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 招商通 数据库

植保无人机:三项领先技术确保农药减量增效

互联网+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2017-05-15

又到了一个农忙的时节,很多地区的植保都开始使用无人机来进行,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洒农药是当前最经济有效的植保方式,依靠三项领先技术确保农药减量增效。

谈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龚建明曾表示,长期以来,农药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以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

原来,农药用量偏高、有效率偏低,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病虫防治的突出问题。据统计,近5年全国农药用量都在31万吨左右,制剂100多万吨,农药利用率仅为35%。

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500余种,高用量、低成效的农药使用方法,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随着农业部2016年持续一年的推进工作,诸如无人机等高效节药植保机械逐渐被人们接受。

第一招:天生自带“减药增效”属性

农药减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科学地分步骤、分地区、分作物实施减量控害。而植保无人机具有诸多优势刚好可以实现智能操作、跨区域、跨品种作业。它动力持久性好,载药量大,而且智能化操作水平非常成熟,不受地形环境、作物高度影响,在平地、丘陵、坡地作业,通过地面执勤人员辅助,能高效地完成作业。每架次连续工作时间可达10-15分钟,单机单日作业面积达300-500亩,喷洒雾化程度高,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大量节约农药成本、人工成本,可以切实实现“减药高效”的目标。

第二招:实现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其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现如今无人机也成为了投放生物防治技术的载体。前不久沈阳的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新品发布会,其研制的可搭载在无人机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敌虫投放装置,应用专用容器载体投放虫卵、幼虫及成虫,针对多种害虫能够达到大面积灭杀的效果,在进行灾害防治的同时更可有效避免化学药剂导致的害虫抗药性增加等问题。所投放载体均为绿色可降解材料,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会自行灭亡,不产生次生灾害。

以虫治虫,不用农药,自然就能实现“减药增效”的需求。

第三招:完善统防统治

目前农民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组织化程度低,防治规模小,且大多数农民防治病虫田间施药未经专门培训,不当用药、过量用药现象较严重。农村大量使用的是传统小型喷雾器,工效低、浪费严重,迫切需要使用高效先进的药械来提高农药利用率。同时,全国农药生产企业近3000家,农药经销商30多万人,而且这些人大多未经专门培训,误导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太原生态工程学校的马恩正教授他长年走在第一线,将地方的实际情况牢记,多年来他一直有一块心病,就是关于“统防统治”这个难题该如何攻破,而植保无人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新的解决思路。据马教授介绍,过去靠一家一户的治理并不能有效防止病虫害,还极可能耽误短暂的最佳治理期,造成片状大规模的疫情,当植保无人机应用于农业中,就是在利用先进科技达到“统防统治”的目标。特别是通过能提供科学配药的无人机飞防队来作业,才能真的做到环保高效。

当然,目前的植保无人机实现“减药增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部分。发明和完善与无人机相配套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航空农药是当务之急。其次,也要抓紧对于更高效、精准、不漂移农药的喷头的研发,使其能更好的实现无人机作业效果。最后就是要“因地制宜”,我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很多果树均生长在山地、坡地、高原等不同地区,再加上气候的不同反应,需要无人机在作业时格外注意当地不同的气旋、湿度、温差变化,及时改变作业时间和技巧,进一步实现“增效”。

根据国家农业部的发展要求,我国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就对病虫害防治有了新的要求。

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无疑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用无人机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高效环保农药推广为着力点,以农药减量增效为目标,创新防控方式、集成防控技术,在农药减量的基础上,实现稳粮增收。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植保专家邵振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部今年重点部署推进的一项工作。据了解,今年农业部制定了以现代植保建设为统领的原则,在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建立了上千亩的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区。

或许在今年,我们将看到更多植保无人机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的实例。

分享
本文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