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3-22 17;51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发展,把工业设计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特别是2017年河北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全省工业设计实现强势开局和突破性发展,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成效显著,为“十四五”河北省制造业深度植入工业设计、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效

1. 设计创新理念实现全域更新。注重培训解读宣传,实现设计创新理念更新全省全域全覆盖。2017年以来,省市县多级联动,实施万名企业家培训计划,面向政府机关、产业园区、制造企业、社会组织等,组织专题培训70余场次;聚焦宣传对接和典型培育,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大讲堂”“设计×制造”对接会等活动300余场次,推进实施工业设计“331”行动、工业设计“双百”计划,近1500家制造企业与设计公司面对面对接,直接促成工业设计合作500余项。组织大学生设计实训、设计走进中小学、设计工作坊等研学活动,推广普及设计教育,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秦皇岛中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定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等获评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联合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河北新闻网等媒体资源,深度宣传和报道工业设计支持政策、重大活动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省了解、重视、参与工业设计的良好氛围。

2. 设计推进体系更加牢固坚实。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逐步完善工业设计发展推进体系。“十三五”期间,制定形成了以《关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河北省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规划》2个纲领性文件为核心、《河北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企业管理办法》等9个落地执行文件和13个市级工业设计支持政策为配套的“2+9+13”政策推进体系,省市两级落实财政支持资金近4.8亿元,引导激活设计市场需求。高标准建设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打造集顶层设计、战略咨询、设计推广于一体的市场化推动力量;推动13个市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分别建立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聚集连接设计创新资源,推进设计与制造对接融合,有效扩大设计服务供给。目前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全部投入运营,吸引聚集专业设计机构220余家。

3. 设计实践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坚持试点示范和典型引路,不断深化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植入进程。“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工业设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工业设计对标交流等活动,培育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示范企业)260家,其中省级63家、国家级6家,打造设计标杆企业110家、设计明星产品120项,支持超600家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400多项设计成果转化为商品上市销售,重点项目销售利润率平均增长20%,涌现出一批产品实现提档升级、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清河羊绒、白沟箱包、高阳毛巾、霸州家具、南和宠粮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也通过工业设计实现区域品牌跨越发展。工业设计实践正由零星大型企业向广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持续拓展,由消费品、高端装备领域向全行业领域覆盖延伸,由简单外观设计向系统性、集成化设计转变,由代工、代理向自主设计、自营品牌转型发展的企业案例不断涌现。

4. 设计产业聚集雏形初步形成。通过“外引内育”,培育发展工业设计产业。2017年以来,吸引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区以及美国、意大利、芬兰、瑞典、日本国家的设计企业(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合作渠道。到2020年末,全省工业设计企业注册数量达到300余家、实现6倍增长。石家庄、秦皇岛、雄安新区三大设计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形成,其中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入驻国内外设计机构34家;秦皇岛中瑞设计港一期入驻工业设计企业29家,与北京交通大学、燕山大学等8家高校共建工业设计实训基地,二期即将投入运营;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投用,以雄安新区设计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提供顶层设计、设计辅导、产业对接、展览展示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河北工业设计产业正在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发展。

