 三亚市 吉阳区综合批发市场 三级 8.1 3.24
8 荔枝沟农贸综合批发市场 三级 8.1 3.24
9 三亚南果农产品批发市场(含农贸市场) 三级 20.7 8.28
10 三亚市菜篮子公益性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二级 76.5 30.6
11 澄迈县 永发果菜批发市场 三级 7.2 2.88
12 文昌市 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级 2.25 0.9
13 乐东市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级 32.4 12.96
14 陵水县 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级 15.35 6.14
15 琼海市 海南万泉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级 4.37 1.75
16 万宁市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级 14.4 5.76
17 儋州市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级 16.65 6.66
18 东方市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级 18 7.2
19 琼中县 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级 14.4 5.76
20 屯昌县 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级 17.96 7.18
合计 528.8 211.5

注:采用通用的测算方式,计算公式为1t=2.5m³。

4.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布局

根据全省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按照气调库技术要求,改造和新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为25座,新增冷库约4.1万m³、冷藏能力1.64万吨,覆盖全省85个的瓜菜主产区和产品优势区。

表3-3海南省热带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冷库布局表

市县 数量 位置 冷库能力(t) 容积(m³)
海口市 1 红旗镇 500 1250
三亚市 2 崖州区 1000 2500
天涯区 500 1250
琼海市 2 中原镇 500 1250
塔洋镇 1000 2500
文昌市 2 东路镇 1000 2500
会文镇 200 500
东方市 2 八所镇 1000 2500
感城镇 500 1250
乐东县 2 黄流镇 500 1250
九所镇 1000 2500
陵水县 2 英州镇 700 1750
提蒙镇 200 500
澄迈县 2 金江镇 300 750
福山镇 1000 2500
儋州市 2 白马井镇 500 1250
东成镇 500 1250
临高县 2 加来镇 1500 3750
博厚镇 700 1750
万宁市 1 礼纪镇 1000 2500
昌江县 1 石碌镇 200 500
定安县 1 定城镇 1000 2500
屯昌县 1 屯城镇 700 1750
保亭县 1 新政镇 300 750
白沙县 1 邦溪镇 100 250
合计 25座 16400 41000

注:采用通用的测算方式,计算公式为1t=2.5m³。

5.农产品产业基地冷库布局

田头预冷库。目前,我省现有田头预冷库约13.5万吨预冷库,预冷能力270万吨。根据我省热带农产品主产区布局,以0.2-1.9万亩为单位建设一座预冷库,需建设120座预冷库,增加预冷能力14万吨、35万m³,使年预冷能力达到550万吨,直接覆盖瓜菜种植面积102万亩以上,确保瓜菜采后运输时间控制在30分钟运程,1小时内进行预冷。

按照智能化果蔬高湿度压差预冷库技术规范,建设三种类型预冷库:

(1)60吨/日预冷能力,750m³,32座。配套建设200吨(500m³)恒温保鲜库、2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覆盖0.3万-0.5万亩瓜菜种质面积。

(2)100吨/日预冷能力,1250m³,61座。配套建设400吨(1000m³)恒温保鲜库、4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覆盖0.8万-1.2万亩瓜菜种质面积。

(3)200吨/日预冷能力,2500m³,27座。配套建设600吨(1500m³)恒温保鲜库、6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覆盖1.3万-2万亩瓜菜种质面积。

表3-4海南省田头预冷库规划布局单位:座

市县 数量 市县 数量
海口市 16 琼海市 6
三亚市 4 万宁市 9
儋州市 12 东方市 5
保亭县 1 陵水县 8
屯昌县 9 乐东县 13
临高县 13 文昌市 8
澄迈县 6 昌江县 6
定安县 4

合计 120

沿海渔港冷库布局。根据《海南岛渔港建设规划(2020-2025年)》,布局建设国家中心渔港6座,一级渔港7座,二级渔港13座,三级以下渔港17座。国家中心渔港,年渔卸货量8万吨以上;国家一级渔港,年渔卸货量4万吨以上;国家二级渔港,年渔卸货量2万吨以上;国家三级渔港,年渔卸货量达到一定规模。在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琼海、万宁、东方、澄迈、临高、昌江、乐东、陵水等市县新建配套渔业生产性沿海渔港冷库43座,新增冷库约28万m³、冷藏能力11.9万吨。其中8000吨级6座、4000吨级7座、2000吨级13座、1000吨级17座。

表3-5海南省渔港冷库规划表

市县 中心渔港 一级渔港 二级渔港 三级渔港 合计
海口市
海口渔港 东营渔港 沙上、新海、曲口渔港 5
三亚市 崖州渔港

后海湾、港门港、角头湾渔港 4
儋州市 白马井渔港
干冲、新英、海头渔港 排浦、南滩、泊潮渔港 7
文昌市
清澜渔港 铺前渔港
2
东方市 八所渔港
墩头渔港
2
陵水县 新村渔港
黎安渔港 赤岭渔港 3
琼海市 潭门渔港
青葛渔港
2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