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2017年中国绿色食品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简版)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08-25

一、绿色食品的定义及分类

 1、绿色食品的定义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由于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

 2绿色食品的分类

 绿色食品分类标准:

 LB-29类:肉、家禽、野味、肉汁、水产品、罐头、腌制和干制的水果及制品、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沙司及食用果。

 LB-30类:酵母、调味用香料、食用淀粉及其制品、冰制食品、食盐、酱油、醋、咖啡及咖啡代用品、可可、茶、糖、糖浆、蜂蜜、面包、糕点、米、面粉及其他谷物制品、豆制品、芥末、味精等调味品;搅稠奶油的制剂、嫩肉粉、家用嫩肉剂等。

 LB-31类:未加工的谷物及农产品、活的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等。

 LB-32类:啤酒、矿泉水、汽水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固体饮料、糖浆及其他供饮料的制剂等。

 LB-33类:含酒精的饮料(不包括医用饮料)。

二、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绿色食品坚持质量为先,从严监管的思路,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推行绿色生产理念,打造绿色品牌,引领“供给侧”结构升级。“十二五”以来,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规模分别以8.4%和6.9%的速度增长,截至2016年8月31日,绿色食品企业已达10306个,产品总数接近2.5万个,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通过所推行的生产方式、倡导的消费观念、树立的品牌形象,以及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严谨规范审核把关,切实加强证后监管,树立了我国自主优质品牌的消费信心,为我国食品消费转型升级发出了正确导向,带动了“需求侧”观念转型。

2016年,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达到4588亿元。

2011-2016年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市场规模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三、绿色食品行业发展前景潜力巨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食物消费结构正加快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追求“绿色、生态、环保”日益成为消费的基本取向和选择标准,绿色食品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50亿元,未来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2017-2022年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四、政策利好 助力绿色食品健康发展

随着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人们都有希望消费绿色食品。发展绿色食品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已多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发展绿色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思想。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国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符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食品已纳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中长期规划,并与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等主体工作紧密结合,在组织领导、产业指导、政策扶持、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产业相对发展水平不高,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绿色食品三次产业(产品加工深度)来看,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初级农副产品优势突出,绿色食品加工业和饮食业不发达,产业结构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虽有变化,但在产业升级序列上仍处于低级阶段,绿色食品第一产业仍占绝对优势,初级产品占绝大比重,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较小,产业发展方式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从绿色食品产品大类结构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与种类单一。其中,农林及其加工品的比重较大且呈逐渐上升态势;其次为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的禽畜加工及饮料类产品,而市场需求较大的水产品所占比例较小且上升态势不明显。

 2、绿色食品产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地区分布表现出较强“集中”与“分散”并存的发展态势。其中,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排名前十省份的绿色食品数量超过全国总数的60%。安徽、吉林、四川、福建、浙江、湖北等省份的地区优势逐渐显现,其他地区分布则较为零散。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区域分布结构呈动态变化趋势,生产经营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集群化发展滞后,未能实现产业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3、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企业无法获得规模效应和增强抗风险能力。产业组织化和一体化程度低,缺乏起龙头作用的企业集团,产业化优势不明显,品牌经营能力弱。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高速低效”的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特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规模偏小,直接影响到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牵动能力,最终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六、促进绿色食品行业发展投资建议

 1、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利用各类资本

 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的工业性投入资金,要集中扶持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项目,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绿色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政策体系,落实国家对担保公司的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权融资。在集群的形成初期,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参与引进跨国大资本和相关国际组织参与,将有市场潜力、制约集群发展的大的关键项目捆绑打包向国际推介,吸引跨国企业、跨国资本参与。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研究,对各环节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策划一批立足区域优势资源、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大的食品产业项目,或与龙头企业配套密切的产业项目,填补产业链中的空白。大力扶持现有产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并在融资、供电、用地、税费上给予优惠,以带动全行业发展。

 3、培育特色工业园区,提升园区的载体功能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要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制订有利于特色产业集聚的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适当降低地价标准,支持产业园区建设。要强化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突显区域绿色优势,通过自身培育、外引内联,引导一批能带动产业升级、起主导作用的绿色食品、绿色产业项目和企业集中落户工业园区,使同类产业的企业在工业园区内相对集聚,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空间集聚,发挥空间集聚效应。要关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及时发现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吸引配套企业加盟,聚集和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知名度。

 4、引导、推进流通体系、中介组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绿色食品企业的集聚区,建立区域性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高速、便捷、通畅的口岸与物流配送系统。引导食品企业组建行业协会,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各类行业研讨会、展销会、博览会、培训和信息发布及招商引资活动,继续建设连接工业园区、产业区、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努力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等网络。

 5、加强领导,促进绿色品牌打造

 应积极打造以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区域绿色品牌,定期举办各种绿色产业研讨会、论坛;以本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名义协办一些电视节目与报刊专栏;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展示区域绿色食品的整体形象;经常组织企业走访参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引导国内外厂商前来参观考察,吸引投资。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