5.“河北设计”品牌影响逐步显现。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加强“河北设计”品牌塑造和输出。2017年以来组织中芬设计日、冀港设计创新合作对接会等设计交流活动;高质量举办三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对接国际前沿设计覆盖美国、英国、意大利、芬兰、瑞典等30个国家和地区,现场参加人数累计超过14万人,线上参与人数累计超过1200万人次;成功举办首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吸引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8393件作品参赛,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新型高私密大定员纵向卧铺动车组”斩获至尊奖。鼓励和支持我省企业产品参加国内外知名设计奖项,2018-2020年累计获得红点奖、iF奖等国际知名设计大奖37项;中车唐车、长城汽车、唐山晶玉和中信重工开诚装备等4家企业产品连续三届斩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河北设计”正在逐步得到国际国内广泛认可。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河北仍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基于高效价值链分工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深度推进“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这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从河北看,河北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为河北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同时也要看到,面临制造业比重走低、结构偏重、资源环境制约、新动能不足等问题,河北省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加快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是企业面临消费升级倒逼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省工业设计虽然有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制造企业对工业设计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还有不足,企业尚未把工业设计从发展战略层面植入,工业设计的渗透性和带动性尚未充分体现。二是工业设计企业服务能力与我省产业需求适配性还有差距,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人才匮乏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工业设计产业的公共服务支撑还有不足,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尚需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加大政策引导,营造发展氛围,强力推动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促进工业设计广应用、上水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着力点,坚持市场导向,紧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大力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和水平,优化供给结构,引领消费升级;加快构建以三大设计专业园区和创意设计产业街区为核心的设计产业布局,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建立健全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工业设计专业化、聚集化、品牌化发展,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 设计驱动,融合创新。发挥工业设计高端驱动、优化整合的作用,推动工业设计从单一产品设计向全价值链覆盖转化,将设计活动贯穿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商业运营全链条,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实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

2. 优化布局,聚集发展。紧密结合我省产业特点,科学布局工业设计载体建设,聚集设计资源、孵化设计机构、培养设计人才、推动设计成果转化,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来冀创业,促进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

3. 强化基础,开放共享。围绕工业设计标准、行业基础数据库、专用设计工具等进行联合攻关,提高公共服务基础支撑能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各类设计资源开放共享,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

4. 政策保障,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建立省市县三级分工协作机制,聚合行业组织、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推广,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三)发展目标

1.“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到2025年,工业设计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制造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初具规模,工业设计发展水平稳步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制造业设计能力显著增强。工业设计成为制造业核心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战略,在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等方面作用进一步突显,涌现出一大批设计标杆企业和明星产品,培育省市工业设计中心(示范企业)达到500家,工业设计应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20%以上;工业设计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带动制造业增收超过5000亿元。

工业设计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工业设计产业生态,基本构建雄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三大设计专业园区和一批以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的创意设计产业街区,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打造10家营收超千万的领军企业,培育100家营收超500万元的核心企业,工业设计企业注册突破1000家,实现10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设计人才全覆盖。到2025年,设计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

“河北设计”品牌效应初显。“一赛一周”品牌活动的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全球设计·雄安发布”逐步成为世界设计风向标,形成一批设计领军人才、领军企业、领军品牌,获得国内外知名奖项数量累计超过200项。

2.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工业设计成为河北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京津冀区域设计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河北设计”成为全球工业设计网络重要节点,雄安新区成为全球设计产业聚集高地,工业设计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设计与制造深度融合,增强工业设计的渗透性。结合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将工业设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促进制造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优化供给结构,引领消费升级。

1.推动设计引领产品创新。持续激发工业设计市场需求,支持制造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功能,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品牌建设。鼓励制造企业和工业设计企业与国外设计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设计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设计资源提升设计水平。鼓励技术研发机构、工程设计机构发挥行业优势,以工业设计为依托,向产品设计服务延伸。综合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提高产品功能、结构、外观、造型等设计水平。注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设计,提升产品交互和智能化水平。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工业生态理念为原则,开展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等绿色设计,采用绿色环保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

2. 推进设计营销一体联动。聚焦消费升级新趋势,创新设计思维,在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与商业因素的融合,打破设计、生产、营销壁垒,推行产品设计、品牌设计和市场营销三位一体联动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发展个性化定制的C2M模式,推动产品IP化、品牌化、消费场景化,打造线上线下产品体验中心,增强产品卖点和竞争力,以设计创新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实现以设计促消费升级,以消费促设计提升。

3. 加快设计增值品牌价值。鼓励企业运用文化、工艺、色彩、文字、图形等要素,开展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形象设计,增强认同感,促进企业品牌化发展。加强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外观包装设计、展览展示设计,提高品牌识别度,塑造企业核心品牌价值和文化。厚植河北文化底蕴,深挖河北文化资源,加快河北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品牌运营、营销策略等方面应用,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传达品牌理念,塑造河北产品的品牌价值。支持和鼓励制造企业通过整合重组等多种形式,构建品牌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

