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相关文件,以工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为主要规划对象。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省企业发展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省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工程、专项行动,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规模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00万户,其中企业数达179.8万户。民营企业数达到162.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1%,全省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5家,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3家,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达到74户,比“十二五”末增加26户。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6户,比“十二五”末增加5户。全省百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32261亿元,利润1552亿元,税收1329亿,百强企业进入门槛从23.23亿元提升到70.63亿元,增幅达204%。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43家,资质等级建筑企业7483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1293家,规上服务业7636家。五大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取得进展,支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2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92.8%,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迈上1万亿元台阶。
高新技术企业达8160家,是“十二五”末的3倍,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数量最多。规上软件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863家,其中软件企业主营收入百亿级企业达11家,十亿级企业达67家。钢铁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如期完成,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9%。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截至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高新技术企业达8160家,是“十二五”末的3倍,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数量最多。规上软件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863家,其中软件企业主营收入百亿级企业达11家,十亿级企业达67家。钢铁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如期完成,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9%。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截至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比达到0.92%,开展R&D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约37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约为25%。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1208家、321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8家,四川省现有瞪羚企业达到100家。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个、88个。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核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核电装备、高端飞行器等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培育壮大了极米科技、先导药业、纵横科技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推广以龙头企业牵头打造产业生态圈的组织方式,推动长虹集团、新希望集团创建为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企业类),四川九洲、泸州老窖、中昊晨光等3户企业成为首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企业类)。配套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加速向园区集聚,全省工业企业在园区的集中度达72%。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数字 化 研 发 设 计 工 具 普 及 率 、 关 键 工 序 数 控 化 率 分 别 达 到75.6%、50.1%,企业“上云”超20万家。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达到37%。
全省企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强、不优、不大的基本特征没有根本性改变,突出表现在:企业整体实力较弱,“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偏少,产业引领带动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较为滞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企业发展结构不优,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30%左右,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不高,经营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造业企业利润普遍较低。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涉企政策还存在缺位和不到位的情况,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招工难、人才短缺和流失等问题依然突出,涉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宏观环境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也要看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四川将抢抓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新机遇,奋力推动四川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有利条件来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价值创造路径都在深刻变革,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汇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四川大力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全力打造“5+1”现代工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碳达峰、碳中和”大环境下,我省清洁能源优势将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从面临挑战来看。全球政治格局、经济体系、贸易规则等重组步伐加快、调整力度加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开拓国际市场的挑战日益加大。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我省资源环境外部约束日益加大,要素价格上涨、流通成本上升以及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企业将面对多重压力,亟需从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人才支撑等多个方面加以创新和提升,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我省企业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需要深化对新发展阶段的认识,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从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新机遇,增强忧患与责任意识,从组织管理、人员能力、业务运营和生态圈融入等多个方面入手,攻克“卡脖子”技术,寻找新伙伴,探索新场景,形成新业态,创造新价值。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等各类型企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小巨人”等各类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等“贡嘎培优”企业,促进“贡嘎培优”企业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优质企业,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精准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聚焦50强工业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贡嘎培优”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率先突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各类企业协同发展。坚持创新发展,融合互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推动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演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共生。坚持开放包容,绿色低碳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深化川渝合作为契机,强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引进内外资企业,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三)主要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企业总量和优质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能级显著提升。全省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力争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5%以上。——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领航”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贡嗄培优”企业高速成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态势显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取得新成效。——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对企业发展驱动作用更加明显,企业研发活跃度逐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更加深入,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部分行业领航企业竞争实力迈入全国前列,知名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小微企业升规总量显著提升。——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基本形成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四五”四川省企业发展主要目标表类别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 年均增速[累计数]规模能级百亿企业(户)— —增长20户左右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户)0 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户)1.4 2.0左右—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企业(户)8160 12000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户)1208 1500以上—特色化发展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个)(项)11 30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74 300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个)2404 3000以上—四川省瞪羚企业100 400以上—融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个)200 400左右—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重(%)37% 45%以上—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家)296 500左右—质量效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 6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6.5服务载体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个)17 20以上—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个)20 25左右—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个)71 100以上—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个)88 120左右—
三、重点工程
(一)实施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工程。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优势领域,以50强工业企业为主要对象,入榜“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目标,实施50强工业企业提升计划,开展产业链“领航”企业创建,加强企业分类指导,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主业突出、管理规范、上下游协同的“生态主导型”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大型企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创新人才、资本和制度组合,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优化资本结构、加快并购重组、强化品牌建设,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布局,适度多元化发展,拓展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增强优势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提高行业国际国内话语权。到2025年,力争入榜“世界企业500强”2-3家,在榜“中国企业500强”达到18家以上、在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以上,国家级、省级产业链“领航”企业8家,带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水平。专栏1:实施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对标国家标准,通过“赛马机制”,采取“企业争创+政府助创方式”,遴选有能力、有志向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优质企业开展领航企业创建,引导企业提高生态主导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成长为领航企业。实施50强工业企业提升计划。聚焦50户产值排名靠前的工业企业,引导企业加强产业、技术、市场、政策等跟踪研究,增资扩产、提质增效,投资布局未来科技,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重点战略方向集中。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稳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深化制造业企业招商引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带动各类企业发展壮大。分类指导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国有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战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做强做大国有“领航”企业。深入实施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形成“龙头领军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企业”的雁阵企业群,培育我省民营“领航”企业。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领性工程,加大对外开放和权益保护力度,培育我省外资“领航”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对成功实现并购重组的,给予激励。
(二)实施高成长性企业育成工程。聚焦机械装备、电气、消费品等传统产业,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以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细分领域优质企业为对象,以实施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计划为重点,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行动,深化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打造100户制造业“贡嘎培优”企业,创建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和“瞪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