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12-05
中商情报网讯:去年的这个时候,路面上还能看到许多小黄车ofo的身影,而如今虽然仍能找到小黄车但数量远远不及以往。在共享单车大战中,曾经风头无二两的小黄车ofo,经历过高额融资、急速扩张后,如今却可能要“黄”了。
事实上,今年以来小黄车ofo已多次面临困境。2018年10月,ofo正式退出日本市场。而在6月开始,ofo就已先后从澳大利亚、德国、韩国、西班牙、以色列以及美国部分城市推出。ofo陷入资金链问题,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ofo还被上海凤凰起诉,索赔货款6815万。
陷入绝境的ofo也在努力寻求存活方法,此前也再次得到了融资,但收效甚微。日前,有消费者反映称,小黄车ofo在退押金的界面中退款按钮成了灰色,似乎无法点击。随后,ofo公关部回应称退押金按钮灰色是正常状态,是挽留客户的设置,不存在不能点击的情况。曾经疯狂烧钱的ofo,如今连用户退款也要再三挽留,看来这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寒冬将至。
ofo的成长路
国内共享单车最早出现在2014年,而ofo也正是2014年创立的。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快速增长,ofo正迎着行业风口,得到多次高额融资、快速扩张市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ofo总订单量突破一千万,同时获得来自经纬中国、滴滴出行、小米等企业的投资。此外,同年ofo还正式进入国内成都、厦门等市场以及布局海外市场如新加坡等。
2017年,ofo的业务版图继续扩张,小黄车正式布局到合肥、武汉、天津、拉萨等城市,成为全球首个全球4个国家100座城市提供服务的共享单车出行平台。随后,ofo进入泰国、伦敦等市场。同时,ofo还获得蚂蚁金服等的投资。
2018年,ofo同样获得了投资,还成立了B2B事业部,但公司问题逐步显露出来。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格局搅动
(1)企业市占率波动大
在行业快速扩张的阶段,共享单车企业通过打价格战抢占市场,其中小黄车ofo和摩拜成为两大巨头。据数据显示,去年年底ofo的市场渗透率最高,其次为摩拜单车。到今年9月,ofo跌至第二,摩拜成为渗透率第一的品牌。
此外,哈罗单车、永安行也是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哈罗单车的市场渗透率升至1.7%;而永安行下降至0.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ofo面临难以为继的绝境 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
小黄车ofo面临资金不足、难以为继的绝境,而另一巨头摩拜却是走了另一条路。4月3日,媒体爆出美团将以37亿债务+现金+股票全资收购摩拜的消息;4月4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发表内部信,确认了美团对摩拜的全资收购;4月28日,摩拜发生人事变更,摩拜联合创始人王晓峰因个人原因,将卸任CEO,出任摩拜单车顾问。由胡玮炜担任摩拜CEO,同时,任命刘禹为摩拜总裁,向CEO汇报。
最新的消息显示,摩拜单车的运营主体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已于11月27日正式完成了股东工商变更,创始人胡玮炜、投资人李斌等人退出,美团创始人王兴成大股东,持有北京摩拜科技95%的股份,另外5%的股份由穆荣均持有。
据美团点评此前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摩拜的单车活跃用户达到4810万名,单车数量为710万辆。此外,自4月4日美团收购摩拜以来,摩拜于2018年4月4日至2018年4月30日的录入收入为1.28亿元,净亏损为4.07亿元。
数据来源:美团
(3)共享单车企业阵亡已成常态
据招股书显示,摩拜商誉价值128亿,商标值16亿。而美团无形资产前四个月从去年底的199亿元增加至360亿元,主要是收购摩拜。摩拜“活”了下去,而美团也新增一项业务,此次收购也可以说是双赢。但共享单车企业中,能像摩拜这样的也属少数。曾经在共享单车大战中占有一席的小蓝单车破产后被滴滴接管,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企业也早已“阵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共享单车市场曾风光无限,如今却困难重重。巨头企业面临倒闭、被收购,小企业大浪淘沙早已消失,共享单车行业前路何方?
共享单车行业前路何方?
共享单车最早出现于2014年,在2015年进入人们的视野。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狂欢”之年,2017年共享单车企业快速扩张。在历经2017年共享单车企业大规模暴增之后,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已经进入一片颓靡之势,不断有企业宣布退出。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共享经济推动下,共享单车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整个中国。虽然市场从爆发式增长转入洗牌阶段,行业面临阵痛。但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这种出行方式被越来越多人选择,行业前景还是十分广阔。据预测,2018年国内共享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达178.2亿元,增速达73.3%。到2020年,国内共享自行车市场规模或将突破3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在用户规模方面,共享单车成为2017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的互联网应用类型。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占网民总体的28.6%。用户规模半年增加1.15亿,增长率达到108.1%。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国内共享自行车用户规模将达2.98亿人。到2020年,用户规模将超5亿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共享单车最大的成本就是单车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按照企业的运营逻辑,一辆单车即便是有成本在,但是也可以通过长期的运作,利用乘客的乘车费用来进行抵消。但目前的行业现状是共享单车产能过剩,共享单车企业管理不善,企业资金链短缺难以运转。未来,共享单车企业只有痛定思痛加强企业管理、完善运营布局,摸索出更适合的盈利模式,才能走的更远。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共享单车产业大数据、共享单车产业规划策划、共享单车产业园策划规划、共享单车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