4. 加强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将工业设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运行维护、回收利用等环节,到人、财、物、信息等全要素,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一体化设计。在提升产品的外观造型、功能结构以及工程易用性和环境融合性基础上,加强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建设,发展“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优化产品服务体验,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促进制造业由产品制造向价值链高端的服务型制造转型。支持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设立首席设计师,提高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加快设计工具、实验设备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更新换代,全面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到2025年,培育省市两级工业设计中心(示范企业)500家,其中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示范企业)15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

5. 引导设计赋能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进工业设计植入中小企业,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设计服务产品,帮助中小制造企业推进产品差异化、品牌个性化。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设计规范和设计管理培训,提升企业设计开发能力。支持中小企业深度应用工业设计,充分发挥工业设计跨界融合作用,强化企业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引导企业丰富产品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加快企业向细分领域和专业领域市场延伸拓展,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做强做大步伐。

6. 推动设计融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与高端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深度合作,聚焦产品开发、包装升级、质量提升、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进行设计融入,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或其他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面向特色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和设计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制定完善标准、注册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宣传推广等方式,提升产业话语权和区域品牌影响力。

7.加快设计赋能重点行业。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全面提高企业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能力。在工业设计已深度应用领域,聚焦轨道交通、汽车、家居用品、日用陶瓷玻璃、运动休闲、旅游文创等行业,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全面渗透,把工业设计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运营全链条,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工业设计已普遍应用领域,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产品、医疗健康产品、服装服饰、食品饮料等行业,巩固提升工业设计应用层次,发挥工业设计与技术创新高度耦合关联的特性,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方面求突破。在工业设计应用刚起步领域,聚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产品、冶金矿山工程与农用机械、基础通用件等行业,支持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加快工业设计理念普及和推广,着力提升产品的外观造型、友好体验以及工程易用性和环境融合性。

专栏1 重点行业设计能力提升计划

(一)工业设计全面渗透工程。

1. 轨道交通和通用航空装备。重点围绕功能创新、结构优化、新材料使用、节材节能、外观造型等重点环节,提升装备的智能设计、绿色设计水平,支持企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设计支撑平台,提高仿真模拟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加强转向架、牵引系统、网络系统、承载系统、旅客界面等的设计,优化车辆内室的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设计。通用航空装备重点加强空气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载系统设计,拓宽装备的作业适用领域。

2. 汽车。以乘用车、特种用车为重点,支持创新设计联盟、大型骨干企业建设汽车设计大数据平台,逐步提升汽车的智能化、绿色化设计水平。乘用车重点引入汽车设计国际新理念,完善整车设计与开发流程,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持续改善行车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车身轻量化,推进行车管理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特种用车重点围绕客户需求,加强使用功能、造型风格与人机亲和力等方面设计,丰富房车、观光车、巡逻车、清洁车、冷链物流车等产品品种。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设计,提高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动力总成与回收利用、整车匹配与检测诊断等方面设计水平。

3. 家居用品。以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灯具)、卫浴和厨具为重点,围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增加家居用品的绿色、科技与时尚元素,发展智能家居和定制家居,提高家居用品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艺术性,提升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体验。重点推进家具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家电的绿色化和智能化设计,家纺、家饰的时尚和个性化设计,卫浴和厨具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设计。

4. 日用陶瓷玻璃。以餐具、茶具、酒具等为重点,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应用先进加工工艺,通过与其它材料的组合设计,增加产品的艺术美观度,赋予产品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个性鲜明的设计风格。拓宽应用领域,设计开发各种陶瓷玻璃器皿、装饰用品等。

