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2018年长沙市产业结构情况及产业转移分析:汽车等13类产业优先发展(图)

观产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12-06

中商情报网讯:2017年湖南长沙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5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98.26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57.80亿元,增长10.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3.8、5.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2.1%、5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35388元,比上年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47.4:49.0。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811.3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4.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长沙市固定资产投资75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市计划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1732个,完成投资3607.3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7.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54.76亿元,增长19.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32.62亿元,增长6.3%,其中工业投资2211.8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80.39亿元,增长16.1%。高技术产业投资805.49亿元,增长37.6%。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98.79亿元,下降2.7%。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8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259.15万平方米,下降12.9%;商品房销售额1736.74亿元,增长4.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部地区要加快承接国际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下面先看看湖南省长沙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和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

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机械

1.高端工程机械

2.智能焊割设备

3.精密轴承、自润滑免维护复合轴承

4.大型输油泵、液化气混输泵、高效注水泵、海水循环泵

5.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运输设备及生产用计数仪表、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

6.高端电力装备

7.应急安全装备

二、汽车

1.汽柴油车整车

2.新能源车整车

3.专用及改装汽车

4.汽车用发动机

5.变速器总成

6.汽车零部件及配件

7.锂离子动力电池

8.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

9.汽车相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三、航空航天

1.直升机、无人机

2.航空发动机、飞机辅助动力系统

3.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刹车系统、导航系统、遥测遥感系统

4.航空新材料、飞机部件

四、轨道交通

1.城轨车辆制造维修

2.矿山用有轨机车及机车车厢

3.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及核心零部件

五、化工

1.绿色染料、颜料,涂料、油墨及类似产品

2.环境友好型密封用填料及类似产品

3.高端专用化学品

4.绿色轮胎

5.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

六、电子信息

1.电力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器件、光电子器件、片式元件、电子电路、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电声器件及零件、电子专用材料等新型电子元器件

2.基础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

3.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慧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产品

4.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计算机外围设备、工控计算机及系统、信息安全设备

5.通信系统设备、通信终端设备

6.广播电视设备、视听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

7.工业互联网系统及应用

七、建材

1.新型环保建筑墙体屋面材料和装饰材料,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烧结新型墙体及道路用建筑材料,烧结制品制造的部品及部件

八、食品

1.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蜜饯、方便食品

2.液体乳、乳粉

3.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

4.保健食品

5.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

九、纺织

1.服装、服饰

2.床上用品

3.毛巾类制品

4.产业用纺织品

十、轻工

1.雕刻工艺品

2.抽纱刺绣工艺品

3.塑料制品

4.家用电力器具及配件

十一、医药

1.化学药品制剂

2.中药饮片

3.中成药

4.生物药品

5.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

6.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7.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

十二、新材料

1.碳纤维、碳/碳复合材料、高纯石墨等碳基材料

2.锂系化合物、汽车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大型风能叶片用高分子材料、3D打印材料、聚酰亚胺薄膜、芳纶纸等化工新材料

3.新型显示功能材料

4.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

十三、智能制造装备

1.数控机床及刀具

2.工业机器人

3.增材制造装备

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

一、轻工

1.纸浆制造(长沙市望城区)

2.造纸及纸制品(长沙市望城区)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