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12-05
中商情报网讯:11月26日,首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暨全国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滨州开幕。据了解,本届“粮博会”为期3天,以“新时代、新山东、新平台、大产业”为主题,集聚优势、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286家企业参展,上报签约项目296个,签订合作意向总额180亿元。“粮博会”上,“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循环融合、惠民安全”的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备受关注,成为山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样板。
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市场导向、粮食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
“粮博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为滨州市小麦、玉米、大豆3个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授牌,这是滨州多年来不断探索、培育和发展并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粮食产业的缩影。
2017年,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近1500人次来滨考察调研,“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为粮食产业蓄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数据统计显示:滨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双创历史新高。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84.04万亩,稳居历史高点,同比增加100.64万亩,增幅为14.7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373.67万亩,同比增加21.27万亩,增幅为6.04%;秋粮面积为410.37万亩,同比增加79.37万亩,增幅为23.98%。夏、秋粮均保持增长,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55.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9.43万吨,增幅为16.1%。其中,夏粮总产164.42万吨,较上年增加9.32万吨,增幅为6.01%;秋粮总产191.15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0.11万吨,增幅为26.56%。单产水平同比增幅较大。全年粮食单产为453.51公斤/亩,同比增加5.55公斤/亩,增幅为1.24%,粮食单产水平较全省高30.68公斤/亩。
2017年滨州市粮食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2017年滨州市粮食产业年加工转化量1437万吨,是全市粮食产量的4倍;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6亿元、利税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8%,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2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也由2016年的12.74%提高到2017年的14.16%,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工业企业5个百分点以上。
今年1-10月,全市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0亿元、利税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5%。如今,粮食业已成为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政策推动及龙头企业带动粮食产业发展
粮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十二五”以来,滨州把粮食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2016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二十条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粮食产业规划的地级市。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今年7月,滨州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再一次将加强粮食产业发展的标准要求和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政策助推让粮食产业集群优势渐显。滨州高度重视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坚持品牌驱动,追求品牌效益,主打优质产品,以品牌效益带动企业发展,形成了“优质成品牌,品牌更优质”的良性循环。积极引导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了以西王、三星、香驰、中裕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培育起了西王、长寿花、天下五谷、托福、玉杰、十里香等一批知名粮油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群。目前,滨州市粮食产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全国500强企业1家,中国食品工业50强企业2家。
科技驱动创新引领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滨州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打造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技术中心、实验室,近年来累计投入科研资金45亿元,推进产学研对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增强了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滨州市粮油加工行业共获得国家专利319项,西王、三星、渤海等6家企业承担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个,拥有国家级实验室4个。西王集团经过11年技术攻关、投入10余亿元,成功掌握玉米果糖生产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中裕食品的青贮玉米乳酸发酵饲料技术应用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农业科技实验室
滨州粮食行业依托国家政策和产业导向,加快发展“新六产”,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径。例如,坚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该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和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培育起了“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西王集团、香驰控股荣获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称号。目前,小麦精深加工已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完整循环产业链,玉米、大豆也实现了深度梯次开发,初步形成了粮食产业的大循环、全利用、可持续发展。
绿色优质产品惠民安全,带动农民增收
滨州绿色优质粮油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当地在推进主食产业化、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带动就业及促农增收等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大力实施“放心粮油”惠民工程,不断完善主食加工、配送、销售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167家,示范加工厂11家,配送中心16家,服务网点3119个,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中裕、托福为龙头,各县为支点,覆盖城乡的“放心粮油”配送体系,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中裕食品、麦便利、法兰卡1876等实现城区全覆盖,目前已达到256家。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中国好粮油示范市”品牌内涵,2017年全市入列“中国好粮油”企业10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时代、新山东、新平台、大产业”,作为滨州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粮油加工集群也是新动能主战场之一。“此次‘粮博会’必将对广大粮食企业深化交流合作、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必将对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为深化‘滨州模式’、传递滨州声音、展示滨州风采提供重大机遇。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面对乡村振兴产业的规划,不少地方面临着在决策和规划中对产业的不熟悉和产业数据的缺失等问题,而中商产业研究院在产业规划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强大的数据库信息,为乡村振兴产业规划提供了专业的研究咨询服务。中商具有20多年的产业研究服务经验,为超过500家海内外知名企业(机构)提供过数千项专业服务,提供超过5000项国内外企业产业研究案例,累计获得超过10000家客户高度好评,拥有丰富的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类型项目规划经验。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山东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乡村振兴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