5. 运动休闲产品。以自行车、箱包、健身器材,以及登山、滑雪、露营等运动休闲装具为重点,围绕提高户外休闲运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引入新材料、新面料,优化产品结构、功能,设计开发轻巧和时尚新颖的经典产品,塑造企业鲜明品牌形象。自行车重点提升产品的外观新颖性、美观度和骑行舒适性;箱包重点拓展产品使用功能,增加产品时尚和个性化元素;健身器材重点围绕健身功能需求,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运动休闲装具重点创新材料应用,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和轻便性。

6. 旅游文创产品。以陶瓷、乐器、草编、雕刻等工艺美术制品为重点,充分挖掘河北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在传统工艺中植入工业设计,融入现代元素,开发富有燕赵人文气息、古典与现代风格相互交融的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和冬奥会商品。

(二)工业设计巩固提升工程

1. 智能制造装备。以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装备等为重点,围绕数字化工厂建设,加快从零件、散件设计向组件、模块件、总集成设计发展,增强产品适应性设计,提高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设计开发平台建设,加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管理系统创新设计,重点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机器人的智能化和环境适应性、智能成套装备的运行可靠性。

2. 电子信息产品。以室内、移动和穿戴三大类电子信息产品为重点,提高产品的系统集成设计和自然交互设计水平,推进时尚设计与产业的对接融合,发展以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音视频产品等为支撑的现代时尚电子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对多媒体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和互联网经济发展,创新设计理念,加强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在设计中的应用,开发引领未来产业方向的原创型新产品。

3. 医疗健康产品。以高性能医疗器械、健康监护、康复器具、远程诊疗等为重点,围绕健康医疗市场需求,融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健康产品设计,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重点设计开发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设备和家用智慧健康服务产品,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的智能健康监测产品设计。

4. 服装服饰。以服装鞋帽、皮革皮草、羊绒制品为重点,围绕面/辅料综合应用和产品功能优化,突出社会时尚风格和时尚潮流趋势,着力提升产品创意设计水平。推动数字设计工具应用,支持企业建立人体体型数据库,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加强新型面料在工装设计中的应用,优化工装性能。加强企业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外观包装设计、展览展示设计,提高品牌识别度,塑造企业核心品牌价值和文化。

5. 食品饮料。以乳制品、白酒、葡萄酒、植物蛋白饮料等优势产品为重点,围绕“安全、绿色、健康”等产品理念,突出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在产品包装、功能、品牌等方面的应用。乳制品和植物蛋白饮料突出产品营养健康功能设计,丰富产品品种;白酒和葡萄酒突出设计与文化创意融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顺应生活节奏加快和主食工业化发展趋势,创新设计理念,发展方便休闲食品。

(三)工业设计普及推广工程

1. 新能源装备。以风电设备、光伏设备、配电设备、储电装置、分布式能源系统为重点,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提高发电机组和储电装置容量,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围绕智能电网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新能源装备的智能管理设计,提高发储输配电系统集成能力。

2. 节能环保产品。围绕钢铁、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减排需求,加快发展节能节水和三废处置装备设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能节水装备重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优化产品结构功能,提升水泵、风机、电机、空压机、变压器、锅炉等的绿色生态设计水平。三废处置装备重点优化产品内部结构,提高处置效率和在线监控水平,推进装备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发展各类余热回收装备设计。推广应用工业节能环保技术,大力发展民用、商用、市政等各类节能环保产品设计。

3. 冶金、矿山、工程与农用机械。顺应绿色化、大型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机械智能化设计,提升程序化控制、自动化运行能力和危险无人化作业水平,加快优化液压系统、动力系统和整机减振降噪设计,提高结构件强度,提升整机可靠性、舒适性和操作协调性,满足生产作业多样性需求。创新服务模式设计,支持企业提高远程故障诊断和运营维护能力,发展设备租赁、产品回收和再制造等服务新模式。

4. 基础通用件。以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密封件、紧固件等为重点,加强新材料、新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通用件性能、可靠性和寿命。支持企业完善试验条件,开展材料性能与加工工艺、产品结构与应用场景等设计基础研究,丰富基础件产品品种,拓宽使用领域,向基础件专业供应商转型发展。


