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图谱】2022年西宁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2-06-29 16:55

中商情报网讯: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医疗中心。西宁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76.5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下辖五区、二县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也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西宁机场国内、国际航线持续增加;青藏铁路、兰新高铁通车运行,西成铁路已开工建设;国家重点公路网中多条国道、高速公路在西宁交汇;连接东西、通达南北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西宁成为西部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一、西宁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

(一)空间发展总体布局

西宁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为构筑“一核两轴、两屏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总体格局——形成外围大保护、中心高度集聚、大疏大密的格局。“一核”指市域发展极核,即西宁中心城区。“两轴”指十字型的两条城镇发展轴。“两屏”指远郊生态外屏、近郊生态内屏。“三区”指脑山、浅山、川水三个片区。

西宁市总体空间格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湟中区共五个区,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共两个县。另外设有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属城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海湖新区共4个功能区。

各区域主导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开发区(园区)布局

廊坊市开发区(产业园区)共有2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园区)1个,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西宁大通北川工业园区。统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区位交通等要素,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宁综合保税区+北川园区+配套生活城、青海高新区等载体功能作用,推动产业链互补耦合与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兰西城市群"等跨区域产业协同合作,积极构建“三极引领、三带提升、三点增长、区域联动”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同。

西宁市“三极引领、三带提升、三点增长、区域联动”开发区(产业园区)分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体系布局

西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提升新兴增长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有色(黑色)金属产业、基础化工产业、藏毯绒纺产业传统行业。

西宁市现代产业产业体系

西宁持续聚力加快建设产业“四地”,打造锂电储能、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了正负极材料、隔膜、铜箔、储能电池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全产业链;电解铝产业向轻量化、军民融合方向发展,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千亿特色化工产业集群加速迈进;康美中药城、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和中藏药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梳理“四地”建设重大项目41项。

西宁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西宁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西宁市生产总值为1548.79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了全年6.5%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两年平均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93亿元,同比增长4.6%,两年平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18.22亿元,同比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971.64亿元,同比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8:33.5:62.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21年西宁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88.50 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8.03 万亩,下降 0.45%;油料播种面积 48.97 万亩,增长 2.52%;蔬菜播种面积 26.95 万亩,下降 3.1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 5.99万亩,增长 13.85%;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 18.48 万亩,增长 8.27%;油料、蚕豆、马铃薯、蔬菜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109.60 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58.14%。全年生猪出栏 21.08 万头,下降 19.26%;牛出栏 27.33 万头, 增长 56.35%;羊出栏 66.11 万只,下降 3.78%;肉用家禽出栏78.46 万只,下降 37.82%。肉产量 5.96 万吨,增长 10.39%;禽蛋产量 0.78 万吨,下降 2.64%;奶类产量 12.02 万吨,增长 0.23%。

积极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推进设施温室提升改造,推广高效栽培模式,发展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养殖,巩固牦牛产业三年行动成果,实施藏羊产业高效发展计划,鼓励发展生态牧场,建立优质饲草生产基地。落实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稳定生猪生产。抓好奶牛、家禽生产,提高禽蛋奶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建设绿色油菜、青稞、优质中藏药材基地,绿色及有机认证的种植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西宁市农业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

2021年西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对全省增长贡献率达77.1%,拉动全省增长7.1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企业销售额增长42.1%,对全省增长贡献率达97.7%,拉动全省增长36.7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GDP、规上工业增加值、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省2.4、12.2、4.5、9.7、0.3、5.0个百分点。其中,GDP、规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5%、54.8%、54.4%、48.8%和89.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分别提高4.6、4.6、4.5、1.0、4.2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12.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4%,非公有工业增长强劲,增长34.4%。七成以上行业保持增长,28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单晶硅、光纤、铜箔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倍、91.0%和75.4%,制造业生产力持续增强。西宁市将加快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立足西宁市的资源条件和制造业发展基础,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力做好北三县(市)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三篇大文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

西宁市工业重点发展方向及产业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主动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服务全省的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精细化升级,开发居民生活服务衍生品产业链,以高质量服务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动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引导企业树立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意识,构建责任清晰、多元参与、依法监管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开展服务质量领跑企业、标杆企业建设行动,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质量监管协同处置机制,实施服务质量承诺,开展第三方认证。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完善传统服务领域标准,加快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研究,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推动产品和服务品牌建设,鼓励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名优特新产品、“老字号”品牌和“青字号”区域服务品牌,研究建立服务品牌培育和评价标准体系。

西宁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西宁市产业链招商及投资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