(二)培育壮大工业设计产业,提升服务供给的适配性。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企业创新活跃的作用,紧密结合河北制造业特点和多样化需求,着力构建高水平、专业化、品牌化设计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要素支撑,加速构建雄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设计专业园区,推进创意设计产业街区建设,促进工业设计聚集化发展。

1. 打造设计领军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分离设计机构,对外开展设计业务,提升工业设计服务专业化程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和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培育创建省级工业设计示范企业。鼓励领军设计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设计资源,与制造企业、品牌推广公司、市场渠道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整体设计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发展,为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设计服务。支持设计与制造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共同建设以设计为驱动的新型企业组织,打造“设计+”生态。完善数字化、网络化设计环境,鼓励设计企业发展众创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提高协同设计和快速设计服务能力。

2. 培育设计服务品牌。围绕设计服务全产业链建设,充分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企业创新活跃的作用,支持大中小设计服务企业突出自身优势,深化与制造企业对接合作。支持大中型设计企业专注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等重点行业,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推进企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转变,加快形成设计服务领军品牌。鼓励中小设计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在箱包、体育用品、日用陶瓷玻璃等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产品设计、品牌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等设计服务品牌。支持设计工作室等各类小微设计企业发展,鼓励设计企业以订单式、契约式、股权式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多元化设计服务。

3. 加快设计专业园区建设。围绕雄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等三个重点设计产业聚集区建设,落实省市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实施精准招商,吸引和聚集工业设计服务企业和设计产业生态链上下游企业,培植发展设计平台、设计教育、设计金融、设计活动等服务机构,推动形成设计服务产业生态。鼓励各市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集产学研展商旅为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街区,汇集专业设计资源,服务本地产业发展,创建形成区域设计生态圈。

雄安新区,加快绿色建筑展示中心建设,发挥“周+赛”在雄安同期举办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设计机构和平台,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构建融入工业文化、工业精神的国际设计生态城。

石家庄,重点面向冀中南及周边地区设计需求开展服务,结合华北制药等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建设石家庄工业设计创新园,积极发展设计教育、设计金融、设计交易等配套服务,打造北方重要的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地。

秦皇岛,围绕设计创新、设计旅游,积极引进欧美设计机构和大师工作室,加强与日韩设计界合作,加快构建和形成秦皇岛中瑞设计港设计生态环境,打造以设计师为核心,集设计、展示、交易、投资、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设计交流合作平台。

创意设计产业街区,以清河羊绒、白沟箱包、河间玻璃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支持当地政府汇集专业设计资源,以特色产品为对象,发展原辅料供应、手板制作、模具制造、展览展示等配套服务,规划建设集产学研展商旅为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街区。到2025年,培育打造10个产业特色鲜明、基本功能完善、产业生态可持续的创意设计产业街区。

4. 打造全产业链设计服务体系。发挥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作用,整合面向材料、研发、供应链、制造、营销、渠道、品牌等产业链各环节设计资源,提供市场调研、用户研究、设计定位、模具制作、生产制造、品牌塑造、渠道推广、市场营销等全方位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强与园区平台、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载体的对接合作,加大推广力度,推动设计与制造融通发展、协同发展。鼓励评估、经纪、交易等设计中介机构发展,促进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专栏2 设计产业培育行动

1. 省市创新中心协调联动工程。充分发挥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桥梁作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省市协调联动的工业设计协同推进体系。进一步拓展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服务功能,开放共享高精度3D打印、微观装配实验室、新材料实验室、人因工程测试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降低设计创新成本。联合开展工业设计大讲堂、优秀工业设计产品联展等对接交流展示活动,培育工业设计植入和明星产品典型案例,选树优秀工业设计机构,加强宣传推广,推进设计制造深度合作。

2. 国际设计风向标打造工程。完善“周+赛”联办联推模式,推动“河北设计”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发挥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平台优势,汇聚国内外设计资源,促进全球设计与产业多维度、深层次交流合作,向世界传递中国设计声音,提升文化自信和中国设计理念的国际影响力。坚持“全球设计·雄安发布”,高质量、高定位办好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吸引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展现全球前沿设计理念和趋势,推动优秀设计成果在雄安及河北转化,打造雄安国际设计创新高地。鼓励各市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化、专业化活动,持续推进工业设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

(三)构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制造业设计质量效率。以高校、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服务机构等为节点,研究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设计资源库,构建连通各类组织和资源的工业设计协同创新云平台,提供政策咨询、供需对接、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打造设计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

1. 建立工业设计研究服务体系。鼓励高校、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服务机构创新体制机制,面向工业设计共性技术和需求,整合设计资源,探索建立面向细分行业或专业领域的工业设计研究院。围绕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开放共享的行业数据库、材料数据库、通用模型库等设计资源库,提供设计工具、设计标准、大数据分析、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支持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按照市场规律自主运营、持续发展,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

2. 支持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行业组织、设计机构、相关高校,加强设计基础研究和设计工具开发,支持建设基础数据、设计交易、设计工具、品牌推广等四类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省提供市场化设计服务。支持汽车、轨道交通等装备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牵头建设产品协同设计开发平台,设计机构(公司)建设面向服装、箱包、炊具、自行车、羊绒制品、皮革制品等特色产业服务的设计交易和产品推广平台。鼓励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有材料、工艺和造型等专业设计库,发展手板制作、模具加工等配套能力,打造完整的产品设计、试制、转化服务链条,提升中小设计企业规范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支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设计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

基础数据类平台。鼓励和支持建设人体心理生理数据库、CMF(色彩/材料/工艺)数据库、文化艺术资源库、元器件数据库、产品图谱库、设计项目案例库等数据资源平台,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基本的路径方法。

设计交易类平台。鼓励和支持建设专利数据查询、成果转化服务、设计外包中介等平台,平台汇集设计公司资源、设计需求资源和加工制造商资源,为达成设计交易提供服务。

设计工具类平台。鼓励和支持建设用户体验实验室、材料工艺实验室、逆向工程实验室、快速设计验证实验室、人机实验室等工程实验平台,以及仿真软件、设计软件等开发工具平台,为设计提供手板制作、产品原型验证,缩短开发周期和成本。

品牌推广类平台。鼓励和支持建设设计成果展示,设计新品发布、产品市场数据库、商业渠道数据库等平台,提供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包装、整合营销、品牌传播等系列服务。

3. 搭建共创共享的设计协同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全省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实现各类设计资源、设计机构、设计需求的互联互通,构建协同发展的设计创新生态体系。借鉴国际和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发挥各类设计机构的人力、技术和资本优势,建立分布式设计资源共享网络。支持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完善仪器设施使用和共享机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支持设计创新智库建设,开展行业前瞻性研究。鼓励各类设计机构创新组织形式,对接设计需求,开展众创、众包、众设,促进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和设计师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登记,鼓励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设计机构或设计者名称,保护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和设计师权益。发挥河北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供给。鼓励和支持公民及法人以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创办企业。加强设计类评奖、大赛、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顺应设计产业发展实际,探索新业态、新领域的工业设计保护措施。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专栏3 设计平台建设计划

1. 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工程。支持雄安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发展,鼓励研究院按照《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工作指南》要求,采取“平台+公司”模式,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设计公司和制造企业共同创建,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技艺结合、艺商融合的工业设计研究、咨询和服务。力争2025年达到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标准。

2. 工业设计云平台建设工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打通设计、生产、资本、营销、市场等各环节,鼓励和支持建设以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面向制造业设计需求,创新组织服务模式,聚集国内外各类相关资源,提供合作对接、在线交易、成果转化、展览展示等服务,形成引领全省深度参与国内外分工协作的载体平台。

(四)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培养更高能级人才队伍。围绕制造业设计共性问题,联合开展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高校设计学科建设,完善人才引培和激励机制,普及工业设计文化,打造满足制造业设计需求的交叉型、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

1. 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强设计理论、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管理等基础创新工作。针对河北制造业设计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厘清制造业设计共性问题,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加强工业设计理论和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建设专有设计数据库,开发设计软硬件工具,提升工业设计原始创新能力。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相衔接,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建设。鼓励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高等院校、设计研究机构等共建设计创新联合体,探索协作开发、多元投资、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研发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2. 加强高校设计学科建设。积极推动省内高校设置体现中国特色、融汇国际标准、符合河北制造业发展趋势、横跨学科门类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结合“新工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设计学教育学科体系。重点加强国家级、省级一流设计学学科建设,健全学科专业反馈、激励、评估机制,争创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鼓励省内高校与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工业设计基础研究;支持高校院所与社会机构和制造企业联合建立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育机制,开展高层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鼓励省内高校面向制造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组织模式,开展专项设计服务。

3. 创新人才引培和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专业设计人才培养,形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梯次发展的创新人才队伍。开展工业设计职称评定,推动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化发展,增强职业成就感。支持企业、高校以项目合作或设计策划等方式,面向全球引进高端工业设计人才。落实“人才强冀”战略,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鼓励国内外工业设计人才来冀就业或设立设计工作室,按照现有人才政策给予资助。鼓励高校、工业设计机构与制造企业联合创建工业设计实训基地,加快培养满足制造业设计需求的交叉型、复合型、专业化设计人才队伍。

4. 普及工业设计文化。鼓励依托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产业展馆、重点特色工业企业等,深挖文化资源,丰富设计要素,健全河北工业设计文化体系。完善工业设计文化传播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工业文化知识普及活动。鼓励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设计领军企业与中小学校共建“中小学生工业设计培训基地”,开设工业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启蒙教育,创建科普教育基地、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等,提高社会公众的工业设计文化认知度和普识度。

专栏4 设计人才培育计划

1. 学科建设优化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国家级、省级一流设计学学科建设,争创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整合设计、科技 、管理、商业等知识模块,争创设计管理、设计营商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探索工业设计“一轴多翼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优做强河北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主阵地。

2. 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分层次推进设计人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举办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更新完善企业管理层知识结构,提升把握设计战略、设计管理、设计前沿趋势等方面能力。举办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训班,增强设计人才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和职业发展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工业设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全省工业设计发展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调整支持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部署实施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有关单位建立规划协同推进、评估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切实推动规划贯彻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做好指导协调,认真抓好相关工作任务落实。各级政府要依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专项实施方案,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发挥省市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支持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应用工业设计。拓展工业设计内涵外延,优化调整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设计类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发展培育通道和支持通道。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提供技术转让、设计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工业设计费用,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依法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工业设计发展产业基金,创新基金运作和管理模式,重点投向设计企业和设计项目。引导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项目,为设计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设计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设计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宽抵质押品范围。鼓励担保机构设立专项担保品种,加大对设计企业和设计创新项目的信用担保支持力度。

(四)开展监测评价。开展工业设计发展趋势研究,综合各类设计服务领域和模式,组织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基础数据监测,明确行业监测范围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工业设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展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分析评估。加强设计产业统计分类研究,将工业设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建立市场主体动态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工业设计监测网上直报系统,加强统计监测数据管理和保护。

(五)促进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对接,促进与广东、深圳、上海、台湾等我国工业设计发达省份(地区)和德国、芬兰、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与国际设计团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适合不同国家地区的设计产品。大力推动京津冀工业设计交流和三地设计师互通合作,鼓励京津设计师来冀设立工作室或分支机构。支持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学会、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六)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省内外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对河北工业设计明星产品、典型经验案例、重大设计活动等宣传报道力度,讲好河北设计故事,扩大设计创新的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重视工业设计、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氛围。支持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在行业细分领域举办形式多样的全国性工业设计竞赛、论坛交流、展览展示等活动。鼓励参加国内外知名设计展览、奖项等活动,传播和推广河北设计文化。

特色服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